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颐和园》是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优美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述的,以此来启迪学生想象景物之貌,感受景物之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理清顺序,掌握课文脉络 课文是按照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记叙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以获得对课文整体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可按以下的步骤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课文的脉络:第一步,弄清作者是按怎  相似文献   

2.
《颐和园》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课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它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同时,它是体现单元训练项目“写文章要有中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颐和园优美景色是教学的重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呢 ?其做法是:   一、入境审美   本文构思清晰,画面绚丽,处处溢美。感悟它的美丽,是让学生动心动情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入境,去感受它的美。 1.看。孩子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  相似文献   

3.
《颐和园》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具体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高度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围绕着这个中心 ,课文分三大段来写。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总的印象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特点。第三段(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 ,赞叹“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这样既突出了主要景点 ,又概述了全貌 ,使颐和园的美丽景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全文中心明确 ,条理清楚。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  相似文献   

4.
《颐和园》是一篇看图学文,图文展现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了解作者在各观察点上看到了些什么,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丽。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紧紧抓住课文  相似文献   

5.
《颐和园》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我第一次执教这课是在七年前刚踏上讲台时,那时最好的教具就是挂图和投影,可山里小学当时连这些东西都很难寻到。我感到很棘手:难道作者笔下如此美丽的颐和园景色只能用白纸黑字泛泛而读?  相似文献   

6.
小语第八册第一单元共有四篇课文:看图学文《小球门手》,《颐和园》,讲读课《趵突泉》和阅读课《猫》.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看图学文要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为重点,使学生明白观察要依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景物的重点、特点,并能展开想象.通过学文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观察结果的,从而培养表达能力.讲读课《趵突泉》,阅读课《猫》,着重应当让学生理解写景状物怎样抓住其特点.为落实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训练项目,提出以下建议:一、抓画面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小球门手》是单幅人物图.画面上赛球的双  相似文献   

7.
《颐和园》这篇精读课文,作者按参观顺序,叙述了游览经过,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感受公园的美丽,学习课文的写法,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创设情境,紧紧围绕“美丽”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第十一册第四组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成都陈键若愚本组教材由三篇课文、一篇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构成。讲读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的是作者目睹战友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严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事。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依据“战斗目的”、“潜伏山沟...  相似文献   

9.
《颐和园》一文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伟大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整篇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简洁优美,自始至终都流露出一个“美”字。教学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相似文献   

10.
这篇课文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6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从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怎么看就怎么说,怎么写”。根据大纲对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翠鸟》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特证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学习抓往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一、整体阅读——知道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翠鸟1激趣学文。教学伊始,教师出示彩邑翠...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这篇看图学文,包括两幅彩图和一篇课文。图画展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第一幅图是眺望佛香阁所看到的景色,第二幅是颐和园的全景。课文内容是作者按游览顺序描述颐和园的景致。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和叙述的方法。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激发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的热情。2、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耸立”隐隐约约”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按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是怎  相似文献   

13.
文本解读:《"番茄太阳"》是苏教版国标本四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卫宣利以自己的见闻为主线,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述主人公明明的言行举止,尤其是浓墨重彩地多处描绘  相似文献   

14.
教学案例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条理清楚,是一篇比较适合进行朗读指导的文章。下面是我校一位老师执教这篇课文时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5.
理清教材顺序领悟课文含义──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河北省承德市教研室特级教师高雅贤第三单元教材包括三篇讲读课文、一个基础训练和一篇看图说话、写话教材。还有一篇阅读课文,根据实行新工时制后课时调整意见的规定,改为课外阅读教材。三篇讲读课文中,《称象...  相似文献   

16.
小语第八册第三组课文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重点,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按一定顺序,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讲读课文《花潮》是现代著名作家李广田的作品。作者通过描述在昆明圆通公园观看海棠花的盛况,热情地赞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给人民带来了如花似锦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组课文由两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和一篇独立阅读课文组成。本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观察事物,选择内容。强调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要按顺序观察,按顺序选择内容,按顺序安排段落。教学时,可根据这组课文中几篇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采用范例导读、列表自学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18.
《颐和园》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我第一次执教这课是在七年前刚踏上讲台时,那时最好的教具就是挂图和投影,可山里小学当时连这些东西都很难寻到。我感到很棘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案例《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条理清楚,是一篇比较适合进行朗读指导的文章。下面是我校一位老师执教这篇课文时的一个片断。师:春天的石榴树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20.
[诗歌《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为著名作家叶圣陶所写。教学时,刘婷婷老师通过展示学生收集有关瀑布的各种资料,引导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学习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