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在教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二册自然《春天》这课时,上课了,我说小朋友我们一起唱支“滴哩滴哩”好吗?小朋友都说好!我起:春天在哪里呀……小朋友一边拍手一边高兴地唱起来。唱完了,我问他们刚才唱的是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春天在哪里……”我又问:“那春天在哪里呢?”有的说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有的说在湖水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习作后长嘘一口气,如释重负地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有的学生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算完事。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习作是学生的事,批改习作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习作与学生自己毫不相干。这些都说明  相似文献   

3.
蝴蝶的控诉     
今天少年宫里热闹非凡,展览馆里的蝴蝶厅挤满了人。人们一边欣赏着标本,一边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看!这只蝴蝶的颜色令我眼花缭乱,那只蝴蝶的翅膀上有人头像……”听了他们的议论,身为蝴蝶家族成员的我却无法高兴,我们是大自然献给人类的精美杰作,可是近年来人们不断捕杀,使我们的种类和数量在迅速减少,有的同伴甚至已经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4.
“生日快乐!”早自习时一走进教室,我就听见有学生欢快地祝福着。举目一看,好几个学生正笑嘻嘻地围绕着胡苗,送上生日礼物。胡苗满脸的笑容,乐不可支地接受着同学的祝福和礼物。原来今天是胡苗的生日。我不禁为学生之间的友谊感动,也乐呵呵地走到胡苗旁边,一边祝福她,一边打量那些生日礼物。有的送了一只又大又可爱的熊娃娃,有的送了音乐盒,有的送了一盒高级巧克力……祝福完胡苗,我悄悄询问了几个送礼物的学生,他们花了多少钱买的礼物,结果少则几十,多则上百。我很是吃惊,问他们为什么花这么多钱,  相似文献   

5.
一、“循环日记”的由来这是一节很普通的习作课,但其中的一个片断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准备读学生的优秀习作。习作内容是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由于刚学过一篇老舍先生的文章《猫》,加上学生很熟悉动物,所以本单元的习作很多学生都写得不错。可由于时间原因,我只选择了少部分来当范文朗读。当我读到杨中健同学习作的精彩部分时,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可惟有一位叫陈云浩的学生站起来提出了异议:杨中健的作文没个性。我定睛一看,居然是最讨厌写作的陈云浩。一语惊人,其他同学也都在下面低声议论。我立刻…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习作训练课,写的是全班学生去寺庙游览的往事,而寺庙旁的一口水井,又差不多是每个学生都会写到的片断。其中对这口井中水的温度,在学生的习作中就有几种不同的讲法。有的说“:这口水井的水很奇怪,冒着热气,水是热的。”有的说“:我们从水井里提上来的水,是冰凉冰凉的,用它洗把脸很舒服。”而有的却说“:水井里的水,不冷也不热,正合适。”……我有意识地选择了这有不同说法片断的习作,叫学生读出来,引导学生听出不同之处。很快地,教室里几乎像炸开了锅似的,大家对井水是冷还是热的问题,争论起来,学生各持己见,谁也不肯让谁,都说那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不是想像和凭空编造的,还很具体地说了当时的感受。我当时没有马上揭开这个秘密,让它成个悬念,留给学生课后“观察”。我说“:同学们,这三种说法我一下也不知道到底哪种对,哪种错,好在水井离我们很近,大家可以再去观察,以后再讨论这个问题吧。”并布置他们再写一篇“观察”作文。一周以后,我用了一节语文实践课的时间,又让学生以“井水到底是热还是冷?”为题,讲讲自己“观察”的结果。这次,每个学生都有准备,写了书面的《观察记》,在班上“争论”起来,还是出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结果。例如——第一种,眼睛观...  相似文献   

7.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长此以往困惑师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老师一边抱怨学生习作的平淡,又一边向学生搜肠刮肚地出示老掉牙的命题;一边指责学生的习作缺少创意,又一边向学生铺天盖地地传授各种习作规则……翻阅一篇篇习作,打开一本本作文选,无不似相识,都罩上了厚重的尘  相似文献   

8.
我在指导学生写《猫》这篇习作时,先组织学生口述。当说到猫捉老鼠时,有的说“老鼠刚出洞,猫一下子窜过去把老鼠捉住了”,有的说“猫冲上去……”,有的说“猫猛地一扑……”,还有的说“猫象箭一样地扑过去,把老鼠捉住了”。我把这许多说法列成表格写在黑板上,对重点词语“窜过去”、“冲上去”,“猛地一扑”,“象箭一样”等用红色粉笔写出来,引导学生比较这几种说法有什么相同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的意思?哪些说法好?哪些说法不好?通过讨论比较,学生知道了这几种说法都有动作快的意思,不同的是,“窜”还表示“逃走、乱跑”,“冲”还表示“勇敢”,“猛”还表示“力量大、气势壮、行动  相似文献   

9.
“走作文” ,就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现实生活。面对活生生的实境 ,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选择素材 ,孕情立意 ,构思表达 ,走走看看 ,想想写写 ,写写走走 ,走走改改 ,作实战式的习作全程演练。我在指导学生写《苇海》一文时就采用了“走作文”导法。一走寻找习作之泉。在习作活动课上 ,我和学生来到长江边 ,乘着船一边欣赏长江风光 ,一边搜索可以描写的美丽景物。在引导学生回忆散文名篇《林海》之后 ,学生深受启发 ,迅速发现了习作好对象———苇海 ,都情不自禁地赞叹 :“苇海 ,真美呀!是我们五接最美的地方!”二走示范观察积蓄。二进苇…  相似文献   

10.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长此以往困惑师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老师一边抱怨学生习作的平淡,又一边向学生搜肠刮肚地出示老掉牙的命题;一边指责学生的习作缺少创意,又一边向学生铺天盖地地传授各种习作规则……翻阅一篇篇习作,打开一本本作文选,无不似相识,都罩上了厚重的尘埃。当个体生命和人文精神越来越受到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愈发得到强调的同时,我们不禁猛然回头审视曾经的作文教学,惊奇地发现我们一度孜孜以求、言传口授的各种繁杂机械的规则,竟让学生的习作老气横秋,黯然失色,学生的创意被扼杀,人格被扭曲,个性被同化。《语文课…  相似文献   

11.
一、抓住有利时机,巧妙命题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情感的兴奋点,对他们接触过的事物、感兴趣的话题及时激情,巧妙命题。只有当学生对某件事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时,才会成为其提高写作水平的原动力,才会在写作中全身心地投入,使习作言之有物,并在情感宣泄中学会遣词造句,突出重点。那天我课上得正酣,教室里飞进一只大黄蜂。学生有的尖叫,有的抱头鼠蹿,有的躲在别人身后,有的举起书本去拍打,有的去打开窗……待大黄蜂飞走之后,我给了学生几个题目,如《教室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惊魂五分钟《》与大黄蜂的遭遇战《》谢谢你,我们的英雄》等…  相似文献   

12.
清脆的铃声响过,侯老师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她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东西有生命吗?”侯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议论开了。不一会,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有的回答植物是有生命的,有的回答动物是有生命的……侯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的回答十分精彩,让我们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东西吧!”同学们欢快地跑出教室,来到花坛和草地边。大家小声地议论着,有的仔细观察着,有的一边看一边记录着……我看见了挺拔的松树,碧绿的小草,美丽的鲜花,还发现几只可爱的小蜗牛在叶子上玩耍着,一群小蚂蚁在四处寻找食物,还有一只漂亮的小蝴蝶在花丛…  相似文献   

13.
任宏 《幼儿教育》2003,(9):36-36
今天的语言活动是讲述故事《多多贪多》。在活动前,我把配套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图片上是妈妈和宝宝,有的说是老师和小朋友,有的孩子发现了图片上的气球是每人一个……本来计划是由我讲述,孩子们回答我的提问来进行这个语言活动的,可听了孩子们的议论,我改变了主意。我对他们说:“请你观察图片上有什么?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讲开了。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猫》时,我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了一只猫,随即在旁边板书“猫”。学生见老师寥寥几笔就画出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猫,顿时来了兴致。我不失时机地说:“很可爱的一只猫吧?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0课(猫)。”边说边在已板书好的“猫”前面写上“10”。话刚说完,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刘通洲 《辽宁教育》2008,(10):31-31
教师在剖析习作素材的基础上.要帮助学生发掘出其中蕴含的理性色彩,启迪学生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例如,班级里举行一次“你说我猜”的比赛.活动后布置学生习作,高中伟同学的《你说我猜》,生动地再现了活动过程,接着在结尾写道:“我想.这次我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我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缺少与同学真诚的沟通和合作。”我写了这样一个总评:“中伟同学,你先概括描写了四组选手的表现以及周围同学的议论,  相似文献   

16.
本刊第一期《作文与评改》专栏发表了《生炉子》一文,刊物寄出后,我们陆续收到广济刘忠红、武汉任祖年、余玲子、南京卞辉、四川漆向军、山东崔廷训等许多同志来信,指出该文是从二十年前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少年儿童习作选第一辑《今天我喂鸡》里抄袭的,有的同志还给我们寄来了原文。编辑部随即把最先收到的几封采信转寄武昌实验中学语文组,请他们进一步核实,  相似文献   

17.
案例前的思考:教师是学生的朋友?“老师,我想玩……”这是一堂二年级的英语课。通过复习单词,进行句型的学习,经过精心设计的第二课Atschool,我认为这次应该能完成得更好。因为我不仅做了大量的课件,还让学生收集了许多学校的图片。我照着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开始了我的教学。多数学生投入了较高的学习热情,他们一边欣赏图片,一边开始思索。有的学生开始大声地说:“Thisisaplay-ground.”“Thisisamusic-room.”“Oh,Look.Thisisadinninghall.”“Wow,It'sbeau-tiful.他们看到这么漂亮的画面怎么能不兴奋呢?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学生从…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景: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讲台下便小手如林,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我……”;有的学生甚至一边举手一边说出自己的答案;更有甚者大声地抢着说自己的想法……当老师叫起一位学生回答时,一部分学生会长叹一声,  相似文献   

19.
两只蝴蝶     
《学前教育》2006,(4):34-35
幼儿园组织小朋友春游,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尽情地感受着满目的春色,唧唧喳喳地说着,笑着……突然路边的广播里响起了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是《两只蝴蝶》啊。”随即合着音乐唱了起来“亲爱的,你慢慢飞……”孩子们热闹的大合唱顿时引来了游人的止足观看和议论。有的说:“唉,这么小的孩子就会唱这种歌了,他们知道自己唱的什么吗?”有的说:“老师怎么能让孩子唱这样的歌儿呢?”带队老师望着沉浸在歌声中的孩子们和议论纷纷的游人,不知如何是好。假如您是带队老师会怎么办呢?对此您有怎样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纯真的心     
我在实习课上讲《两只小猫》的故事:猫妈妈有两个孩子,小黄和小黑。有一天猫妈妈让两只小猫去钓鱼,小黄专心致志地钓鱼,很快它的鱼篓里装满了鱼;可小黑呢?一边玩一边钓,最后一条鱼也没有钓到! 之后我问学生们喜欢哪只小猫,学生们争抢着说喜欢小黄猫,因为小黄猫是认真的孩子。我赞许地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