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河北省保定市在校大学生手机"低头族"存在现状,找出影响其手机依赖的因素,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指导大学生群体正确使用手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提高健康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共抽取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共1500人,检索中国知网进行资料收集,并通过自行设计问卷结合实地访谈法进行调研。收集的数据用Epi Data 3.0进行录入,运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低头族"手机依赖现状方面,高达54.7%的调查对象存在手机依赖倾向,其中男生(58.9%)手机依赖现象高于女生(50.8%),文学类专业依赖现象比其他专业严重,四所学校间不存在差异。结论:保定市在校大学生存在"低头族"手机依赖现象,缺乏当地政府及学校相关部门的科学引导,应加强相关政策条例制订,及时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合理干预,为大学生营造良好手机使用氛围。  相似文献   

2.
李莹  沈阳  金鑫 《科教文汇》2010,(33):207-208
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已成为普遍现象,本课题针对这一现象在沈阳某高校大学生中展开调查,并进行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存在着使用频率高、原因简单、教师处于尴尬处境、学生认为课上使用手机是普遍现象等情况,针对于此,研究者从五大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积极倡导课堂上合理使用手机的理念、丰富大学生课堂上的内容及课余文化生活,积极提倡教师改变原有观念及态度、正确引导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规范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疫情期间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现状和它的相关因素,以便为预防和早期干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东省两个高校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大一到大四的2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发放《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自我控制量表(SCS)》、《大学生疫情期间手机使用情况相关问卷》调查问卷,将回收的数据输入SPSS26.0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较高,自我控制情况较好。(2)在性别、年级、家庭户籍和学校之间等人口学变量上,手机依赖和自我控制均没有明显差异。(3)手机依赖与自我控制呈负相关(r=-0.618,P 0.01)。(4)大学生在疫情期间不复学的情况下加重了对手机使用社交等软件的使用频率,使得学生更容易出现手机依赖做学习以外的使用。结论:大学生存在一定的手机依赖现象,自我控制对于手机依赖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自我控制力越高,手机依赖性越低;疫情期间,学生的大量时间都花在手机使非学习以外的手机使用率大大增加。应该对大学生多加指导,进行自我控制指导课,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利用好学习相关的软件。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普遍现象,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的特点、成因及干预策略,把"心理危机"应用于大学生手机成瘾影响分析中,整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理论,从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等角度出发剖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探究大学生手机过度使用的心理行为需求,研究将丰富和拓展对于"媒介依赖理论"的研究,完善大学生手机使用研究理论体系,为后续干预等相关问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学生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大学37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生、低年级、生源地为城镇、非医学专业是影响大学生自主使用抗生素的危险因素,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抗生素使用行为的干预,提高大学生抗生素认知水平,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手机的使用者越来越普遍,尤其是作为新一代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手机对于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方式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对手机的依赖,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大学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为此,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手机,合理安排时间,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应从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着手,以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不断提高教师素养等方面为根本,从而更好地解决手机依赖对课堂质量和课堂教学秩序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手机依赖"问题是人们在信息时代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本文以烟台高职院校为例,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显示,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它对孤独感具有较为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探究基础之上,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等多个角度入手,对降低手机依赖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1)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遍化、大众化发展,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了一个特点鲜明的群体,其行为逐步趋向了多元化。在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呈现出了一种怪异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不专注,过度依赖手机,在课堂学习中玩手机的行为不胜枚举。为了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文章围绕学习行为理论相关内容展开,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徐铭志 《知识窗》2024,(2):33-35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时代,作为通信工具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拇指文化”悄然风靡校园,深度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文章针对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问题的现象做了一个全方位的研究,以探讨智能手机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危害,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10.
陈堃  彭艳青 《科教文汇》2021,(10):163-164
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是“00后”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减退的一个主要表现。针对大学生产生手机依赖、情绪和行为方式以从众为标准的现状,该文对当前“00后”大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动机进行分析,并从教学方式和家庭氛围两个方面分析“00后”大学生典型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从而提出维护学生的学习思维和主观动机、帮助学生推进独立人格发展的两点修正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及行为现状和影响因素,本文对我校500名在校大学生开展健康知识调查,在调查和分析了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等情况后,探讨原因,同时给出建设性的方案及意见,学校必须要积极的发挥基础导向作用,并且制定相应的条例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手机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课堂手机使用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很多教师呼吁学校出台规定“禁止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因此,研究智能手机在大学课堂教育中的应用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智能手机应用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智能手机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3.
张呈呈  罗芸  许天亮 《内江科技》2023,(12):66-67+17
<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依赖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手机依赖已严重影响高校课堂的教学秩序。研究小组通过尝试利用手机“学习通”平台进行辅助急危重症护理课堂教学,目的是改变大学生课堂“过度”使用手机的状况,同时利用智能手机的功能实现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初步尝试,“学习通”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高校课堂的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14.
王硕佳  杨雨  吴含 《科技风》2013,(23):171+176-171,176
目的:了解保定市大学生在学习中的拖延现状,探讨大学生学习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保定市四所本科院校的4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习拖延情况方面总体存在差异,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拖延现象,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拖延方面存在差异。结论:保定地区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现象,建议学校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减少大学生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1,(17)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具有功能丰富、便于携带、强交互性等特性的智能手机,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工具。但是,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无节制地使用手机也导致了手机依赖问题的产生,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以及生活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已经成为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研究其影响因素,以协同治理理念为基础,从高校、家庭、社会、学生等不同角度提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内江科技》2016,(12):94-95
本文对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手机依赖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手机依赖行为和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既为日常教育提供了相关依据,又为预防手机依赖行为的发生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在大学生中,社交媒体、社交APP的使用十分火热,"微时代"已经来临。手机社交媒体使用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部分已经形成依赖。这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社交媒体,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通过调查大学生对于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程度以及对身体、心理以及社交习惯的影响,并根据调查反映的问题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部分广西高校大学生近视患病情况、影响因素,以及用眼卫生相关认知态度行为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三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部分广西高校大学生近视患病情况,以及性别、是否熬夜、是否长时间使用手机等16个用眼相关的行为习惯,探究其与近视发生的关系.对研究对象开展用眼卫生相关认知态度行为的调查,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评价干预前后得分的差异.结果:三所高校大学生近视患病率为77.4%;男性是近视保护因素(OR=0.453,95%CI:0.295 ~ 0.696);有躺着看书或手机的习惯(OR=1.710,95%CI:1.030~2.839)、夜晚熄灯后还使用手机(OR=3.292,95%CI:1.900~5.701)、每天连续使用手机4~6小时(OR=2.034,95%CI:1.117~3.703)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干预后,有躺着看书或看手机、用手揉眼睛、边走路边看手机等不良用眼习惯的人数都有明显减少.结论:部分广西高校大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不良用眼习惯可能导致近视的发生.用眼卫生相关认知态度行为的健康教育可以侧重于手机使用相关方面,多平台、长时间的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纠正大学生用眼误区.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对策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在校本科生适应状况的内在结构进行了探讨,根据大学生的身份、特点及其相应的心理与文化特征,以及导致他们在大学生活、学习、交往出现的许多不适应现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一方面为教育指导提供心理依据,以供高校教育工作者参考;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高新科技产品逐渐成为消费热点。手机,因其携带方便、易于使用、高信息量和大众化等特性而深受大学生的青睐,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然而,手机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一定程度的隐患。因此,本文尝试通过对部分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试图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使用手机,扩大手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