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诗歌是融信息、美感和表情功能于一体的一种文学体裁。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为向导,分析许渊冲先生和翁显良先生的《静夜思》两译本在信息、美感和表情方面的功能对等,旨在洞察不同译者对原诗的不同解读及他们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2.
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诗英译的大家之一。许渊冲根据自己多年的翻译实践,提出了系统的中诗英译理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试结合实例介绍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及其技巧。  相似文献   

3.
许渊冲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文学翻译理论家,对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研究许渊冲先生在李清照词英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以多篇李清照词为例,从翻译选材、译者的阐释和理解及语言的艺术再创造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该文主要讨论许渊冲翻译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文中首先介绍了王维的生平,他的生平为其诗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该文继续讨论了王维的诗歌特点,即“诗中有画”和它的理论内涵。接着,该文简要阐述了许渊冲的译诗理论及技巧。许渊冲赞成鲁迅曾说的译诗“三美”,并认为意美是最重要的,接着是音美,最后是形美。在了解了王维与许渊冲以后,文中又举出两例许渊冲翻译王维诗歌的译文。理论结合实践,得出结论:许渊冲翻译的诗歌,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诗歌翻译历来被翻译界争论较多。而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学说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对实践无疑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对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指出其理论对诗歌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许渊冲教授提出的文学翻译"三美论"为基础,通过实例较为系统地对比、分析、总结许渊冲所译的《西厢记》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原文,认为,许渊冲先生的译本果然精彩纷呈,是其"三美论"的典范,值得广大文学翻译工作者及爱好者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许渊冲先生的《西厢记》译本进行个案研究,分析了原文中数字使用的特点及译文中数字翻译的技巧,指出在数字翻译中应遵循功能对等理论,将作品蕴含的信息充分展示给译入语读者。  相似文献   

8.
生态翻译学是用生态学的视角来解释翻译活动,是本世纪初新兴的一种翻译理论流派。从生态翻译学概念的提出入手,综述了目前的研究成果,概括了生态翻译学的主要内容。从生态翻译学的六个层面论证了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是互为印证的,并指出许渊冲对我国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在继承和发扬我国翻译理论上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许渊冲先生在其一生中通过大量的文学翻译实践提出了他独有的文学翻译理论,这是许先生在翻译过程中积极发挥创造性、主体性的体现.本文就许渊冲翻译思想中的“优势论”和“竞赛论”探讨他在文学翻译特别是诗歌翻译中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王莹 《海外英语》2010,(2X):118-119
该文通过对毛主席的诗词名篇《沁园春·雪》两篇译文—许渊冲和赵恒元两位先生译文的对比分析,认为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不仅准确地表达了原作的意义,同时也兼顾了译文的音美与形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翻译佳作,对我们的诗词翻译实践工作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诗歌的翻译中,许渊冲诗歌所提出的"三美"原则以及他对美学的探索,都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译者在诗歌翻译中也应该具备创造性,译者创造性的翻译,可以使中西方文化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贯通,原作和译作的统一性也就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三美"原则是许渊冲的翻译观,是他在翻译李清照词中努力达到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境界。诗词翻译中,只有充分体现了"三美"原则,译文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与原文相媲美。  相似文献   

13.
许渊冲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的理论和他的美学探索,说明在诗歌翻译中,要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同时,译者的创造性在诗歌翻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译者创造性的翻译,可以打破中西方文化障碍,使原作和译作在深层次上得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唐珊珊 《海外英语》2012,(5):158-159,179
叶芝的诗歌A Deep-Sworn Vow有较多汉译版本,文中选取其中广为流传的四个版本,以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美"理论和喻云根的译文评析的五个原则为标准,从意、音、形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出结论:四篇译文虽各有千秋,但均未较好的做到意音形的完美结合,诗歌翻译仍需规范。最后提供了试译。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文化转基因为切入点,通过对许渊冲所译诗歌《游东田》进行研究,认为诗歌翻译应当从文化转基因角度采取适当策略,保证"意美"、"音美"和"形美",在传递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尽量保留源语诗歌的文化特色以飨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16.
许渊冲先生以中国古典诗词的英、法译而闻名遐迩,同时,他的小说汉译也颇具特色,并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本文对许氏小说翻译的策略与风格做一探究,以弥补此一空白或研究的薄弱.  相似文献   

17.
在古诗英译方面,许渊冲、翁显良是两个大家。韵体派代表许渊冲的“三美”理论立志高远,但容易因韵害意、以形害意;散体派代表翁显良抛开韵律和形式的束缚,专注于意象的传达,显得更为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高巍  黄瑾 《海外英语》2012,(15):1-3
屹立于翻译金字塔的顶层,诗歌翻译在翻译领域向来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备受争论。翻译名家许渊冲在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中沉淀和凝炼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一套独特的思想和技法。其很多诗歌翻译作品成为翻译中再创造诗美的经典范例。该文通过不同层面对许渊冲诗歌翻译进行解析,探求其翻译中美的再造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王凤霞 《成都师专学报》2008,27(1):101-103,112
文学翻译不仅是两种不同语言符号系统转换的交流活动,而且是两种语言背后不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特殊表现形式。本文以许渊冲先生所译南朝诗人谢胱的名诗《游东田》为例,通过“以创补失”和“三美”论,解读许渊冲诗歌翻译中文化因素在译诗中的再现,从而论证诗歌翻译不是复制原诗,采用“拆散、重组”文化基因的移植方法可以实现以诗译诗,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运用许渊冲先生有关诗歌翻译应该遵循的“三美论”原则,即译本既要再现原诗意美、音美,又最大限度地保留形美。采用例证分析、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许渊冲、唐一鹤、孙大雨三人的《枫桥夜泊》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