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工具清朝政府和建立民主共和的中华民国。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但是它要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工具,势必要触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利益。帝国主义看到清朝政府陷于土崩瓦解的状态,不能不考虑怎样维持它们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和继续奴役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在受到革命的打击时,必然要千方百计地干涉和破坏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2.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最首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因此,能否认识帝国主义,提出正确的反帝纲领,便成为决定革命成败的关键。在本世纪初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曾经对帝国主义有过不少的论述,并基于这些认识,提出了民族主义纲领。他们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及其在民族主义纲领上的反映,多年以来,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达到什么程度?到底有无反帝思想?是否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纲领?怎样看待他们未能直接反帝的局限?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前,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以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祖国的富强,在广州举行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共产国际的决议,决定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开展国民革命运动.由于共产党人和孙中山的共同努力,在“三大”后不久,国共两党的合作便得以在一定革命纲领上迅速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不仅给革命力量的壮大提供了条件,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而且为后来的国共合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因而时至今日,它仍受到革命者和许多关心祖国命运的有识之士的赞尝.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终其一生都在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孙中山拯救国家、振兴中华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著名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以及民生主义.其中"对外打不平"的民族主义包括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平等和进步的反帝爱国思想.孙中山的反帝爱国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阐述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发展,以及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并对其反帝思想局限性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单项选择题1、将下列政党或组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为()①国民党②中华革命党③中国国民党④中国同盟会⑤兴中会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①⑤④②③D.⑤④①②③2、1920年,孙中山在《关于五四运动》一文中指出:“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获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这反映出他()A.看到了人民群众作用B.准备改组国民党C.着手修改其革命纲领D.开始反对帝国主义3、中共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中吸取的主要教训是()A.必须建立革命政权B.必须建立统一战线C.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D.必须反对帝国主义4、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期间,发生激烈争论。张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其功勋和业绩堪称永垂不朽,已为世人所公认.然而,在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的斗争这一重大问题上,不少论著颇多微词或很少系统涉及.这不能不说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的斗争,集中表现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的资产阶级与反动的大地主大买办阶级之间革命与反动、共和与帝制的斗争;同时,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这场斗争极其尖锐复杂,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对这一斗争加以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发展的过程和本质,有助  相似文献   

7.
目前党史界有一利观点认为:党的“二大”纲领,不能称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理由是:第一,纲领虽然提出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的革命口号,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整个地主阶级,坚决实行土地革命的主张,这是在革命对象和任务上还没有完全彻底的表现。第二,纲领没有提出工人农民的政权要求,它所主张建立的“真正民主共和国”,实际上,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而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性质。我认为,这些的确是“二大”的不足之处;但不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文章不同意孙中山民族主义源于太平天国的反清思想,或源于现实满汉民族矛盾的见解。孙中山前期(辛亥革命前)民族主义的涵义,一是“驱满”,一是反清。“驱满”是“夷夏之辨”传统观念影响的表现,反清是前期民族主义的精粹。孙中山愈来愈突出强调反清,表明种族主义的偏见没有局限他革命斗争的精神,这是伟大革命家与种族主义者根本的区别。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涵义,一是国内民族平等,一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长期以来孙中山为此而进行斗争,但没有明倡民族主义。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中,孙中山重新明确强调包括民族主义在内的三民主义。从孙中山重新强调民族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对帝国主义认识的变化来考察,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后期民族主义的中心或灵魂。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一生倡导和实践民族、政治和社会三大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始终立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实际状况。其民族革命由最初狭义的反满发展到反清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其政治革命是主张“破”与“立”的结合,提出了“权能分开论”,本文对此作出新解。关于孙中山中国式社会革命的措施,如“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等,本文亦有新的看法。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可称为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在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①他的三民主义,之所以“适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关键在于他的民族主义发展到带有国际主义倾向.我们认真探讨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孙中山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孙中山民族主义中的国际主义倾向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呢? 笔者认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产生之际,即是他的国际主义倾向形成之时.列宁主义认为:只有当被压迫民族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主义中具有民族平等、反对帝国主义、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结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社会主义国家还需不需要革命?如果需要,这种革命的性质、任务和目标是什么?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对继续革命理论做一新的探索。本文分析了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继续革命理论及其实践。同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改革作为继续革命的具体形式,需要不断向纵深推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前夕,湖南的精英分子纷纷出国留学,学习西方革命思想,创办宣传革命的报纸、刊物、出版社,写作宣传革命的通俗读物,建立革命团体,进行各种革命活动,从而在湖南兴起了一个声势巨大的民主革命思潮.他们强调,只有革命,才能推翻满清封建王朝,才能振兴中国;特别在行动上,他们积极投入革命运动,勇于牺牲.因此,湖南成为全国革命风气最浓、影响也最大的一省.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创,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毛泽东之所以作出如此重大的贡献,是由于毛泽东具有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个人特点”即开创中国革命道路所要具备的个人条件。  相似文献   

14.
评论家们把《牛虻》定位为革命的浪漫主义,一是肯定作品思想的革命性,二是爱情的浪漫性。而小说《白鹿原》中,白灵和鹿兆海的情感历程显示出,在作者的引导下,小说成功地用"革命"话语置换了爱情话语,爱情被"革命"遮蔽。爱情的内容因而受到了改写:相爱不是因为两情相悦,却是来源于"志同道合"的"革命"需要。在两个爱情故事中,体现出爱情与革命间的不同关系。  相似文献   

15.
《拿破仑法典》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民法典,其历史背景是:统一法国民法的需要与欧洲法典化运动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产物与巩固大革命成果的需要;法兰西民族文化与革命激进主义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现代史上的鲁迅是一个文学家、一个革命旗手,而鲁迅文学与革命的结合是在广州时期形成的。与在北京、厦门和上海时期不同之处在于:鲁迅在广州时期一方面观察着广州的革命形势、近距离接触革命组织团体、革命青年;一方面审视自身的革命意识,提升对国民政府和革命本质的认知,终于在短暂的广州时期实现了革命文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就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无产阶级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工农联盟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为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红色原创剧的热播是近年来令人瞩目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电视剧常用的文本策略主要有三种:亮点挖掘、感性重构和叙事移位。亮点开掘主要表现在对创作禁区的逐步突破和人物性格的深度开掘上,最终还必须实现深度叙事与主流或大众意义的弥合;感性重构主要指带有浓厚草莽气息的新革命英雄主义,但是在转型期的多元文化语境中,感性历史观的贯彻产生了诸多的意义裂痕;叙事移位指通过叙事时间的移位,一些电视剧展现了奇观化的革命人生形态,并对红色历史进行了温情的回望。由于反思维度的缺位,红色原创剧的思想和艺术资源正在日渐枯竭。  相似文献   

19.
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形象是一群"时代"与"女身"的合体.它体现了新的身体观感和身体的认知模式,并被结合进关于现代性和时代精神的宏大叙述,从而初步实现了对于新女性"历史意义"的想象和对于历史进程和时代精神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革命英雄传奇的英雄形象塑造受到革命英雄话语和传统英雄话语的双重规约。前者起主导作用,规约作家深入开掘成熟英雄的革命性、人民性、党性等性格特质。虽然后者处于从属地位,但在莽汉英雄的塑造上却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革命英雄话语最终取代传统英雄话语,使莽汉英雄转化成革命英雄。革命英雄话语的强势地位也造成英雄形象审美意蕴的某些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