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教师的责任诚如陶西平同志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师是“伯乐”,伯乐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马.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发展个性的“主战场”.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本文拟从数学素质教育观出发,对发展性数学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丰富多彩的,更是不断变化着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更追求一种真实、一种自然,只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课堂教学当做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生成在情理之中。这样,课堂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师生“原汁原味”的思维生发、能力发展的教育情境。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生成课堂的真实与感悟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儿童的个性各异,没有一模一样的儿童,每一个儿童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每一个儿童都有独特的精神、心灵和智慧的力量。因此,教育者不能千篇一律地、无区别地对待他们,而是要探索适合于不同儿童的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儿童显示出更多的精神、心灵和智慧的‘物质财富’,并使之更加精致和丰富,从而塑造出举世无双的和谐结合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童话教育促进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研究”课题以儿童为本位、以课堂为主阵地研究童话促进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除了要解读文本,探寻教材的深度、广度、厚度外,更多的应研究儿童.探究多元智能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从解读儿童的经验留存、研究儿童的个性差异、探寻学生的认知风格、思考学生的学习障碍等方面挖掘儿童的潜在智能,让儿童立场成为多元智能起飞的跑道。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教师的责任诚如陶西平同志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师是“伯乐”,伯乐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马,教师却必须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此,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渗透到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意味着要在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之外去搞多少新的举措,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去。因为学生的心理与个性本身就是从学校教育的各种活动中“铸造”出来的.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的数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奠定学生的心理安全基础、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磨炼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施教”是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基本保证.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它不仅有利于学生贴近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还将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教学目标的分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家基夫说过:“个性化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基础.在有组织的教育环境中开展有效的教育实践。”良好个性的形成.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影响外.后天的环境因素——学校教育.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在课的各项活动中“暴露”出来。根据这一特点,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把学生从传统的“程式”或“套路”中解放出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探究合作.充分展示自我.让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课中张扬.使学生的“心”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教师的责任诚如陶西平同志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师是“伯乐”,伯乐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育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重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作用,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我国的中小学生相对于欧美地区的学生而言,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特别是运算和推理)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还不够.事实告诉我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是数学教育中必须认真研  相似文献   

11.
王庆玉 《教育革新》2009,(12):64-64
当今社会.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原有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已不能满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素质及提高实践能力的需要,这就给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如果把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程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就会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此,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位 ,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这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性趋势。美国教育专家布鲁姆说 ,考试和教育测验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而科学的教育评价则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为“差生”更名。一、“差生”来源于应试教育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个性 ,在其成长的过程中 ,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个性特征。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人与人之间必定存在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谈到个性差…  相似文献   

13.
如何培养儿童鲜明的个性,并使儿童个性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实验的发展趋势。为此,我们以“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探索的课题,探求小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规律和面向未来的小学教育新模式。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种种束缚,已把他们年轻的心灵破坏得“千疮百孔”,学生没有个性的张扬.没有人格的塑造,更没有主体的回归.“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的数学课堂要为学生架设自主发展的桥梁,使数学教学真正走向学生的内心,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价值多元的世界,人与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和接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方面的干差万别,必定会有无限丰富的个性。因此,教育学生必须适应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小班化教学已成为了当今发达教育的共同趋势,在初中小班化教学实施中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在作业设计时要体现学生的不同个性,只有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数学作业.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体现“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对学生的教育时说过:“在我们教育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有一条信念起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一教育思想告诉我们:自我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离开了这一环节,任何教育都无法奏效。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一半是儿童,一半是成人”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初中  相似文献   

18.
张瑞菊 《新课程研究》2009,(12):115-116
个性化教学是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的教育,其实质是使教师尝试适应学生的教学,尊重不同学生的禀赋水平,期望和支持所有学生持续成长,促进每一个儿童的个人成长和成功的过程。要让数学教育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应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9.
苏联教育家彼得洛夫斯基说:“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儿童的智慧、感情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形成和人格塑造。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教师良好的个性素质能极大地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实现个性张扬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