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色的餐桌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9,(1):F0004-F0004
野兽派,或称野兽主义,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野兽派得名于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当时,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前卫艺术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表现出浓郁的宗教色彩以及强烈的东方主义思想。以他的四部作品为例,从后殖民批评主义视角探讨霍桑作品中的东方主义,以期更好地认识霍桑的东方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天才毕加索傲视一切,上帝是他唯一的对手。而有足够的才气和勇气将毕加索视为唯一对手的,是毕加索的挚友、野兽主义代表人物——马蒂斯。野兽?从何而来?1905年,巴黎照例举办秋季沙龙展,观者如云。巧的是,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前卫艺术家的作品在同一层展厅展出,不少人也就顺道去观看。然而就是这机缘巧合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形象地将这些画称作一罐颜料掼在公众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马蒂斯是法国野兽主义绘画运动的领袖,他毕生追求的艺术理想是宁静、愉悦、优雅的画风。为了将色彩发挥到极致,他将画面中的其他要素进行了别出心裁的艺术化处理,他的油画人物,构图简洁,线条优雅,布局充满装饰性,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与“纯粹作画”的理念而著名,为后来的艺术风格演变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清风 《初中生》2010,(6):F0003-F0003
赏析 亨利·卢梭(1844~1910年),法国画家。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先行者。亨利·卢梭便被奉为20世纪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先行者。他凭着本能画画,认为创作者,必须获得完全的自由才能在思想上达到美与善的境界。卢梭常被人称为“原始主义”画家,只因他画中那浸润着幻想色彩的热带丛林风光,人与野兽间充溢着温情的目光交汇,以及一种似梦非梦的神秘情调,滤去了原始时代血与火的残酷,留存了天真、宁静与生命的单纯。  相似文献   

6.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由于霍桑出生于宗教家庭,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清教色彩。他的代表作《红字》是美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佳作。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作者具有的清教主义思想观和人文主题思想观。  相似文献   

7.
顾城作为20世纪80年代杰出的"童话诗人",他的诗歌呈现出清新明丽的纯净特质,这与顾城善于运用丰富的色彩来描绘内心的理想王国是分不开的。诗人在作品中融情入色,以色象征,以表现内心复杂的思想情感和矛盾冲突的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8.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文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创作以"一种处心积虑的刻薄的语体"著称.他在小说创作中,独创性地运用了各种叙事手法,包括"精神顿悟"--强化短篇小说的结尾;"作者引退"和"淡化情节"--让事实本身来讲故事,以及"内心独白"--忠实记录小说人物意识流以展现其内心世界.尤其是对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在作品<都柏林人>中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绘画主义摄影派繁花似锦的时代。当时在法国的青年摄影家史泰钦,怀着对大雕塑家罗丹和他的作品无比崇敬的心情,拍摄制作了这幅摄影集锦作品。这是由罗丹的侧影人像和雕塑《雨果》两张底片合  相似文献   

10.
沸腾的声音世界 --莫言小说形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是当代文坛上较有创造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常常以独特的风格为人们所称道,在其作品中,色彩和声音是其用来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对色彩及其意义的分析,前人已经做了很多,本文探讨声音这种形式在他作品中的运用及其对于莫言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兴起了一场复杂多样的全方位的社会政治改革运动--进步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以赫伯特·克罗利为首的改革派(或进步派)对美国古典自由主义宪政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重建.他认为,开国先辈们确立的宪政所采用的保持和重新调整平衡的方法存在严重缺陷,主张增强行政部门的权力,协调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紧张关系,支持司法审查.换言之,他主张通过将个人主义的自由与民主观念改造为进步主义的民主与自由观念,在不根本触动美国宪政框架的前提下,实现对美国宪政的改造以适应变化了的美国经济与社会形势.  相似文献   

12.
作者着眼于西方色彩绘画技法问题的专题研究,以色彩艺术发展中兴起的技术革新及创造为中心,从五方面进行论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期间,画家菩提切利采用了“线描填色法”;以迭芬奇为代表构建起“古典画法”的传统;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发明了“透明画法”;18、19世纪英国画家透纳为首开导的“水彩画法”;19、20世纪法国画家莫奈等创立了“色彩印象法”。  相似文献   

13.
弥尔顿清教主义的自由意识一直影响并贯穿于他的政治、宗教原则和文学作品之中。他以自由预言者纯洁高尚的人格,感染、鼓舞着人们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追寻自由、美德的斗争中。  相似文献   

14.
于跃 《文教资料》2012,(23):87-88
野兽派是二十世纪的西方艺术中颇带反叛色彩的角色,紧随野兽主义出现的表现主义绘画是受野兽派影响最大的艺术流派。野兽派对各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雷蒙德.卡佛是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具有鲜明个性和创作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简单主义的独特风格。本文以他的《谈论爱情时我们说些什么》为例分析了雷蒙德.卡佛的简单主义的写作风格及语言特色,并对雷蒙德.卡佛小说的创作主题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虹》是英国20世纪著名文学家劳伦斯文学生涯重要的作品之一,劳伦斯通过这部作品全面而清晰地表达了他的生态主义思想,本文即通过分析他对于圣经基督教的批判和反人类中心主义意识来展现他的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一个时期一个国家作品对另外一个国家的描述,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这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总的观点和看法。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出发,梳理19世纪到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在西方思想家、传教士和作家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可以看出,在大国主义优越感、传教需要和商业利益等现实目的作用下,中国被镀上了一层越来越晦暗的令人害怕与恐惧的色彩,渐渐成为不在场的“他者”。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主义阶段,是整个绘画史上对绘画的本体语言研究最具纯粹性的时期,勃拉克理应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画面语言的探索及拼贴材料的自由运用,对绘画艺术的发展影响至深,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非裔长期以来受到各种各样的非人对待,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刻画为变态的形象,因此,对于那些把他们类型化的文学作品,他们完全有理由运用平等的声音来加以评价。种族主义、性别主义、年龄主义,无论人们多么优雅或多么专一地支持,它们对人性都具有破坏性。然而,伦理批评在重新发现美国非裔文学传统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20世纪70年代,伦理批评为重新确立菲莉丝?惠特利对于具有革命性的美国非裔文学传统的地位作出了贡献,突显了表面顺从的惠特利如何操纵面具而行抗议之实。在伦理批评的视角下,美国非裔作家在文学样式、风格、模式上的选择都可视为伦理抉择。而将伦理艺术和伦理批评呈现给民众的最有效方法则是兰斯顿?休斯在20世纪40年代的激进作品乃至他的所有作品中运用的却又饱受批评的策略。他的风格表面简朴,与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现代主义路径不相兼容,却能以其伦理力量直达人心,原因就是他的作品易于理解,且深藏人文主义的伦理目标。  相似文献   

20.
毕苑 《教育学报》2005,1(1):90-95
晚清时期修身教科书在民国以后向公民教科书的转换,是展现中国国民教育近代化历程的生动模本。修身教科书在内容上包含了以孝为首的纲常伦理观念、个人修养教育和国家社会观念的灌输,开启了近代国民教育的第一步。到20世纪20年代末“公民”教育代之而起。由于中国特殊历史时期政治化的影响,公民教育更多地表现出了政党色彩和历史局限性。即使如此,它对国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近代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