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道阮籍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的嗜酒,他的“酣饮为常”。单是《晋书》本传中,便有几处写到他的长醉、深醉。唐代诗人王绩也曾在《醉后》一诗中写道:“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亦可见其醉酒之名的深远。不过,我却想说:阮籍其实是魏晋时代最为清醒的人。且说阮籍醉酒的最高纪录吧。本传中称其“醉六十日”。有无醉因?却原来他不想在政治上巴结司马氏,可是司马昭硬要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他便长醉不醒,于是,亲事“不得言而止”。他的醉却是以醒垫底!还有一则醉闻,本传与《世说新语》皆有记载:阮籍邻居的妇人在酒店卖酒,长得很好看。阮与友人常去…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读古代诗歌时,常常会发现诗人们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复杂而又矛盾的。比如李白,一方面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另一方面又感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一方面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另一方面却又低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方面明明想“待我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却又早早地对皇帝扬言“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相似文献   

3.
“乘车南去唯寻酒,上马西行只咏诗。醒醉去留皆遂意,如斯方信是男儿。”提到“酒仙”中的文豪,人们往往想到唐代“诗仙”李白。其实,这样的“酒中文豪”宋代也有,他就是上面这首诗的作者——苏易简。  相似文献   

4.
新教材将老教材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但愿长醉不复醒”改成了“但愿长醉不愿醒”,此一字之改动引来众多争议。文章从李白政治经历、两字字义及折射的情感、全诗内容照应、聚会情境等四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该诗句用“复”字比用“愿”字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读元散曲,会发现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在历代文人心目中地位高得差不多成了楷模的屈原,在这里却一下成了揶揄、嘲笑的对象。试举几例子下: “曲状元”马致远有一首[双调·拔不断]小令:“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这后两句是针对《渔父》中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一句而发的,以为当醉当醒各人听便,毫无必要去争论,  相似文献   

6.
梦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描写较多的一种意境。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失意悲哀痛苦迷茫时,往往借助梦境——“但愿长醉不愿醒”来达到他们摆脱现实生活中“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尴尬处境。当然梦境也是诗人“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惆怅,是“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奈。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与酒     
<正>酒与诗,有一定的"姻缘"。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诗仙"李白相似,酷爱饮酒,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名篇佳句。白居易的诗风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他的善饮,在笔记《胜饮录》中有记载:"乐天历仕,皆以醉为号,为河南尹曰‘醉尹’,谪江州司马曰‘醉司马’,及为太傅曰‘醉傅’,而总曰‘醉吟先生’,‘有我家粟里之高情,无竹林诗人之狂态’。"  相似文献   

8.
    
醒,人类诞生以来的永恒话题:“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是浪子回头的醒,“风箫箫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是捐躯为国的醒,“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参透人生的醒,“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启示历史的醒……“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春花难缀,好景已一去不返。李后主从吟咏欢宴的绮丽中醒来时,江山早易主,铁锁沉江,王气黯然。于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感叹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温、…  相似文献   

9.
王士祯妙对     
清代大诗人王士祯,幼时善对,有人出上联“醉爱羲之迹”,王士祯朗声对出下联  相似文献   

10.
以年度为单位总结流行语文的主要难度在于甄选之困。尽管将“说”分列为站、跪、醉、醒、顺、戗等,但其生硬刻意一望而知。  相似文献   

11.
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诗的王国里,古今中外诗人争相创作了众多形式奇特的诗作,为诗歌园地增添了株株奇葩。 回环诗又称回文诗,指运用顶针、回环的修辞手法使诗句首尾相联,独成机杼。请看下图: 相传此诗为北宋秦观所作,是一首典型的回环诗,全诗展开即为: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醉, 时已醉兮赏花归。 宝塔诗相传唐代中叶,诗人白居易离京到洛阳赴任之际,友人王起等为其赋诗送别。席间,王起约定以诗题为韵,且各句字数依次递增至七字止,作“一字至七字诗”,因其诗句排列形似宝塔,故而 得名。这种“戴…  相似文献   

12.
张静 《文学教育(上)》2008,(12):102-103
《饮酒》诗共有二十首,是陶渊明归田以后所作。诗前有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这组《饮酒》诗,虽是诗人“闲居寡欢”、酒醉以后所写,但并不都是用以“自娱”,以求欢笑。透过“顾影独尽,忽焉复醉”的字面,不难看出深藏在诗人心头的烦恼与郁愤。  相似文献   

13.
宗白华 《中文自修》2023,(Z1):101-103
<正>所以最高的文艺表现,宁空毋实,宁醉毋醒。诗人艺术家在这人间世,可具两种态度:醉和醒。醒者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拿极客观的胸襟“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柳宗元语),他的心像一面清莹的镜子,照射到街市沟渠里面的污秽,却同时也映着天光云影,丽日和风!世间的光明与黑暗,人心里的罪恶与圣洁,一体显露,并无差等。所谓“赋家之心,包括宇宙”,人情物理,体会无遗。英国的莎士比亚,中国的司马迁,都会留下“一个世界”给我们,使我们体味不尽。他们的“世界”虽匠心地创造,却都是具有真情实理,生香活色,与自然造化一般无二。  相似文献   

14.
苏轼对陶渊明邈然神会,他自称“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在以垂老之年贬窜海南时.“惟陶渊明一集,柳子厚诗文数策.常置左右,目为二友。”(《与程推官六首之三》)苏轼的一生坎坷艰难,但他却始终没有能像陶渊明那样拂袖而去,而是终其一生都在仕途宦海中飘荡流徙,这就必然导致他内在心态的分裂。  相似文献   

15.
1.卉典文学中的“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自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刘禹锡的《石头城》中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触物伤怀,慨叹胜迹不再、繁华过眼的历史沧桑;李白的《蜀道难》中有“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  相似文献   

16.
【写作导引】要写好此题,首先要明确“醒”的内涵:醒是认识上从糊涂到明白的醒悟,它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一种理智,是观念的更新,是思想的解放。其次对“醒”的内涵的开掘离不开对醒的对应物的阐释,离不开对“醒”和其对应物相反、相承、因果、条件等关系的揭示。须通过联想找出“醒”的寄托物——与“醒”相关的一些概念:“醒”与醉相对,与梦相对,与模糊迷茫相对。第三须通过联想确定“醒”的外  相似文献   

17.
祝勇的文化散文《欧阳修的醉与醒》(《当代》2020年第6期)中,说到了宋朝的贬谪文化,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但贬谪来了,他们的政治梦想无以为继了,他们一下子被逐出朝廷,被发往老少边穷之地……”——问题来了,宋朝何来“老少边穷之地”的说法?这个词,可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新词”啊!  相似文献   

18.
有一则酒的广告,画面将酒瓶倒置于地球表面,冠以“世界之醉”的标题。这俯视全球、寄寓醇酒的绝妙构思,不仅令人神飞心醉,而且其酒香似乎使整个世界都醉得颠倒过来,真可谓“世界之最”。“最”与“醉”音同字异,一字之易,妙语解颐,幽默诙谐,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19.
大家熟知的唐代大诗人李白诗风雄奇,豪放不拘,同时代的诗人贺知章把他比作下凡的“谪仙”,故后人尊称他为“诗仙”。杜甫的诗气势雄浑、忧国忧民,叶燮有“诗圣推杜甫”之句,故后人把他称为“诗圣”。白居易的诗富有情味,雅俗共赏。他写诗刻苦,常常“狂醉又引诗魔发,  相似文献   

20.
梁向红 《中学文科》2006,(11):34-35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诗性的民族。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诗人们或醉或醒,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雄浑或清俊飘逸,或寄寓深远或激昂悲壮,他们的诗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