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读写》2012,(1):17-17
鹜,从马,本义为“纵横驰骋”,引申为“追求”。“旁鹜”的含义是“不专心”,即正业之外还有别的追求。成语“驰心旁骛”,比喻的就是“不专心”,另一个成语“心无旁骛”的含义与“驰心旁鹜”的含义相反,意思是专心致志。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整个儿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实际含义通常是字面以外的意义,即所谓特定含义。如果排斥特定含义,主观地另作解释,这样释出的意义,就是成语的非成语义。如“高山流水”源于伯牙鼓琴的故事,本谓乐曲高妙,比喻知音或知已。如果用以表达“高山上流下水来”的意思,此义就是非成语义。运用这种非成语义有它特殊的表达作用。下面谈谈它的表现方式和特点。从成语的形、音跟义的关系来考察:用其形而排斥其特定含义者大体上有三种,①附会字面,②多义换用,③双关曲解;用其音而排斥其特定含义者,主要有一种,谐音换字。  相似文献   

3.
刘密 《家教世界》2011,(3):14-14
“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用来比喻采取多种方法或选择余地很多。意思与成语“殊途同归”相似。而“罗马”则比喻目的地,或梦想和目标。文中的“罗马”也是这个含义。  相似文献   

4.
成语的修辞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成语不超过两个含义。如“深情厚谊”表示深厚的感情与友谊。“身不由己”是身体不由自己作主的意思。这些成语的含义完全用了语素字面的本义。然而更多的成语是具有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或引申意义两种含义的。成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往往是借助各种修辞手段的作用所表达的。不少成语本来就是利用一定的修辞手段形成的。例如“虎头蛇尾”是用动物的形态比喻办事有始无终。“高山流水”根据《列子·汤问》记载的俞伯牙弹琴、钟子期欣赏音乐的故事,用自然界的两种事物比  相似文献   

5.
鱼在树上     
中国成语往往四字一句,字少但含义深刻而丰富,并且历史悠久,比如“缘木求鱼”,意思是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不对、方法错误,就不可能达到目的。这是二千多年前,孟子对想称霸天下的齐宣王讲的:“您想动员全国军队冒险去攻打别的国家,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抓鱼。”  相似文献   

6.
“怒发冲冠”是人们熟悉并常用的一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含义表示“非常愤怒”。由于这个成语整体上的意思较为浅显易懂,甚至可以“望文生义”,于是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其中的“怒”字就是“愤怒”之义;  相似文献   

7.
解释成语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扑朔迷离”四个字,然后指着一个学生说:“请你解释一下这句成语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有一句五个字的成语,叫“三年不窥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成语。讲的就是汉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董仲舒小时候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众星拱月     
“众星拱月”本为一个成语,意思是许多星星环绕着月亮,常用来比喻许多东西拱卫着一个东西,或者许多人簇拥着一个他们所推崇的人;作为写作技巧,一般是指围绕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10.
此马非常马     
“蛛丝马迹”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成语,它的意思是“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一些辞书对于这一成语的具体解释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裹果【请你判断】例句:改革开放,让中国的老百姓彻底告别了“食不裹腹”的生活,走上了“丰衣足食”的康庄大道。【错误辨析】这句话中连用了两个成语,其中的“丰衣足食”比较好理解,但是在使用“食不裹腹”这一成语时出现了错误,成语中的“裹”应写作“果”。“果”的原意是指树木上结的果实,后来引申为“充实”的意思;“裹”则是表示“包扎、缠绕”的意思。“食不果腹”这一成语的含义是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同学们以后在运用这一成语时一定要记住两个字之间的区别哟!【正确用法】例句1:在旧社会,老百姓经常过着“食不果腹”“挨冻…  相似文献   

12.
哈哈笑     
《红领巾》2002,(2)
歪打正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扑朔迷离”4个字,然后问一位学生:“请你说说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3.
吃“请”一法江西王国彬吃“请”,在本文里是个比喻的说1法,意思是对古汉语中“请”字用法与课文的理解。“请”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请你做什么事,用作动词。另一种为表敬副词,有“请你允许我做什么”的意思。“请”字的两种用法.看似泾渭分明,其实在具体的文句中也...  相似文献   

14.
同义成语的连用和释义是成语运用当中的两种特殊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对同义成语是同时出现在一个语言环境之中的。下面分别加以分析。首先来分析一下同义成语的运用。这种现象可以分为三种:1.连用的两条同义成语都是比喻性成语。例如:“这正如俗话所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了酝酿已久的主题思想,有了考虑成熟的人物,写起来就神来笔就了。”(峻青《主题的选择和表现问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都有“条件成熟了,事情就会成功”的意思,是一对同义成语,并且都是比喻性成语。由于“瓜熟蒂落”以“瓜”、“蒂”为喻体;“水到渠成”以“水”、“渠”为喻体,这两条成语连用在一起,就从两方面比喻加以强调以增强语意。2.连用的两条同义成语一条是比喻性成语,另一条是直陈性成语。  相似文献   

15.
成语漏字谜     
漏字谜也叫空格谜,漏字谜的谜面上有一个或几个空格(多以“()”表示)。空格所漏的字都是众所周知的,猜谜时根据漏字所暗示的含义(有时还与它所处的位置等有关)去联想谜底。例如:()鸡起舞摇摇摇(打一成语),谜底为“前所未闻”。谜面为成语“闻鸡起舞”,空格漏掉一个“闻”字,可解作“前”面没有“闻”字。同()同德摇摇摇(打一成语),谜底为“心不在焉”。谜面为成语“同心同德”,空格漏掉一个“心”字,可解作“心”字“不在”。绘()绘()(打一成语),谜底为“不露声色”。谜面为成语“绘声绘色”,没有“声”和“色”二字,可解作“不…  相似文献   

16.
“粱”和“梁”二字都读liáng,字形相似,但是意思完全不同。前者较少使用,只有有限的几个词语用“粱”字,如:“膏粱”指精美的主食;“高粱”是北方的一种粮食作物;“黄粱美梦”是个成语,是说卢生在他人煮饭时做了一个梦,梦中升官发财,醒来那饭尚未煮熟,以虚幻梦境比喻空欢喜一场,  相似文献   

17.
答读者问     
问:什么是词组?什么是成语?怎样区别词组和成语? 答:词组是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能作句子的某种成分,但不能独立地表达思想的语言单位;成语是“现成话”的意思,它是—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词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区别它们: 第一,从意义上看:组成成语的各个成分在成语里都失去了它的独立性,整个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直接总和,因此,我们不能光从字面上来理解成语的意思。如“负荆请罪”是“认错赔罪”,的意思,“势如破竹”是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的意思,它们的真正含义都是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的。一般词组则不同,它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组合起来的;这种词与词的组合是暂时的,组成词组的词的意义在词组里仍然是  相似文献   

18.
容易混淆的同音词瑕不掩瑜和瑕不掩玉“瑕”是玉上的斑点,“瑜”是玉的光彩。这个成语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成语原意并不是说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王”,所以“瑕不掩玉”的用法也是由于同音相混造成的成语误用.势不可当和势不可挡“当”是抵挡、阻挡的意思。这个成语...  相似文献   

19.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在鲁班的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关于这个成语还有这样一个典故:明朝梅之涣在《题李白墓》一诗里,用“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来讥讽那些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意思和“自不量力”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20.
张宏宽 《辅导员》2010,(13):28-28
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有不少成语的构成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格,不信你看。 一、比喻 如"日月如梭""胆小如鼠""门庭若市",这些成语中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是典型的明喻。再如“枪林弹雨”,意为“一支支枪像树林,子弹像下雨,炮火异常密集”,成语中有本体、喻体,但没有比喻词,是暗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