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具身认知是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教学意蕴,为观照审视开放教育本科法学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与视角。运用具身认知理论优化开放教育本科法学专业教学是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更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切实解决教学存在问题的需要,应该选择教学环境匹配化、理论教学具身化、实践教学规范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规模与质量是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瓶颈,高职扩招百万为农村社区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注入了新的契机和动力.离身认知视角是农村社区教育培育农民的困境根源,具体包括:教学内容注重陈述性知识忽视程序性知识,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体验,教学环境重视物理环境忽视教学情境,要突破此困境需要从离身认知转向具身认知.具身认知的核心意涵主要包括认知的具身性、体验性与环境性.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农村社区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培育身心合一的新型职业农民;做到教学内容的具身性、教学方式的具身性、教学环境的具身性.  相似文献   

3.
杨冬雪 《家教世界》2023,(33):43-44
<正>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运用具身认知理论,有利于美术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幼儿美术教学。那么,什么是具身认知理论呢?具身认知即“认知的具身性”,是指通过身体进行的认知活动及结果。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身体的角色并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样,  相似文献   

4.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现阶段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模式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身心”二元论的离身认知理论的传统培养模式制约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制度性因素与全面乡村振兴和新型职业农民自我发展相脱节,需要从“身心二元论到身心一元论”转变;结合“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案例调查,梳理当前离身培养模式困境,并在具身认知理论下指导建立具身化的教学支持服务,构建涉身式的教学评价,生成具身型网络学习空间,形成具身化的师生关系,进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未来路径选择,是我国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宏伟计划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具身认知理论蕴涵着丰富的教学意蕴。开放教育引入具身认知理论指导教学改革,是新时代开放大学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应然选择,具有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与行动逻辑等逻辑理路,应该选择遵循适需原则变革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适切具身化混合式教学模式、锚定具身教学要求改造教师素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是通过身体体验及其活动方式形成的,这一理论近来被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笔者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变革为背景,分析具身认知在音乐课堂的要素与原则,以欣赏课《维也纳的音乐钟》为例,阐述进行具身认知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吴溪  丁家骏 《英语教师》2023,(17):179-182
介绍具身认知理论。从小学生、小学英语教材内容、课程标准三个方面分析具身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表现。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具身认知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教师要创设实感具身教学情境、实境具身教学情境和离线具身教学情境。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具身认知理论,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具身认知理论的发展推动了认知范式的变革,由信息加工理论倡导的序列式加工范式抑或联结主义者推崇的抽象式规则模拟范式,逐步走向强调认知主体自我以及自身所处环境等影响下的生成与体悟。具身认知理论下教师自我在职后培训中的回归意蕴体现在三个层面:身体层面的主动转向、意识层面的主动回归和身心的和谐同一。从实践上讲,具身认知理论下教师自我在职后培训中的参与性实践意蕴表征为融合专业发展规划、唤醒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和督促自我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教师培训即教师学习的过程,它必须以适切的认知科学为指导。而近年来,被誉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认知正在狂飙突进地席卷整个认知科学界,并将对人类的认知与学习产生颠覆性的革命。受其影响,一种全新的教师培训模式——教师具身培训必将成为教师教育领域势不可挡的潮流与趋势。教师具身培训是以具身认知为理论指引,以身心一体为基点,以具身互动为手段,以教育现场为境域,通过心智(认知)、身体、环境的交互作用,彼此影响来促进教师生命整全发展的教师培训样态。教师具身培训若要真正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施行过程中亟须遵循悬置与还原、体验、反思、人本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身体与心智的相互作用、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为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的转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一是从过多注重心智训练转向关注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中的身体需要、身体感受,改变单一、枯燥的心智训练模式,推进幼儿教师身心相融;二是从忽视教师身体学习的环境转向营造支持幼儿教师具身学习的培训环境,促进教师身境交融。  相似文献   

11.
新教师入职培训需要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窘境,用最短的周期实现从学生到教师、从不熟悉课堂教学到能站稳讲台的两个转变。反思四年来连续四轮的新教师培训实践,具身认知理论为新教师培训突破窘境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以"教学语言技能训练"实践案例为载体,呈现了具身认知理论下的新教师培训实践创新的五个方面:培训模式从接受学习向具身学习的模式创新;参训教师由离身旁观者变为具身建构者的角色转型;课程内容从惰性知识设计到认知、身体与环境系统知识设计的范畴迭代;学习过程从头脑参与到身心参与的全人学习;培训目标从知道知识指向知识理解、应用与创新的认知升级。这种培训实践创新为新教师及各类教师培训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
农民企业家是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核心力量之一.当前,我国农民教育还停留在帮助农民脱贫的层面,无论是在培养目标还是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都忽视了对农民企业家成长过程的培养.因此,新型的农民教育模式需要树立培养农民企业家的教育目标,建立农民教育与农民企业家成长的对接机制,建立以农民企业家成长要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建立多渠道的农民教育资金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课程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核心课之一,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均较强的特点,其本身固有的特点使之对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专业的发展,在该课程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体现"一体化"概念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完成了教师、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三方面的转变,实现了课程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党斌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8):130-133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脱节,所培养学生与企业需求相差甚远,短期内不能适应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等现象,分析了国内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并就如何缩短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差距,从专业定位、教学方法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及体系、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机制、考试模式等五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和思考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教学型本科院校"应用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与研究型院校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研究的性质和内容不同。"应用型的研究性教学"是终身教育理论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是培养"具有研究素质和钻研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是促进"应用实践型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应用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政策安排为: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建立分层次的高水平师资发展机制和激励机制,倡导和谐发展的质量管理文化,完善研究性教学质量评审体系,构建实践平台提升师生研究和实践应用能力,重视教师心理契约构建,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数控加工是机械制造中的先进加工技术,数控加工工艺是伴随着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种应用技术。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训练中心针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深化产学研结合内涵,探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新模式,及实质性的产学研结合上下功夫,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建设满足产学研教育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一支适应产学研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更新一体化教学的教材,创立适应一体化教学的新模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积极探索和采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能有效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满足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从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方面,论述了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发生了转变,实现高职人培养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建构"、"协作"、"情境"、"互动"、"过程"与基础英语教学要求的过程性、任务性、协作性与情境性不谋而合;而多媒体技术为两者的契合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实证性综合研究和个案研究,分析基础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及特点,并探讨了基础英语多媒体教学效果及其对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作用。研究表明:多媒体技术从根本上优化了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培养高师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有价值的引领和同伴的有效互助等诸多问题。"同课异构"训练模式能有效针对传统培养中的弊端,培养新课程改革需要的研究型、反思型教师,有效培养师范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课异构"模式实施时应选择具有教学研究价值和适合师范生试讲的课题,训练时和微格教学、说课训练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企业化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是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为核心、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背景、以现代企业的先进技术为依托,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养氛围、教学管理、培养过程、产学研结合的“企业化培养”特色。通过“企业化培养”强化高职学院与企业之间的无缝衔接,以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为目标,推动企业整体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