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1.传媒史话的三个核心观点1.1关于人类传播发展史的分段问题麦克卢汉认为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传播""书面语传播"和"电力传播"等三个时代;加拿大物理学家、传播学家,罗伯特·洛根在《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一书中对此进行了细化补充,把人类传播媒介发展历程划分为"非语言的模拟式传播时代""口语传播时代""书面传播时代""大众电力传播时代"和"互动式数字媒介或新媒介"等五个时代;国内有的学者,将媒介史分成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五个发展阶段。结合我们的实践感悟,我们将远古时  相似文献   

2.
邓涛 《新闻传播》2010,(6):9-10
传播媒介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相对于传播技术层面上的渠道.媒介是指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依据传播方式,媒介可分为口头传媒、书写传媒、印刷传媒、电子传媒和新传媒等。  相似文献   

3.
<正>孙宝传、朱友芹所著的《中国新闻传媒科技发展史话》一书,梳理并讲述了中国新闻传媒科技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历史事实,探索传媒的发展规律,文笔轻松,条理清晰,符合科学,切合实际。书中提出"符号是传媒进化的基因",论点新鲜,富有创造性。书中通过肢体符号、语言符号、文字符号、电磁符号和数字符号等五个历史阶段的演变,提出了传媒基因的变异是传媒演进的源动力;通过文字传播到印刷传播、数字传播到网络传播的迭代,提出了传媒基因复制机制的改善也是传媒演进的动力。传  相似文献   

4.
视听媒介存在于人类传播媒介发展的第四阶段--大众传播时代,如果说口语传播时代完全没有编辑、文字传播时代的编辑刚刚起步、印刷传播时代的编辑飞速发展,那么,在大众传播时代,编辑在文化缔构、符号建模和讯息传播过程中发挥其功效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黄焕明 《出版经济》2004,(10):38-39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五次传媒革命: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数字传播.每次传播革命都使人类的交流方式产生了巨大变革,都使信息和知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类传播史是人类使用的传播媒介不断丰富的历史,按照媒介学史学观点对技术和文化关系的界定,人类文明史被分为三个不同的媒介域:文字(逻各斯域)、印刷(书写域)和视听(图像域),而随着20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介技术的演进,社会范围内图像生产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技术作为科学和理性的产物也同时对伦理和哲学层面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7.
数字媒介与社交网络为人类创造了时间可以压缩、空间可以放大的虚拟传播环境。所谓虚拟传播是指人类利用数字媒介技术创造的"现实"沟通的经验世界。它戏剧性地改变着人际乃至组织传播的互动行为,体现了媒介发展对传播偏向和人类社会行为方式的重要影响。当传播媒介技术的远程控制与跨界的组织工作方式成为虚拟和超自然的现实的时候,虚拟组织这一全新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以它独特的传播沟通方式得到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8.
赵飓 《新闻爱好者》2008,(11):22-23
人类在诞生伊始,就开始了交往与沟通,也即所说的“传播”,这是人类社会本质的充分表现形式,是媒介产生的直接动因。因此,人类传播媒介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一样漫长。虽然在文字出现以前的史前时期,传播媒介远不如现代高级和发达,但其媒介传播与教育仍不失为一个逐步丰富的媒介环境结构。有学者将人类交流的传播媒介分成三套系统:“一是推理性的符号系统(包括语言、文字等)和绘画、音乐、舞蹈等表象符号系统。二是实物系统,不仅包括与语言文字声像有关的,与通讯有关的实物(如石磬、木鼓、牛角),更是指凝结人文信息的各种产物,它们从源自地向四外扩散,本身既是传播的内容又是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9.
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过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从语言媒介发展到文字媒介,再到现在的电子媒介,人类从只依靠人体自身作为传播媒介,发展成依靠人以外的体外信息系统。语言媒介的诞生自始至终贯穿人类文化传播的发展历程,不论何种新型媒介都无法忽视语言媒介对人类文化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传媒与图书营销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辉 《现代出版》2003,(1):30-32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信息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一部人类传播史,也就是人类创制和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自古而今,人类的信息传播史在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等阶段后,如今又进入了全新的网络传播阶段。所谓网络传播,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90…  相似文献   

11.
张立勤 《青年记者》2007,(17):15-16
美国电子出版预言家罗杰·菲德勒曾将人类传播体系的媒介形态大变化划分为三阶段:第一次是口头语言的兴起促使早期广播领域的出现;第二次是书面语言的产生催化了印刷时代的到来,报纸由此诞生;第三次是电在传播中的应用和数字语言的出现,使传播媒介形态的演化和扩展以惊人的速率在加速。  相似文献   

12.
从报纸到互联网,再到手机电视,人类已进入媒介化社会,随之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媒体异化就是其中之一。媒介化社会的到来传媒是传播媒介的简称,指负载、传播信息符号的终结性的物质实体。它包括具有信息传播功能的物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也包括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每次传播方式的变革无不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以几何级数提升,无不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成为新一代标志性的信息传播媒介,在无形中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新一代的传播媒介,网络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除了传统传媒所使用的点对面的、单向的信息传播途径外,点对点的、面对点的、双向甚至多向的传播途径成为网络传媒的重要特征。博客便是这种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新传媒环境下如何加强儿童媒介启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媒环境,是指由个体或群体接触的传播媒介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环境.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传媒环境. 有调查显示,现代社会人们头脑中关于"社会图景"的信息95%以上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知的.媒介的技术特征(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子传播等)决定着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比例,信道特征与容量,而媒介的社会特征(媒介的立场、风格、传播内容及其选择标准等)则决定着人们的社会视野和社会认知(如看到什么以及以何种方式从何种角度看到等).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新闻传播渠道和新闻阅读习惯都发生重大变化,体验优异、交互性强、粘合度高的移动数字内容正在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传媒出版行业进入从传统印刷出版向数字出版、移动出版转型的时期,数字移动媒介逐步取代纸媒介。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将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提升到向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电视台网融合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集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产品于一身的网络以其独特的传播特质和传播效应,改变了以往报纸、电视、广播等各自占山为王的格局,使单枪匹马作战的传统媒体开始向协同作战的融合媒介转型。所谓"融合媒介",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其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  相似文献   

17.
人类传播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产物,它是人类生命运动的一种模式。根据人们对于人类传播特质的认知,人类传播大致可以区分为三个时代,即人类本能传播时代、人类阶级传播时代和人类科学传播时代。人类传播的本质与传播媒介的本质共同受制于人类体质机制,所不同的是在人类体质机制体系内的不同具体体质机制的功能力的外化上。传播媒介的本质是人类视听觉器官功能力的外化;人类传播的本质是人类体质传播机制的外化,或者说是人类体质互动传播机制的外化,是所有社会人的本能,是构成人类生命体的重要机制。传播媒介功能力是各类传媒形态在特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能够展现出来的能力。传播媒介功能力的展现必须具有两个关键性的条件,即传播媒介实体能够直接表现出来的功能力和传播媒介本源体功能力的开发利用度。传播媒介功能力展现的这两个条件,前者是"表",后者是"本"。只有实现了传播媒介实体功能力的"表"与"本"的有机结合,传播媒介实体功能力才能够成为实实在在的传播媒介实体功能力,人类传播的终极目的才能够得到实现,传播媒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促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传播媒介思维人类传播这一人类生命运动模式的灵魂,离开了科学的传播媒介思维,人类传播就失去了生命力,就是一个对经济社会发展毫无任何意义的摆设。现在,人类传播将进入一个新时代——电子"机器人"传播时代,人类的传播方式将由过去的"单向性"传播→"双向性"传播→"多向性"传播转向电子"机器人"传播,即复合型传播。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传播媒介技术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与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三个阶段.新的媒介技术对社会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社会发展的自有逻辑也界定了一个时期主要的媒介形态,媒介技术与社会之间在互动中发展.互联网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社会中的权力结构,但仍未根本地消除传播中的阶级差别.传播技术作为一种兼有硬件和软件性质的制度,其创新的动力源于社会叉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传播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建构是一个双向的关系,两者互为因果,并行前进,这种相互建构的过程在未来新的传播技术背景下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9.
全国组建了60多个试点集团"传媒"系"大众传媒"的简称,即"大众传播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体"。同一种符号可以用不同的媒介来传播。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都是大量复制、面向广大受众的传播媒介,属于大众传媒。其中以新闻和时事评论为重要内容的就属于新闻  相似文献   

20.
一、新媒体的含义纵观人类的传播发展演变,从口头传播到手写传播,再到印刷传播的三个过程之后,现在已经进入了以网络、手机等为传播媒介的新型媒体传播时代。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