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     
11.2米极地冰盖保存了地球气候系统波动的独特记录,钻取深冰芯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科学手段。在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中,我国南极昆仑站深冰芯钻探成功实现"零"的突破,首次钻取的冰芯长11.2米,现已随"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运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07,(6)
地球上的岩石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自古以来,科学家们都在研究这一奥秘,现在科学家们借助先进的设备,已摸清了岩石的来龙去脉。如果按质量计算,在地壳中,约有3/4的岩石是由地球内部岩浆冷却后凝结而成,人们称为"岩  相似文献   

3.
太空货币     
通常,在人们的印象中,科学家们往往"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多少商业头脑。但是最近,几位科学家居然走在了商业最前沿!英国科学家最近设计了一个名为"宇宙银河间准货币单位"(简称"QUID")的太空货币。科学家称,我们如今在地球上使用的支付系统,如现金、信用  相似文献   

4.
月球十大谜     
月球起源之谜 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曾提出3种理论,它们是"姐妹说"--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母子说"--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俘获说"--地球诞生后俘获了一颗小行星,月球就是那颗小行星.科学家们认为,三种理论全都有缺陷,其中第三种假说成立的可能性最小.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15年7月23日宣布,在距离地球约1 400光年外发现一颗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并将其命名为开普勒-452b。它位于其恒星的适居带中,公转周期约385天,和地球相近。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家和公众们的极大的兴趣,甚至称它为地球的"堂兄弟"。然而,科学家后来发现,这位"堂兄弟"的表面温度可能较高,温室效应也比地球强烈,生命生存的可能很小。在人类至今已经发现的约2 000颗系外行星中,只有为数很少的几颗被认为  相似文献   

6.
正"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待在摇篮里。"这是现代宇宙航行学的奠基人——"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名言。对于地球摇篮之外空间的探索,科学家们历年来做出了无数的努力,中国科学家也不例外。这不,在即将到来的9月,中国航空又为太空带去新成员——"天宫二号",其将成为我国首  相似文献   

7.
吕皓 《科学生活》2007,(5):12-14
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对2007年世界科学发展进行了预测,其中有5个最重要的太空项目值得关注和期待。该杂志分析:浩瀚的太空有太多需要人类去求解的"谜题",在本世纪的头15年里,科学家们将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努力探测和研究太阳系、行星的诞生和形成,以及地球的生存条件。此外,火星的辐射危害、木星和土星卫星的情况,也是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未来的环境与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六十年代初,有人对公害污染提出公诉,科学家作出预言,但被认为言过其实。七十年代初,国际人士和科学家们发动了一场环境保护运动,在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吁。由于各方面的努力,采取了有效的行动,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才使得环境污染有所改善。但老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去年,日本环境白皮书提出要开展新的环境保护,防止重新陷入危机状态。美国发表《公元2000年的地球》,对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  相似文献   

9.
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外行星,绕太阳一圈大约为687天。世界各国研究行星的科学家们都想真正了解这颗行星,他们认为,在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之外火星是唯一可能有生命存在,或者曾经有生命存在过的行星。从现在开始只要地球和火星还在对太空旅行有利的一条线上,科学家们就希望发射航天器到火星去进行探测活动,就是说从现在起每隔两年,就将有越来越多的轨道器、着陆器和越野车到达火星,到2005年科学家希望其中的一个机器人能把火星上的样品带回地球。  相似文献   

10.
<正>《生物科学》杂志11月13日刊载了一篇文章,称全球环境恶化趋势不容乐观,人类已经"开启了5.4亿年来的第6次物种大灭绝,许多现代生物都将从地球上消失,或到本世纪末宣告灭绝"。这篇名为"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第二次通知"的文章现已获得了来自184个国家的15000多名科学家的联名支持。再发环境警告据国外媒体报道,在25年前,超过1700名科学家,包括当时健在的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签署了由忧思  相似文献   

11.
罗斯 《知识窗》2005,(3):52-53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发现太空中至少有1200颗直径超过半英里的物体将来某一天可能会与地球相撞,6500万年前的一次"天地大冲撞"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而小得多的物体与地球相撞也将引发巨大的生态灾难.科学家们设计了众多"末日救地球"的方法,然而中途"拦截"杀手小行星等异想天开的主意,至今却只在好莱坞灾难电影中上演过.不过,绊截杀手小行星的梦想可能将在不久后真实上演,据悉,如果得到国际性合作,欧洲宇航局和西班牙科学家拟在5~10年后发起"堂吉诃德任务",将一艘"自杀性飞船"高速撞向一颗可能威胁地球安全的杀手小行星,让它偏离"撞地轨道",真实预演一下"末日救地球"场面.  相似文献   

12.
冰下湖研究     
自1957—1958年同际地球物理年(IGY)以来,科学家们在南极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例如:南极臭氧空洞的发现、南极冰芯研究获得了过去40万年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记录、南极地质学研究进一步考证了冈瓦纳古大陆地质演化史的科学依据,近些年来.在巨厚的南极冰盖下又发现了巨大的冰下湖泊——东方湖。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现在已经在地球上发现和命名了约170万种动植物,但实际上地球上的物种远远超过这个数。试图减缓物种灭绝速度的科学家和决策者们在这样一个谜团面前很没面子:没有人知道地球上到底生存着多少不同种类的动植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认为,地球物种大约为300万种,现在则认为至少有500万种,但许多专家指出,保守的估计是1000万种。最近几年,科学家在对昆虫的调查中发现了大量新物种,有人估计地球上物种总数超过3000万种。有多少物种未被发现?不可否认,现在地球上还有许多新的物种未被人们发现。生物学家经常会发现大量的物种。在非洲…  相似文献   

14.
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灾难场面——小行星撞地球,在878年后将可能成为现实。2002年4月5日,美国太空总署预测到,一颗代号为1950DA的小行星将在2880年3月16日与地球相撞,此后不久,世界各国的天文台陆续预测到了这颗灾难之“星”。 面临灭顶之灾 2002年4月底,一颗1950年首次被发现的名为1950DA的小行星再次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科学家们根据它现在的运行轨道预测,该小行星将在878年后,即2880年3月16日与地球相撞。虽然科学家们声称相撞几率仅约为三百分之一,但这已经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了。 这颗行星与6500万…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都知道地球有两个磁极。但是美国卡耐基研究所的科学家却说,地球早期不只有两个磁极,而是有好几个。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古代的岩石,了解保存在岩石中的磁场极性的迹象,从而重建当时的地球磁场的情况。美国卡耐基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分析远古岩石时发现,在距今6.5亿到10亿年之间,地球出现了多个磁极,这导致地球磁场出现混乱。而恰巧在这段时间中,地球出现了雪球事件、寒武纪灭绝事件等与生  相似文献   

16.
最近,欧洲天文学家在不同场合宣布首次发现了一颗体积和表面温度与地球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世界众多媒体纷纷报道,有的称它为"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有的甚至把它称为"第二地球"和"人类未来的家园".然而,仅凭目前媒体报道的这一尚未正式发表的成果,还远不足以证明它是"第二地球".对待此类科技新发现,媒体、科学家和公众都应保持冷静.  相似文献   

17.
正它是宇宙中的"大块头",体积是地球的100多万倍;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很多行星、流星、彗星都得围着它转;它"岁数"很大,目前已经在宇宙中生活了几十亿年;它"呵护"着地球生长,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光和热;它偶尔也会"闹脾气",利用耀斑、黑子等"搞破坏"。它,就是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疑问的太阳。为了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科学家们发射过很多太阳观测卫星和太阳  相似文献   

18.
海外传真     
正1284颗系外行星同时被"验明正身"美国航空航天局5月10日宣布,开普勒项目最新确认了1284颗系外行星的存在,这也是有史以来发现系外行星规模最大的一次,使太阳系外已知行星的总数翻了约一番。科学家们称这一发现对未来寻找地球以外生命迹象有着重大意义。新型类肤质薄膜可让皱纹"消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的一种透明聚合物薄膜可作为"第二层皮肤"贴合在人体上,能用于消除皱纹。这种透明薄膜厚度仅40  相似文献   

19.
1993年,科学家们两次侦测到地球的奇特震动,这两次震动都是从地球表面一直传到地球深处。很快,全世界地质学家和物理学家都被这两次无法解释的奇异事件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20.
<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没错。但是在地球周围还可能有一些来自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的"临时卫星"。通常情况下,这个小行星带的小行星不会与地球有任何交集,但是有一部分小行星由于轨道的原因,会跑到地球附近,并绕地球运行。科学家们曾经发现过这类小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