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我认为指导两位老师行为的观念是不一样的。老师甲充当的是裁判员、调解员的角色。《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要求,要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我认为幼儿的纠纷、争执也是一种交往的过程,对于儿童个性心理的发展是有益的。因此,我比较赞同老师乙的做法。她注重了教师观察者的身份,首先信任孩子自己有能力处理好,过早地进行干预,会抑制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试想,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其发生纠纷、竞争的对象,同伴之间的纠纷可以让他从别人的眼中、话中看到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了解…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低年级儿童曾向教师告过状。从儿童的角度想一想 ,不难看出 :当他们与人相处遇到矛盾时 ,自己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告诉老师。如果对“告状”的儿童进行批评或不予理睬会使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解决 ,会混淆儿童的是非界限 ,挫伤儿童的正义感 ,助长歪风邪气。如果鼓励“告状”,则同学们争相模仿 ,什么鸡毛蒜皮的事也告到老师这里 ,儿童独立处理纠纷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怎样正确对待儿童的“告状”现象 ,笔者认为 :把“内省、明理、方法、实践”结合起来 ,引导儿童对交往过程中的纠纷自己仲裁 ;发生矛盾了 ,自己调解 ;彼此冲撞打架…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皇后的自称老师:“小青,皇帝的自称是什么?”小青:“是寡人。”他站起来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那么皇后呢?”小青:“皇后,是,皇后……”他想了好久,突然,灵机一动,回答道:“皇后的自称是寡妇。”直接数学课,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师:“学校买粉笔用了60元,每盒粉笔2元,学校买了多少盒粉笔?”生:“30盒。”师:“这30盒粉笔是怎样来的呢?”(想引导学生列式)生:(大声地)“买来的!”自习课甲:你们班里有多少人上自习课?乙:加上老师一共31人。甲:就是说,老师不在时是30人了?乙:不,老师不在…  相似文献   

4.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写教案,抬头看到刘老师气冲冲地推门进来,后面跟着两个低着头的学生。只见刘老师“啪”地把书摔在桌子上,往椅子上一坐,双手抱胸,很生气地说:“说!怎么回事?” 学生甲和学生乙各说各的理,都想为自己解释。刘老师一拍桌子:“一个一个说!”又指着学生甲,“你先说,为什么拿书砸他?”学生甲很委屈:“他老拿手戳我。”刘老师又转向学生乙:“是不是这样?”“是,但是……”还没等学生乙把话说完,刘老师就伸手制止住了他:“不要找借口!不管你什么理由,上课也不能打扰别人,你知不知道后面有很多老师在听课!回去把这节课的生字一个抄十遍!”学生甲得意地看了学生乙一眼,走出了办公室,学生乙却站在那里不动,眼里的泪水似掉非掉:“老师,我……”刘老师再一次打断了他的话:“不要再说了,回去抄生字!”  相似文献   

5.
幼儿社会行为问题定性的两个层面及教育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占、争抢、攻击、排斥、干扰、破坏等是幼儿社会交往中经常发生的违规行为,也是教育者每天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教育者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直接决定他们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并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幼儿社会行为问题的道德定性与教育效果请看以下事例。幼儿甲抢了幼儿乙的玩具,幼儿乙哭着向教师告状,教师就将幼儿甲叫到跟前,对他讲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要他把玩具还给幼儿乙并向他道歉,幼儿甲没办法只得照办。但没过多久,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像告状这样的事情在幼儿园时有发生。教师在处理这类事情时通常对“肇事者”采取说…  相似文献   

6.
老师:“请把你的同桌叫醒!” 学生:“是你把他并睡的,你自己来叫醒他吧!” 历史老师:“请你回答,从前我们这座城市里有没有出生过大人物?” 学生:“没有;只出生过很多婴儿!” 老师:“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 学生:“是呀,每句都是。” 老师:“啊,尊敬的朱自清先生,见到您真高兴,原来您还活着!” 学生甲:“王小强他骂我,说我像一头犀牛。我能不能报告老师?” 学生乙:“当然能,他是什么时候骂的呀?” 学生甲:“上个学期。” 学生乙:“那你早该报告老师了。” 学生甲:“可是我昨天才第一次看见犀牛呀。” 地理老师:“同学们。如果遇到了地震,你…  相似文献   

7.
一、激发课堂交往的“情”——转变教师角色 交往的课堂迫切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他的教学魅力就在于他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激发学生交往的欲望,从课前的师生问候就开始实现他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上课伊始,他亲切地问候“孩子们好!”,孩子们礼貌地回应:“老师好!”,他又真诚地说:“孩子们真可爱㈠孩子们又该怎样回应老师呢?他顺势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最想说的话,有的说“老师真可亲!”,有的说“老师真和蔼!”,有的说“老师真好!”等。一声真诚的问候,既拉近了师生距离,激活了学生思维,又拉开了交往的序幕。在教学过程中,于老师也一直以朋友的身份,一再激发学生交往的情绪,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往。他这样引导学生:“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老师成功的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他马上接着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学一学。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这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很自然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场”。  相似文献   

8.
孩子们聚在一起,难免纠纷四起,面对孩子间的冲突、纠纷,家长该如何对待呢?请看两组镜头:镜头一:傍晚离园时间,孩子们都走得差不多了,剩下几个孩子在玩大炮弹。这时,老师建议小朋友将玩具收起来,帮助整理活动室。幼儿甲正聚精会神地玩枪,全然没理老师,幼儿乙走上去夺过甲的枪扔进筐子里。甲火了。逮住乙的手臂就咬了一口,乙白白的手臂上留下了深深的齿痕印。恰巧乙的妈妈来接孩子,问清缘由后,她心平气和地对乙说:手臂有点疼,是吗?你要记住,以后遇事要用嘴巴说。如果你好好地提醒他:老师让收玩具了,明天再玩吧,他肯定不会咬你,你也就不会挨咬…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儿童自主发展过程中的领航者,教师要通过语言、环境、活动等培养儿童全面发展,并通过儿童自己去实践完成。传统的师本教育越来越不合实际.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把本应由学生自主使用的课堂时空还给学生。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时,彼此才能心灵相通.才能更好地改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获得积极乐学的生活态度。这就要求老师不以教育者自居,在教学中能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杜威是教育史上的思想大家。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并以“儿童中心”这一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教师的地位与作用,阐明了自己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师观,认为教师应该是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领导、儿童心智的研究、教学活动的发起和组织、师生互动中的交往。  相似文献   

11.
老师没水平     
《小读者》2005,(4)
甲:“我们的语文老师真没水平。”乙:“你有什么根据?”甲:“人家报上发表的文章,他也打‘鸭蛋’分。”乙:“真的?”甲:“不信,你看我的作文本好了。”老师没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戒烟记     
甲哎!吸烟吗?乙(习惯动作)来!给哥们儿点上。甲别做梦了,我哪儿有哇?说实话,今天班主任李老师找你什么事?乙(垂头丧气地)唉!别提了,还不是因为吸烟!甲怎么,老毛病又犯了?乙不瞒你说,戒了好多次了,就是戒不掉。一天不抽,手痒心也痒。甲你每天吸烟,你老爸不训你?乙他呀!每天两盒烟,人送外号“老烟枪”,瘾比我大,他才不管我呢。甲好嘛!“老子英雄儿好汉”,谁也甭说谁。哎,李老师这“关”是怎么过的?乙别提了!一开始,我来个死不认账,给她个“铁嘴铜牙纪晓岚”:就是没抽。甲对!不能说出“密电码儿”。乙李老师说:“把手伸出来!”甲伸了吗?乙伸就…  相似文献   

13.
酒醉蚊子     
甲:(脚步旅抢地上场)我可找:到你了!乙:今天怎么见了我这么亲呀?甲:我喝醉了。乙:你喝酒了?甲:这有什么了不起,告诉你,我喝了这么多(用手比划)~一乙:小学生不许喝酒,你知道不‘描?甲:知道。可是不喝不行呀,它非让你喝不可!乙:谁这么缺德,引诱儿童喝酒?告诉我,他是谁?视机打开,正好演电视剧《小兵张吸》,吸子进城,被敌人发现T,嘎子地,兔子追,正在这大气都不承嘴的时候,“嘴……”飞来一群坟“哟”,有一只胆大包天,竟然在我眼皮上了。r事T。:甲:我赶紧拉开抽洛,找翻了:天,坟香用完了。:乙:这可怎么办? :甲:嘎子把灯里的煤油…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教师甲、乙在教育手段上都有优点,但都存在不足之处。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孩子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孩子既不是一种完全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也不是一种可以排除外部影响和外部控制的自我发展的主体。离开了教师的正确指导,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必然是盲目的、低级的、有限的。所以,在处理孩子纠纷事件时,要注意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孩子的主体地位,二者缺一不可。教师甲可取之处在于能做到在解决纠纷前,先了解情况,然后再有的放矢地进行处理,并注重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主观…  相似文献   

15.
幽默园     
老师没水平甲:我们的语文老师真没水平。乙:你有什么根据?甲:人家报上发表的文章,他也打“鸭蛋”分。乙:真的? 甲:不信,你看我的作文本好了。博古通今甲:你是历史系的,对历史一定很了解。乙:当然,博古通今。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之间发生纠纷是常事,老师们处理这类问题的做法却有不同: 老师甲:我会马上过去先了解情况,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纠纷,然后对他们进行教育。 老师乙:我先不过去参与,而是不动声色地观察,如果孩子自己解决了,就不用再过问了;如果解决不了,局面甚至可能恶化,我再  相似文献   

17.
教师出示题:工厂生产一批产品,甲工人独做 10小时可以完成,乙工人独做 15小时可以完成。如果两人同时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  练习反馈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列式计算: 1÷ (+ )=6(小时 ),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出现错误。于是,老师再次进行启发。  师:式子 1÷ (+ )的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  生 1:把一批产品总量看作单位“ 1”,甲 1小时完成这批产品的,乙 1小时完成这批产品的,甲、乙合作 1小时完成这批产品的 (+ ),用工作总量“ 1”除以甲、乙工作效率的和 (+ )得到甲、乙合做需要的时间。   教师满意地点头。…  相似文献   

18.
“举手效应”。有这么一件事:学生甲学习成绩校差,学生乙学习成绩较好,他俩聘请的是同一位家庭教师。这位家庭教师知道学生甲成绩差,就在每次辅导结束时叮嘱他:“在课堂上要积极一点,要多举手。”学生甲遵从了教师的叮嘱。过去,学生甲学习成绩较差,所以他根本不敢举手,任课教师也就很少提问他。后来,教师发现他举手的次数  相似文献   

19.
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学生甲:“他读得不好,声音太小了!”学生乙:“他读得不好,有些地方磕磕巴巴的。”学生丙:“他还多加了一个字呢!”……  相似文献   

20.
唐朝著名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概括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可见,自古以来“解惑”便是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解惑”之妙何在?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先从近来碰到的一件事讲起。某大学的两位教师先后给一个班的学生辅导《物理》课。有的人反映,甲老师上答疑课时“偷懒”,讲的内容比乙老师少,而向学生提问却比乙老师多。结论是:乙比甲的教学态度好,教学水平高。教研室主任没轻信这个结论。他几次到班上找学生了解这两位老师答疑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