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于中国革命历史,当代文学曾出现过两种在历史观、审美观都相距甚远的历史叙述。一种是十七年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一种是新时期的新历史小说,前者是一种将革命历史神化、英雄化的叙述,后者则是将革命历史世俗化、凡人化的叙述。其实,在这两种“极端化”的历史叙事中,一直潜隐着一种试图将两者加以调和,或者说试图超越的历史叙事,那就是出自部分女作家之手的作品,项小米的《英雄无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展示了女性对历史的检讨和战争的反省。  相似文献   

2.
《首义英雄》再现了以吴兆麟为首的一群平凡勇士的生活、斗争图景。小说以真实的人物、事件为基础,生动的细节描写为形式,使历史人物和小说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从而根本有别于为追求刺激和娱乐而任意虚构的所谓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3.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伴野朗的创作起步于中国,创作灵感也来自中国生活的体验.他以中国帝王将相、刺客、侠士、"反骨"、谋臣等为题材的作品,表现了中国历史人物的魅力;以活跃于古代国际舞台的英雄为主人公的历史小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影响力.历史小说与历史题材推理小说齐头并进,古代题材与现代题材双管齐下,使伴野朗在古今中国历史文化的广阔天地中挥洒自如,在战后日本的中国题材的文学创作中承前启后、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4.
以“文化大革命”中的部队生活为题材、以空军一个兵团的司令员和政委这样的高级干部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将军吟》,将动乱中的风云变幻和人物命运的浮沉描写得有声有色、含泪含情。也许因为它的初稿是在那黑云盖顶的年月冒死写下的缘故吧,这部作品使人感受着特别浓烈的时代氛围。小说真实地写出了阴谋分子怎样在林彪集团的指使和支持下,诬陷,迫害在九死一生的战争中为革命立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用“互文性”这一西方理论,将不同历史题材小说内部相互关联的隐性内容提取出来。让它们之间进行充分地对话,以达到彰显“现代性”的目的。首先,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的“史诗性”与“反史诗性”,展现了一种现代性的宏大叙事意图;其次,通过对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螺旋上升”中的必然与“循环往复”中的偶然的形式的分析,彰显了现代性的进化论与传统型的循环论;再次。利用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人物形象的类比,表达了其“向内转”的现代性思考;最终将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的隐性联系归结到“现代性”上来。  相似文献   

6.
专题研究“新历史主义意识与当代外国战争题材小说的互释”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深入探讨外国当代战争题材小说这一生动而有意义的艺术存在形式如何清晰地揭示历史本来面目,这一较大的象征符号系统如何赋予一个特定历史时刻中的事件以意义,揭示对历史的文学解释和对历史文学的解释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表明文学如何积极地反映历史事件,如何加入历史意义的创造过程,如何通过对这一复杂的文本化世界的解释参与对政治话语、权力操纵、等级秩序的重新检视。小说《五号屠场》的历史叙事是一个任意、循环的话语结构,用语言构筑了历史的现实动机,既有历史的事实又有虚构的故事,用隐喻性陈述来说明我们生活中的文化意义,真实地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武田泰淳的侵华战争小说将历史小说化,用虚构与事实相结合的文本揭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是对中国人民的奴役和迫害,而不是“共存共荣”。《荣誉之剑》记录的不是英雄的业绩,而是战争的荒诞不经和人生的混乱不堪,通过叙事者的个人视角,写出了一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历史”。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不论是背景还是人物都“纯属虚构”,但小说揭示的历史要比正史所叙述的历史更加真实,对战争的描述具有永恒性,它提醒我们,战争永远是荒谬的。《野火》不仅仅反省了战争正义或非正义的性质、分析了人物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而且揭示了在失败的战争中人被迫体味对自身的绝望与无奈,如何面对自身的人性罪恶。[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梁晓声在创作知青系列小说过程中,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手法,生动再现了当时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知青上山下乡的生活风貌。这促使其在叙述过程中,不自觉地继承了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所表现出的热切的浪漫主义特点。又由于其个人出发点及社会历史原因,梁晓声的作品在叙述往事时遵守了一种虽无结果但歌颂过程的不忏悔模式。这固然与其表现手法有关,但从人物塑造过程中看,更多的扁平人物的出现,也是促使这种悲剧构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 ,在同一时期用同一题材写的名作 ,但两者在写景、评论历史人物及表达思想等方面 ,都有一些不同 :其中 ,词写的是雄奇壮丽的景 ,而赋写的是清幽宁静的景 ;词中的公瑾“雄姿英发” ,是胜利的英雄 ,而赋中的曹孟德则是“困于周郎”的失败的英雄 ;词的基调健康昂扬 ,气势磅礴 ,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赞颂 ,雄壮豪放 ,而赋则借水、月巧妙地表达了作者感情由“乐”而“悲”、由“悲”而“喜”的解脱过程 ,浑沉蕴藉。同一作者 ,在同一时间、地点 ,用同一题材写的两篇作品 ,之…  相似文献   

9.
《荷花淀》笔调清新淡雅,富有诗情画意。但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角度考虑,由于回避了战争的残酷性,着重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情节处理上,有悖于艺术真实。作为战争题材的作品,抽去了战争的残酷,只能游戏历史,使战争变得滑稽,最终戏弄的是文学和读者!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革”前十七年的一些长篇小说代表作,歌颂了建国前后各条战线上的人民英雄,洋溢着一种催人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英雄主义精神,继承了历史上文学作品中英雄主义精神的可贵因素,然而又产生了质的飞跃。新时代所讴歌的英雄是无产阶级的英雄,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境界。这种新作品的出现,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与作家的经历及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指引密切相关。“文革”中这些作品虽遭围剿,但在新时期又重放光彩;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今天的长篇作品中将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历史价值观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创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数量快速增长,成为电视剧平台的主要题材之一,优秀剧目不断出现,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和革命历史普及效果。随着更多的创作者进入这一领域,作品中也出现了一些历史价值观混乱的问题。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专注于对革命历史的表达、演绎和重现,强调主流价值观的优先地位,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它除了要符合一般历史剧在历史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具有特殊的评判标准,以及来自当代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更加具体严谨的审视与观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历史价值观应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定位,准确把握“人民性”“客观性”和“当代性”的内涵与外延,努力实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价值观的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新史学”首倡者,梁启超在其历史传记人物作品《管子传》中,多次出现与个人史学主张格不合之处。尤其是他在处理营造时势与改塑英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两难困境,颇为鲜明地折射出当时“新史学”理论在宣传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革命历史叙事作为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一直以来都为研究者所关注。近年来学界在革命历史叙事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和方法创新,但相比于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研究的日趋成熟,学界对1980年代以来有关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一些学者试图在“后革命”的视角下整合反映革命历史的作品,将其纳入同一理论框架进行阐释,但这一尝试还有待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4.
《红旗谱》作为一部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它不仅是新中国革命历史记忆的书写,而且将历史的进程革命化了。人物的阶级身份、成长历程直接见证革命历史记忆中“英雄时代”的社会秩序、人格化想象,呈现的是一种对于崭新的现代民族国家历史革命化叙事文本。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我国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呈一片繁荣之势,与以前的电视剧相比,也有了很多新特点,主要体现在:视角上:由仰视到正视,还原英雄为真实的人;背景上:由战争到和平,展现和平年代的英雄;人物上:由将领到小兵,关注英雄的历练成长。该文试通过分析2000---2011上半年的一些优秀军事题材电视剧中的英雄形象,说明新世纪军事题材电视剧中英雄形象塑造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穆旦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塑造了很多的英雄形象。他诗歌中对英雄的评价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他是站在个人本位角度把英雄还原为一个真正意义上“人”的存在,着眼于对战争中英雄悲剧处境的刻画,以及对战争非道义的揭示。穆旦这一视角的形成与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以及自身的人生经历有关。正是这一个性化的写作视角使穆旦的诗歌区别于同时代歌功颂德的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中篇小说创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论述了中国当代中篇小说的发展和成就。新时期的中篇小说与建国后“十七年”的中篇小说相比,数量数以万计,形成我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世界中篇小说发展史上也罕见的现象。题材更广泛,反映生活更真实深刻、出现了反思历史生活题材、反映改革生活题材、军事题材新突破的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首次将知识分子作为先进人物歌颂;创造了改革事业中开拓者形象;军人英雄形象塑造突破十分突出。在艺术上,作家更注意内心世界刻划。在结构艺术上,出现心理结构、情节和心理结构结合、书信体结构等新的结构形式。在艺术风格建树方面亦大大向前发展。本文还从4个方面探索当代中篇小说繁荣昌盛,取得引人瞩目成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专题研究“新历史主义意识与当代外国战争题材小说的互释”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深入探讨外国当代战争题材小说这一生动而有意义的艺术存在形式如何清晰地揭示历史本来面目,这一较大的象征符号系统如何赋予一个特定历史时刻中的事件以意义,揭示对历史的文学解释和对历史文学的解释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表明文学如何积极地反映历史事件,如何加入历史意义的创造过程,如何通过对这一复杂的文本化世界的解释参与对政治话语、权力操纵、等级秩序的重新检视。小说《五号屠场》的历史叙事是一个任意、循环的话语结构,用语言构筑了历史的现实动机,既有历史的事实又有虚构的故事,用隐喻性陈述来说明我们生活中的文化意义,真实地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武田泰淳的侵华战争小说将历史小说化,用虚构与事实相结合的文本揭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是对中国人民的奴役和迫害,而不是“共存共荣”。《荣誉之剑》记录的不是英雄的业绩,而是战争的荒诞不经和人生的混乱不堪,通过叙事者的个人视角,写出了一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历史”。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不论是背景还是人物都“纯属虚构”,但小说揭示的历史要比正史所叙述的历史更加真实,对战争的描述具有永恒性,它提醒我们,战争永远是荒谬的。《野火》不仅仅反省了战争正义或非正义的性质、分析了人物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而且揭示了在失败的战争中人被迫体味对自身的绝望与无奈,如何面对自身的人性罪恶。作者简介:陈世丹,男,黑龙江七台河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成同社,男,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日本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刁克利,男,河南延津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系副主任,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戴焕,女,黑龙江绥化人,日本东京大学在读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李平,女,湖北黄冈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吴黎 《文教资料》2006,(21):76-77
“十七年”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题材较窄,但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却受到了当时作家的广泛关注,这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时期创作的大量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有艺术风格多样、结构宏大的诗史性长篇作品,有一些传奇式的更接近现代的“通俗小说”,还有具有个人抒情特征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20.
专题研究“新历史主义意识与当代外国战争题材小说的互释”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深入探讨外国当代战争题材小说这一生动而有意义的艺术存在形式如何清晰地揭示历史本来面目,这一较大的象征符号系统如何赋予一个特定历史时刻中的事件以意义,揭示对历史的文学解释和对历史文学的解释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表明文学如何积极地反映历史事件,如何加入历史意义的创造过程,如何通过对这一复杂的文本化世界的解释参与对政治话语、权力操纵、等级秩序的重新检视。小说《五号屠场》的历史叙事是一个任意、循环的话语结构,用语言构筑了历史的现实动机,既有历史的事实又有虚构的故事,用隐喻性陈述来说明我们生活中的文化意义,真实地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武田泰淳的侵华战争小说将历史小说化,用虚构与事实相结合的文本揭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是对中国人民的奴役和迫害,而不是“共存共荣”。《荣誉之剑》记录的不是英雄的业绩,而是战争的荒诞不经和人生的混乱不堪,通过叙事者的个人视角,写出了一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历史”。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不论是背景还是人物都“纯属虚构”,但小说揭示的历史要比正史所叙述的历史更加真实,对战争的描述具有永恒性,它提醒我们,战争永远是荒谬的。《野火》不仅仅反省了战争正义或非正义的性质、分析了人物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而且揭示了在失败的战争中人被迫体味对自身的绝望与无奈,如何面对自身的人性罪恶。作者简介:陈世丹,男,黑龙江七台河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成同社,男,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日本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刁克利,男,河南延津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系副主任,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戴焕,女,黑龙江绥化人,日本东京大学在读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李平,女,湖北黄冈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