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少年来,诺贝尔奖获奖科学家的传记往往备受关注,对青年读者产生很大的影响。《居里夫人传》曾激励过中国几代青年人为了科学事业而献身,《你又在开玩笑了,费曼》的睿智又曾启迪过多少青年人以独特的思维去寻求创新的灵感。现在,又有一本诺贝尔奖获奖科学家的传记——《穿越时间的航行——我的诺贝尔奖之路》中译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难得的是,这次是自传——作者是1999年诺贝尔奖得主艾哈迈德·泽维尔。泽维尔先生出生于埃及,现任加州理工学院莱纳斯·鲍林化学教授之职,同时也是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分子科学国家科学基金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2.
包泽 《今日科苑》2014,(9):69-70
<正>如果你想活到100岁,也许可以从诺贝尔奖得主身上找到答案。英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诺贝尔奖得主普遍长寿。前不久,据美国《读者文摘》报道,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伊莉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总结出五把延缓人类衰老的"钥匙",为你开启长寿大门。长寿"金钥匙"之一——"乐观""人要想健康活到100岁,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发现速读     
《科学生活》2007,(2):13-13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功成名就有助长寿社会地位对人类寿命影响有多大?这也许可以从诺贝尔奖得主身上找答案。英国学者研究显示,诺贝尔奖得主不但普遍长寿,而且平均寿命比仅获提名的科学家高1岁多。英国沃里克大学教授奥斯瓦尔德等研究人员选择了1901-1950年诺贝尔物理奖和化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想活到100岁,也许可以从诺贝尔奖得主身上找答案。英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诺贝尔奖得主普遍长寿,平均寿命高达77.2岁,比仅获得提名的科学家平均寿命高1.4岁。日前,据美国《读者文摘》报道,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总结出几把延缓人类衰老的"钥匙",帮你开启长寿大门。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想活到100岁,也许可以从诺贝尔奖得主身上找答案。英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诺贝尔奖得主普遍长寿,平均寿命高达77.2岁,比仅获得提名的科学家平均寿命高1.4岁。日前,据美国《读者文摘》报道,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总结出几把延缓人类衰老的"钥匙",帮你开启长寿大门。  相似文献   

6.
按照惯例,在每年的各项诺贝尔奖颁奖之前,美国《不可能的研究》杂志会评选出一年中最有趣、最搞笑、最不可思议的研究成果,2011年度也不例外。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一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得主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外国教育研究》2008第8期,看到东北师大博导张向葵的一篇文章《美国基础教育在培养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奠基作用及其启示》.她对美国768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个人教育背景资料进行的个案分析表明:获奖的美国人中,完全受美国教育的占785%,部分受美国教育的占104%,只有11%的人没有受任何美国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零下一度》的《幻城》,白天《我为歌狂》,晚上《梦里花落知多少》;想起《大四了,我可以牵你的手吗》。结果《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多想《不说再见好吗》,却无法拉近《樱桃之远》,唉,《其实我不快乐》……这些书名,都是2004年风行中国文坛的所谓“80后”写作群的作品。其“知名度”之高,显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过去的一两年里,由一群20岁上下的青少年掀起的此起彼伏的出书热潮。狠狠地撞了一下中国文坛的“腰”。青春写作者们满纸的青春话题,如风袭来;也由此引发社会各界的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9.
钟龙 《知识窗》2007,(12):38-39
瑞典诺贝尔基金会2007年10月份陆续发布新闻公告,宣布了2007年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名单。10月8日首先公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9日和10日分别公布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获奖者.12日公布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5日公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依照传统,  相似文献   

10.
结合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日本有机化学家野依良治兼任许多世界顶级期刊编辑成功的办刊经验,以《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为例,分析讨论了塑造中国CA的策略应该是全国协作,突出快全特色。为使更多的中国期刊走向世界,使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科技发展动态,特别是化学化工及相关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化学化工文摘》应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1.
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幽默科学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刊》评出第12届“幽默诺贝尔奖”得主,奖励那些取得“不可或不应再现”成就的人。“幽默诺贝尔奖”是为了表彰使人发笑而同时又能引人深思的成就。每但获奖者都做了一些首先引人大笑、然后令人深思的事情,其目的是表  相似文献   

12.
正199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英国科学家理查德·约翰·罗伯茨在2015年4月2日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计算生物学》发表文章称,获得诺贝尔奖有10个简单原则。其中一个原则是,学生物。因为,与生物学相关的诺贝尔奖有两种,即诺贝尔化学奖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都发给了生物学家,这样,就会提高50%的获奖概率。2016年化学奖的回归纵观诺贝尔化学奖的历史,罗伯茨的话有其合理性。在诺贝尔化学奖116年的历史长河  相似文献   

13.
拥有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这是国人的情结。  相似文献   

14.
《世界发明》2005,(12):106-106
免费游戏:《炸弹人》;《俄罗斯方块》;《DOOM》;收费游戏:《疯狂城市赛车3》3D手机版;《魔法门》;《波斯王子》。  相似文献   

15.
游戏     
《科技新时代》2007,(5):116-117
《生化奇兵》;《世嘉拉力Revo》;《枪神》;《VR网球3》;《失落的奥德赛》;《中途岛之战》;《霸王》。  相似文献   

16.
电影     
《科技新时代》2007,(5):118-119
《300勇士》;《变形金刚》;《冒牌天神2》;《盲人约会》;《前任》。  相似文献   

17.
《世界发明》2006,(6):30-31
《愤怒的公牛》;《勇敢的心》;《阿甘正传》;《美国往事》;《辛德勒的名单》;《低俗小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万国公报》与X射线知识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上海《万国公报》于1896年3月即向国人报道了这一科技新闻,之后刊登的《德昭日记》记载了李鸿章接受X射线诊视的情形;并且在《论百年医学之进步》一文中向国人介绍了X射线对人身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1959年,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最早提出了纳米技术,他曾设想未来纳米级微型机器人将会用于治疗人体疾病。1966年,科幻电影《奇妙旅程》(Fantastic Voyage)讲述了5名美国医生被缩小至微米尺度,进入病人体内实施血管手术进行治疗的故事。费曼的设想和科幻电影都寄托了人类将微纳米机器人技术用于人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迫切渴望。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苑》2004,(8):56-56
全国首创的大连银发养老服务超市,自2003年11月18日开办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辽宁日报》、《大连日报》、《大连晚报》等各大报纸争相报道,中央电视台曾做专访并在不同的频道播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