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2009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在陕西西安召开了第五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会议总结了2008年以来研究会开展的各项工作,讨论了研究会下一年度工作的重点,通过了理事会部分成员调整的议案。会议由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碧晖教授主持,方新理事长,王春法、穆荣平、薛澜、孙海鹰、刘则渊、柳卸林、陈劲、李光、李健民副理事长,以及四十余位理事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10月31日,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WISE实验室、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承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刘则渊科学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分会场顺利召开。在长达9个小时的在线会议中,来自国内学界近200位专家学者在云端相聚,共同感念刘则渊教授这位中国科学学的重要坚守者和开拓者,阐释他的科学学思想,感受他独特的学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科学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40多个春秋。在这40多年里,刘则渊是科学学的传注者、传承者和传播者。作为传注者,他非常重视人物研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贝尔纳和普赖斯、李四光和钱学森、赵红州和冯之浚等马克思主义科学学的先行者进行了系统和深刻的注解。作为传承者,他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发展了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开创了科学知识图谱的新范式。作为传播者,他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学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为科学学培养出大量优秀的接班人。通过梳理刘则渊教授的科学学思想,可以深入了解这位科学学开拓者的思想历程、学术追求和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4.
赵红州先生是我国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先驱,知识单元假说是他开创性的代表性成果。为了缅怀赵红州先生,系统地介绍知识单元的定义、智荷和知识熵等概念思想,详尽论述赵红州先生对知识单元理论的突出贡献,以及知识单元的深化发展为科学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管理实践等方面带来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学家赵红州的代表作《科学能力学引论》是其进入科学学领域10年艰辛拓荒的集大成之作,是科学能力学进入创生阶段的标示性起点。该书不仅在构建学科体系方面做了难能可贵的探索,而且带动了科学计量学、科学家学等新兴科学学分支学科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红州先生已经离开我们20年了。在他短暂的学术生涯里,他著书立说,上下求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概念和新理论,为中国科学计量学和科学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本文中,利用他所倡导的科学计量学的方法,我们对赵红州先生的著作论文的发文特征和被引情况,进行计量统计和可视化展现,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更加清晰和生动的科学计量学开拓者的形象。我们发现,赵红州先生的很多理论发现,以及他的治学方法和态度,他的国际视野和知识阔度,以及他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和建言,远远的超出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赵红州留给我们的最为可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7.
《科学学研究》2000,18(1):110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扩大会议于10月9-10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冯之浚、罗伟、韩秉成、陈益升、何钟秀、张碧晖、顾文兴、蒋国华、刘则渊、薛澜、柳卸林等共21位同志。会议对我会今年前段工作做了小结,讨论和研究了下步工作,并认定了副理事长增选结果。   按照中央规定,我会有的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同志不能再担任学会的领导职务,另由于个别同志去世,我会副理事长出现空额,且鉴于目前副理事长年龄偏大的情况,经理事长办公会研究,由组织工作委员会提出增补副理事长候选人,经全体理事通讯选举,新当选的副理事长有:方新、孙海鹰、刘则渊、顾文兴、蒋国华、薛澜、柳卸林。根据工作需要,确定邹祖烨、方新为常务副理事长。   近年来,我会本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的精神,始终围绕中央的中心工作开展课题研究、办培训班等工作。我会今年前段工作十分活跃,成绩显著。今年,我们在出色地完成了科技部委托的“知识经济与中国发展”的课题基础上,又圆满完成了该部委托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课题。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都报导了这一课题成果,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一书。为了广泛交流这一研究成果,我会与陕西省科委于6月12日联合举办了“国家创新系统”研讨班,全国二百多名有关领导、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参加,取得良好效果。   会议对我会下步工作做了安排:   (1)教育部委托的“中国21世纪教育产业研究”课题,由蒋国华等同志负责,在明年第一季度完成,三月份在广东番禺召开学术讨论会议,研讨中国21世纪的教育问题。   (2)“中国的再生资源研究”课题,十一月份定下提纲。   (3)“技术创新与高科技产业化”课题,顾文兴等同志负责,在今年年底完成。   (4)会议认为,应该及时总结我国科学学研究的历史,加强学科建设,撰写和出版《中国科学学》一书。此项工作由刘则渊、张碧晖、蒋国华等同志负责,争取用一至二年时间完成,要写出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学教程。   (5)会议支持在西安筹建由西北大学何炼成教授担任院长的“西部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在昆明筹建的有关研究组织。研究会将同他们密切联系和合作,共同进行西部发展问题的学术活动。   会议强调,要保持我会传统,学会的新老领导要为学会发展多做工作,在跟上国家发展需要的同时,加强科学学学科自身建设,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扩大研究成果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一九九九年十月  相似文献   

8.
简讯     
首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承办的首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2月4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二百位科技政策与管理领域的研究者参加了大会,其中有不少是本领域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大会邀请了六位著名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包括:刘则渊教授的《科学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高世楫教授的《完善政府监管职能,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王春法教授的《科技人才的全球流动》、穆荣平教授的《技术预见和关键…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主办、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承办的首届全国科技人力资源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与趋势”。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冯之浚,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方新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部长王春法、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穆荣平、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士、原陕西省科委主任孙海鹰等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碧晖同志主持。研究会名誉…  相似文献   

10.
姜春林 《科学学研究》2007,25(3):573-573
自上世纪60年代赵红州先生开辟我国科学计量学研究之先河起,20年多来,在一批中青年学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科学计量学学科得到不断普及和发展。具体表现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国内外学术交往日趋频繁,研究深度与日增加,政策指导作用日益显现。河南师范大学教授梁立明先生继10年前出版《科学计量学:指标模型应用》(梁立明,1995,科学出版社)之后,与武夷山合作的新作《科学计量学———理论探索与案例研究》于2006年出版。这是又一部代表我国近年来科学计量学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充分体现了作者一贯强调和追求的定量、实证之研究风格,以大量翔实…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管理》2014,(3):F0002-F0002
刘则渊,男,1940年5月生,湖北恩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科学学理论、科学计量学与科技管理学,发展战略学与技术哲学。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首任院长,部省级创新基地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及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2.
刘则渊先生作为科学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杰出学者,多年来,他坚持致力于科学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则渊先生对中国科学学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对科学学理论也有着独到而深刻见解,在技术哲学、科技伦理、科学计量学、创新管理等多个领域上做出了开创性成就。为了缅怀和纪念刘则渊先生,本文重点评述了他在科学学领域的杰出成就,总结了他及其团队在科学学领域的学术成果,并对其学术贡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从时间维度对刘则渊先生四十年来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进行评析。根据学术论文主题,基于刘则渊先生各时期的研究方向,刻画了其科学学学术思想的演化变迁。希望科学学界能更多发展科学学理论,丰富研究方法,拓展科学学应用领域,为科学学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姜春林 《科学学研究》2006,24(5):816-816
网络计量学、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国际论坛暨国际科学合作研究COLLNET第七届会议于2006年5月10日至12日在法国东部城市南锡的洛林科学技术信息研究(INIST)举行。INIST的任务是通过文献数据库、科研成果、期刊文章分类提供信息报告和在线文献,并基于学科或跨学科平台,开发信息分析和处理的工具和方法。共有来自美国、德国、英国、中国、印度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和网络计量学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大会主席是著名科学计量学家、德国洪堡大学图书馆学系教授克雷奇默(Hildrun Kreschmer)女士。中国参加此次会议的人数在与会各国和地区中最多,共计8人,其中大连理工大学6人(刘则渊、姜照华、姜春林、陈悦、尹丽春、侯海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人(马铮、苏成)。印度是下届会议的主办方,本次会议也派出了5人的代表团。  相似文献   

14.
《科学学研究》2001,19(1):107-108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2000年12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理事和特邀代表共百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本会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召开的一次盛会,也是我会领导班子走向年轻化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自始至终充满了团结、紧张、热情洋溢的气氛,圆满完成了预期的任务。 1 会议审议了第三届理事会的工作,听取了老同志和各课题组的报告。 罗伟同志代表第三届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他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学的研究事业和研究会的发展历史作了简要回顾,对第三届理事会的工作作了认真的总结,并对新的理事会的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张永谦同志作了研究会章程的补充说明,对研究会增补理事等问题提出了若干补充规定。 冯之浚、吴明瑜、田夫等老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冯之浚同志语重心长地对新的理事会的工作提出八条意见:一、要新老合作,开拓前进;二、要把握大局、服务大局、服从大局、适应大局;三、要弘故图新,有自己的风格;四、要走向社会;五、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六、科学学要进大学、进学位;七、要大力开展国际交流;八、要团结合作。 吴明瑜同志说:第三届理事会在冯之浚理事长的领导下出现了四个重要变化:第一、研究会有了学术上的生气,表现在理论创新、领域开拓,成果丰硕。第二,重视提携、举荐新生力量,逐步解决了队伍“老化”问题,为研究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强大后劲;三是加强了各方面的团结,上下左右的团结、与中央各部门和省市县级的合作,扩大了研究会的活动舞台和影响;四是经费有所宽裕,支持了研究活动的开展。这些变化为研究会今后的工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会上,研究会各课题组对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实施技术跨越战略的道路选择与具体措施研究》、《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状况及其对西部开发的影响和对策》、《科学学概论》、《21世纪中国非义务教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战略研究》、《软科学概论》等重点课题进行了汇报。 与会理事和代表认真听取了上述领导同志和专家的报告,对第三届理事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对冯之浚理事长在第三届理事会工作中实现创新与突破方面的领导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会议通过了罗伟同志代表第三届理事会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及张永谦同志向大会作的关于研究会章程的补充说明。 2 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常务理事会 推选邹祖烨同志任理事长;方新同志任常务副理事长;王春法、刘则渊、孙海鹰、吴敬华、张碧晖、李光、杜平、金丹阳、柳卸林、顾文兴、黄培清、曾国屏、蒋国华、薛澜(按姓氏笔划排序)同志任副理事长;马阳、李琬、李新男、陈光、陈劲、邱均平、孟鸿伟、杨湘平、胡志坚、俞世琛、蒋慧工、雷德森、鲍克、蔡莉(按姓氏笔划排序)同志任常务理事;聘任杨湘平同志任秘书长。 对工作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进行了调整。 柳卸林同志任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俞世琛同志任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金碧辉同志任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光同志任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春法同志任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刚渊同志任理论科学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曾国屏同志任科学与社会专业委员会主任;齐建国同志任科学与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穆荣平同志任科技政策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新男同志任科技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蒋国华同志任科学计量学和情报计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于欣荣同志任学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薛澜同志任知识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连燕华同志任科技评价专业委员会主任;孟鸿伟同志任人力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彭树堂同志任民营企业创新专业委员会主任。 聘任龚育之、冯之浚、吴明瑜、罗伟同志为我会名誉理事长;方放、王兴成、刘吉、刘茂才、严义埙、张永谦、张念椿、杨沛霆、何钟秀、陈益升、李惠国、夏禹龙、韩秉成(按姓氏笔划排序)同志为学术指导委员。 3 第四届事事会理事长邹祖烨同志代表常务理事会作了《把研究会建成一个有影响力的智库型组织》的报告,对研究会今后的工作作了部署(详见本期“科技论坛”栏内报告全文)。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2001年1月2日  相似文献   

15.
刘则渊为中国科学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始终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为理论根源,始终清醒地把握驱动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本质,始终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体系为目标,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科学学思想体系。刘则渊在科学学领域重要的理论贡献体现在5个方面:(1)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依据的中国科学学理论体系;(2)发现"哲学—数学—科学—技术—经济"大周期转化规律;(3)提出以知识价值论为核心的知识活动系统理论;(4)提出基于"技术科学"的新巴斯德象限理论用以支撑科技强国战略;(5)创建和发展以"科学知识图谱"为表现形式的知识计量学。刘则渊建设和培养了一支科学学研究队伍,他的学术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为中国科学学界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1月23~24日,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了“科学学在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暨研究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龚育之、冯之浚、吴明瑜、罗伟,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田夫等老领导、老同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马阳等出席大会。参加大会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学界同仁近100人。大会开幕式由研究会副理事长张碧晖同志主持。十六大代表,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方新同志首先向大家传达了十六大精神。研究会理事长邹祖烨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他回顾了研…  相似文献   

17.
<正>为推进科学学理论研究和科学计量学在中国的发展,本刊与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暨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所经过友好协商,从2014年第3期开始,共同推出"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专栏。这个专栏不定期刊出,每次刊载两三篇文稿。开办这个专栏,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为本刊共性基础的科学学理论和科学计量学及其最新的知识图谱、知识可视化方法的研究成果提供一个新的学术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本刊作者和读者了解科学学和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前沿、发展趋势展示一个  相似文献   

18.
第二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作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定于2006年9月25日至26日在大连市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大连市科技局和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协办,大连理工大学承办。本次会议的主题确定为:自主创新·创新型城市·科技政策。一、常规性内容●科学学理论前沿与学科进展研究;●当代科技管理前沿领域及其进展;●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与政策前沿研究及其进展●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和网络计量学及其前沿二、主题性内容●自主创新的模式选…  相似文献   

19.
王兴成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758-1759
21世纪初叶,<中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年鉴-科学·技术·发展>2003年卷(1),2004/2005年卷(2)、2006/2007年卷(3)相继出版.该<年鉴>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刘则渊与王续琨教授主编.<年鉴>及时地跟踪和记录了我国科学学研究的有效进程,择要地透视和反映了该新兴交叉学科研究的学术成果及其相关特色.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学学的重要奠基人冯之浚先生不幸辞世,令人悲痛不已。追忆他近40年的学术生涯,其学术活动一直是同科学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为我国科学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回想同他在科学学领域的学术深交,莫过于他向我交待探索科学学理论的任务。我始终牢记1997年他当选为研究会理事长时的主旨演讲中所提出的一个问题:"科学学的核心理论是什么?"现在可以称之为"冯之浚之问"。他坚持贝尔纳传统的科学学理论范式,强调通过加强科学学的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来回答这个科学学理论研究中不能回避的问题。我国科学学诞生在科学的春天里,我们曾在改革开放初兴的年代共同开创了科学学学科建设的第一次浪潮;20年前的世纪之交,我们追踪"冯之浚之问",开创了新世纪科学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学科建设的第二次浪潮;如今又走过20年,我们将努力践行和实现冯先生关于科学学博士生教育的遗愿,推进科学学学科建设的第三次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