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基层单位档案数字化的作用 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建设。资源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现有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和保存重要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二是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2.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档案信息化资源的建设,资源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现有馆藏目录数据库和各种介质档案的全文数字化数据等的建设。档案数据库目录是依托计算机科技,将档案的著录分类信息存储于计算机和数据库中的电子目录,电子目录形式的档案数据库有检索速度快和查准率高等特点。对档案在公众中的普及利用和向社会提供高效服务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数据库目录的建设是档案部门在传统业务工作上的深刻变革,是档案信息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论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项创新手段和重要途径,也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在今后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应当注重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4.
吕芳 《山西档案》2007,(6):19-2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最基本的就是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档案数据库其实是档案数据库系统的简称,一个完整的档案数据库系统包括档案数据库、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档案应用程序和档案数据库管理员四部分。本文将要讨论的著作权问题基本上只涉及档案数据库。一、档案数据库建设现状“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有两个不同层次: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其目标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1]目前,我国的档案数据库建设大部分只涉及目录数据库。据2003年的《中国档案年鉴》:2002年上海市档…  相似文献   

5.
陈颖  李晶 《兰台内外》2023,(1):10-12
为提高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进程,本文对新时代高校档案馆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现状与策略的研究,从提升高校档案馆工作效率、提高档案馆资源信息共享能力,阐述档案信息数据化建设的意义,提出现阶段高校档案馆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存在档案信息化资源较为分散、信息化管理标准与辅助技术尚未完善、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为实现高校档案馆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应遵循“抢救优先,利用优先,逐步扩展”的工作原则,完善高校档案馆档案信息数字化归档工作,建立档案新信息数据库与规范档案数字化管理目录,利用校内OA系统,建立起与档案馆的通信连接,实现数据库逐步与学校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对接,健全档案信息数字化保障机制,科学配置数字化终端网络硬件,增设防火墙等防病毒软件,加强对网络病毒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6.
以数字化体育档案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为例,从数字化体育档案解读及最新进展、数字化体育档案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的目标、国外数字化体育档案特色数据库资源及中文利用等方面,对数字化体育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广饶县档案局为做好数字化档案室建设工作下发了《广饶县机关事业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实施意见》,在全县6个单位开展了数字档案室试点工作,并于近期对县油区办等6个试点单位进行了检查验收。各试点单位档案室数字化建设以室藏纸质档案为基础,以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建设为重点,圆满完成了文书、业务等所有室藏档案的全文数字化,为在各单位档案室建立起档案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全县档案信息化建设再上新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档案信息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档案信息化安全的重点。由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包括丰富馆藏资源、传统介质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以及专门数据库的建设,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安全管理也要围绕着这三方面开展,以维护数字档案信息的真实与完整、长期保护与读取。  相似文献   

9.
<正>富源县自2006年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以来,数字化档案数据量已经接近5TB,其中录入档案条目数180万条,原文数字化加工1020万页,声像档案收录14000段,已经建成一个信息化、结构化、多样化的综合档案数据库。考虑到档案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利用性,根据国家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规定,档案局开始对信息化档案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经过多方面考虑,结合档案局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异质备份、本地与异地备份、完全备份与增  相似文献   

10.
章对馆藏档案数字化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一定的阐述。提出馆藏档案数字化不仅仅是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内容的数字化才是档案数字化的方向;并提出以利用率因素、价值性因素、抢救性因素和独特性因素考虑当前馆藏档案数字化的范围;章还对不同载体的馆藏档案内容数字化提出了一些技术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北京档案》2008,(3):46
《山西档案》2007年第6期吕芳的文章指出,非汇编档案数据库是以目录数据库为代表的一类数据库。档案目录数据库具有存储信息量大、检索快速、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等优点,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具有重大的社会乃至经济价值,虽然档案目录数据库因不具有独创性而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由于开发制作档案目录数据库同样也付出了一定的创造性劳动,档案部门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资金等,花了很大力气进行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果无视档案目录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不对数据库开发及制作者权益维护,必须挫伤档案部门向社会提供档案目录数据库的积极性,不利于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档案数字化可以开辟全新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网络,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克服地域限制实现大范围的服务,并且实现了信息利用的有效性。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把信息更及时、方便地提供给需求者.才能为社会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档案数字化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有馆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以及馆藏重要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二是现有以及将来的档案以电子文件形式汇交。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档案馆开始实施数字化建设,但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如馆藏档案数字化鉴定、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存储数据库建设、目录数据与全文数据挂接等。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数字化建设中的若干实践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周静 《四川档案》2013,(3):58-59
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基于档案信息化建设大背景、大系统下的一项基础工作。它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型技术在档案及其管理、提供利用等环节中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趋势。目前,各级档案部门非常重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数字化及数字档案的网络化应用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档案馆对外提供服务的新型模式,也是保护珍贵档案原件的根本措施。由于档案数字化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所以保证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实践,提出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将纸质等载体的档案实体物质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存贮和传递的数字化信息流,并与电子形态的档案信息一起经过转换处理,最终建设档案数据库的过程。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数字化和网络化两部分。其中数字化是网络化的基础和原动力.而网络化是数字化建设的辅助工具和加速器。  相似文献   

16.
档案目录数据库与档案全文数据库要能实现无缝对接。档案目录数据库是档案数据库中最基础的建设,它能给使用者提供便捷的查询路径,而著录和标引是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最基本的信息单元,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包括编目、统计、检索、提供利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全面推进新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全区镇街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全覆盖。截至今年6月,全区26个镇、街道办(除新成立的街道外)都建成了数字档案室并通过验收,新建目录数据库和文件数据库分别为50多  相似文献   

18.
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数字存储、数据库等技术,将传统纸质转换成数字档案,建立档案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但从总体情况上看,面临硬件环境不足,缺乏设备和技术支撑,数字化程度低,馆藏资源开发不足,直接影响了档案信息服务功能的  相似文献   

19.
档案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是国家的重要信息资源。档案的原始凭证作用决定了它与图书、情报、资料有根本区别,也决定了其在社会信息化过程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数字化处理,档案数据库将是档案网络环境中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涉及的法律问题也最错综复杂。目前,我国档案部门主要进行的是档案数字化目录数据采集工作。由于受《档案法》有关档案开放的规定及人力、物力等影响,大部分档案馆通过互联网公布的主要是本馆馆藏开放档案目录信息,全文信息、档案原始材料信息很少。及时研究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档案数据库的法律及其保护…  相似文献   

20.
正档案是原生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数字化作为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作用尤为重要,是实现档案资源服务共享,发挥档案资政惠民、服务社会的关键步骤。我省自2006年启动全省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程以来,省档案局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省档案数字化建设,丰富完善全省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不断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和应用能力,全面推进全省档案数字化工作稳步开展,并取得了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