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彭方明 《科协论坛》2007,(12):115-115
1中职体育教学中女生"厌学"情况分析中职学生"厌学"是一个共性问题,而表现在体育课上,主要是中专女学生。笔者通过近年的招生和广泛与学生接触交谈,了解到发生在体育课中"厌学"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体育基础差,缺乏体育活动兴趣,因而"厌学"。二是部分学生对体育重视不够。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体育课只是一门副课,忽略了它的存在,因而抱无所谓的态度。三是课堂教学中未能调动学生兴趣。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未能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组织课堂教学。四是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因此,对于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在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来浅谈一下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他的品德意志、修养、举止言谈,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保持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以优美、熟练的动作示范,生动、有趣的讲解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的服装穿着、精神气质、形象表情都能…  相似文献   

3.
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取得高效率。那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巧妙地运用语言,使小学生自主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并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本文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必须力戒废话、虚话、混话、胡话、粗话、套话,力争做到语言富有针对性、教育性、情感性、启发性、逻辑性、节奏性、精练性、时代性和幽默性,这样才能吸引小学生积极学习体育课程,提升小学生体育素养。  相似文献   

4.
张华 《科学中国人》2014,(8S):239-239
体育课是小学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我认为快乐体育强调情感,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这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反之,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的话,上课注意力就会分散,更谈不上主动积极地锻炼了。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作者情感自然而真实的流露,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作文的一种特殊情感,不再把作文当成是一种负担,写作起来乐此不疲,不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作文水平。因此,如何在作文训练中调动情感因素,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带着愉快、欢喜和满意的情感去作文,就成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关键的一环。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激发与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呢?一、学会观察,积累材料小学生如果不会留心观察和…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教学内容的现象。有些学校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确实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却只是做形式上的创新,忽视了实际的学生兴趣的培养,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清楚地知道导致这种局面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本人结合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针对初中生对体育课所教内容兴趣不高的现象,分析产生"厌学"的原因,提出在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变厌学为乐学,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缺乏兴趣的课程,因此,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成绩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不胜枚举,在此,我谈谈以下几点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喜欢体育课,乐意参加体育活动,变"要我动"为"我要动",增强体质,和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袁斌 《内江科技》2010,31(10):74-74
体育教学能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的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对策关键词大学生体育学习学习动机培养激发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体育教学在教育领域中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开始,同时也是最基础的初级阶段。并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不仅可以促使小学生积极地进身体上的锻炼,还可以使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培养与提高。而且,近些年来,新课改也对小学生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达到体育教学的要求与目标已成为当代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本动力之一。成功的教学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每个科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只有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常出现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对学习体育的基本技术动作感到枯燥无味,特别是女学生,她们更是怕被太阳晒黑,怕衣服弄脏,腿部增粗,影响美观等等。课堂出现学习热情不高,主动学习积极性不大,甚至有的学生应付了事,这样,保证不了课的质量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本文着重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采取多种形式诱导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达到既掌握运动技能又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连接点,高校体育对于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关注内容。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快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呢?本文中,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体育技能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体育课是否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引导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重要动力。通过体育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兴趣,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会体育技能,不仅增加体育知识,而且给体育活动带来了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本文将就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阐述笔者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体育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有体育学习的动力,从而开展有意义的体育学习活动。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相比,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应该是很受学生喜爱的,但是,现在许多初中生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对体育技能的讲解与传授,过于强调标准地掌握某一体育动作,而忽视了切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是实施新课程以来的一个热门话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的体育学习更快乐。  相似文献   

17.
古金珍 《知识窗》2012,(5X):33-34
兴趣是儿童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成绩呢?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堂是个动态的大环境,与其他课堂比较教师掌控的难度会更大,那么体育教师要想成功地掌控一节课,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快乐呢?如何切实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让兴趣来当启蒙老师",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趣是人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者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从事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学生对体育课程感兴趣与否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就必须要考虑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原因,据此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以此为着手点,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影响体育兴趣培养的因素并提出了引导、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以期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兴趣乃至爱好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影响学生体育课学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所致,本文就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一节有价值的体育课,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