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纳里莫夫在青年时代历经磨难,遭受迫害。他矢志科学,即使在流放远乡的痛苦岁月里,仍然专注于科学研究。恢复自由以后,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的成果,成为莫斯科大学教授、技术科学博士、控制论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其研究领域主要是化学控制论、化学数量分析学、试验数学理论。在科学学领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科学计量学"概念的学者。  相似文献   

2.
《学会》2001,(12):22-23
科学传播系统与科学素养 现代科普称"科学传播"(SC)更合适.科学技术传播简称科学传播,是比"公众理解科学"(PUS)及传统科普更广泛的一个概念,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也不一样.传统科普预设了两个不可逾越的等级层次以及施众和受众的固定角色,科普过程简单说就是科技知识向下灌输.另一个隐含的预设是:"科技总是好的,无条件地对社会有益,因而只要是科技优先发展什么都无所谓."而"公众理解科学"则除了包含科学技术的"一阶传播"外,也强调科学技术的"二阶传播".所谓一阶和二阶,是从逻辑学中借用的概念,一阶传播与对象性的科技本身的事实、知识内容有关;二阶传播与科技之过程、思想、方法、影响、评价有关.  相似文献   

3.
美籍犹太人诺伯特·维纳在二战期间从事火炮自动控制系统研究.在研究改进导弹技术时,他创立了"控制论". 控制论是一门研究机器、生命、社会以及各类系统的调节,控制和通讯一般规律,或是研究动态系统在变动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提出的"复杂范式"是对简单范式的补充和整合,他期望能用一种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理性主义代替简单的、静止的、封闭的理性主义。"复杂范式"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为基础,以自组织思想为中梁,以复杂性思维的基本原则为顶端,构筑了一个科学理论的大厦。  相似文献   

5.
控制论是当代系统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本文通过阐述控制论的产生、发展历史,以此揭示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同构理论,即架设机器和机体的桥梁,并进一步描述控制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控制论"(cybemetics)这一术语源于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bertWiener)1948年的那部奠基性著作,该书的副标题"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可以被视为作者对于这门新兴学科的一个精练的描述性定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控制论的几点蠡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首先对控制论的产生及其历史作一简要回顾。其次,分析了控制论的一些学科特点。指出它既是一个应用数学分支,对数学有很强的依赖;又是一个服务性学科,同样深刻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前沿发展。接着指出,目前控制论已从学科理论主导的研究转入应用导向的理论研究阶段,并分析了它的几个特征,介绍了当前4个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热点:(1)复杂系统控制;(2)网络控制;(3)运动控制;(4)过程控制。最后,笔者提出对控制论发展的一些展望:包括前瞻的研究方向以及控制论未来的几个发展趋势:(1)控制论的泛化;(2)智能化的增强;(3)理论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维纳的控制论思想对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哲学以及社会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揭示了机器中的通讯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为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科学方法;它从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和当代哲学观念的一系列变革。本文所探讨的是产生维纳的控制论思想的认识论基础。本文认为,作为一门多元的新兴交叉学科,控制论思想的来源也是多元的,但控制论的认识论基础则是确定性的世界观终结和一个偶然性的世界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观念得到世人、社会甚至国家层面的认可与推崇。学习能力被认为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不同学科领域对学习的深入探究,促进一个全新的、相对松散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的诞生——学习科学。学习科学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教育而言,更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关于学习科学概念的界定有过很多不同的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对学习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我们只有积极地走进科学课程,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1.
林德明  刘则渊 《科学学研究》2010,28(8):1141-1147
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知识可视化技术,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计量分析了"文献"与"发现"之间的关系,并系统地展示了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的发展与现状,明确了实现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计算性的现实基础,包括由Swanson所提出的以非相关文献为基础的知识发现理论的研究,以及以相关文献为基础的科学发现的研究,尤其是应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科学发展前沿和热点的感知与识别的研究,这些研究为科学发现计算性的实现提供了参考。最后,在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机模拟结合可视化技术计量文献的新视角,并且提出了实现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计算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田勘 《今日科苑》2011,(15):128-129
<正> 西班牙马德里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玛莉亚·比拉斯科博士提出了一种"科学算命"的方法:通过提取血液中的细胞,测试细胞中端粒的长度,可推断一个人的寿命有多长。这种检测方法将于2011年年底在英国上市,由此引起各方争议与关注。那么,这种"科学算命"的方法是否管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听起来是一个高大上的名词,其实细想细观,它也都是从微不足道的生活现象中深发而来:牛顿从苹果落地联想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从洗澡溢水现象中获得了浮力与密度的关系,而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从吊灯的晃动,发现了钟摆的等时性,给惠更斯的机械摆钟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一位哲人曾说:"我们身边并不是缺少创新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和创新的眼睛。"让生活和科学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就要在生活中暗藏一双"慧眼",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孩子天生就具备这样的潜质。  相似文献   

14.
谭红玲  李非 《科研管理》2014,35(12):94-102
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研究是国际上一个新兴的、前沿性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研究范式。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开展"为政策的科学"研究,我国相关研究却刚刚起步。基于政策与科学互动的科学技术创新政策,运用政府-创新者"反馈环"构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四位一体"螺旋式科学技术创新政策机制,耦合"为政策的科学"和"为科学的政策",增加科学、技术和创新预期效用,为经济增长或社会效益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渗透,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学界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趋势:使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科学研究领域的问题。这一趋势与20世纪50年代早期科学学理论体系中包含的科学经济学大相径庭。试图在科学学理论体系下,简述这一"新科学经济学"的发展情况,并结合近几年"科技政策学"的发展,对"新科学经济学"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崛起,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科学、技术、社会的考察,有必要借鉴控制论这一有效方法,加强总体把握,由此才能反映出其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为简便起见,本文仿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计划”的  相似文献   

17.
一、生物控制论的产生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控制论产生后,由于控制论本身是“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是建立在生物体与机器的某种共同性基础上的横断学科;所以,控制论产生以后,立即在生物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首先开始了这种应用。在控制论产生之前,神经  相似文献   

18.
科学无疑是社会性的,但是,各种不同的科学杜会学都沿用这一原则。可以根据社会学家在多大范围内将知识本身当作社会产品,把科学社会学分为弱日程和强日程。这篇文章叙述了科学知识杜会学及主要领域、手段及争论的产生和影响。科学知识经社会构成的论点提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研究计划。而这一计划已经改变了科学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科学学的思想渊源是极其古老的,然而科学学作为一门学科,波兰学者却是"科学的科学"(science of science)这一学科的术语创造者和早期研究者,堪称世界科学学史上的先声。科学学奠基人贝尔纳在《在通向科学学的道路上》一文中指出:"科学学可以采纳普赖斯的定义,科学的科学就是‘科学、技术、医学等等的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运筹学及其他。’M·奥索夫斯卡和S·奥索夫斯基于1935年提出的研究纲要就包含了这个一般的定义。奥索夫斯卡和奥索夫斯基正是用了‘科学的科学’这个术语,并且第一次把这个术语用于我们今天要使用的含义上(他们认为,这个术语是T·科塔尔宾斯基教授在1927年创造的)"。过去80年了,奧氏夫妇的这篇科学学的开创之作,不仅极具历史价值,而且对于今天认识科学的基本功能、开展科学学这门独立学科的建设,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控制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最优化问题,它经常地应用于最优经济增长与制订计划等工作中。近年来,经济控制论在国外的应用领域大大拓宽,在科技政策上的应用,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特别是未来科学家在教育工作和研究工作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