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玲 《新闻实践》2006,(1):27-27
下面刊发的五篇短文, 谈的都是新闻的"ABC问题"。本无须多说。对每一位新闻从业者来说这些常识都应烂熟于胸,且运用自如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今, 我们随手拿起一张报纸阅读,就会惊讶地发现,新闻要素残缺不全、标题故弄玄虚、语言生僻随意、内容罗嗦拖沓等现象触目皆是。虽说精神产品很难有物质产品那样的统一标准,但新闻作品的质量标准还是有其客观依据的。今天我们重提 "新闻ABC",旨在给媒体同仁提个醒: 新闻报道和理念的创新,必须建筑于扎实的业务基础之上。重视"新闻ABC",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2.
下面刊发的五篇短文, 谈的都是新闻的"ABC问题"。本无须多说。对每一位新闻从业者来说这些常识都应烂熟于胸,且运用自如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今, 我们随手拿起一张报纸阅读,就会惊讶地发现,新闻要素残缺不全、标题故弄玄虚、语言生僻随意、内容罗嗦拖沓等现象触目皆是。虽说精神产品很难有物质产品那样的统一标准,但新闻作品的质量标准还是有其客观依据的。今天我们重提 "新闻ABC",旨在给媒体同仁提个醒: 新闻报道和理念的创新,必须建筑于扎实的业务基础之上。重视"新闻ABC",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3.
下面刊发的五篇短文, 谈的都是新闻的"ABC问题"。本无须多说。对每一位新闻从业者来说这些常识都应烂熟于胸,且运用自如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今, 我们随手拿起一张报纸阅读,就会惊讶地发现,新闻要素残缺不全、标题故弄玄虚、语言生僻随意、内容罗嗦拖沓等现象触目皆是。虽说精神产品很难有物质产品那样的统一标准,但新闻作品的质量标准还是有其客观依据的。今天我们重提 "新闻ABC",旨在给媒体同仁提个醒: 新闻报道和理念的创新,必须建筑于扎实的业务基础之上。重视"新闻ABC",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4.
吴湄 《新闻实践》2006,(1):26-26
下面刊发的五篇短文, 谈的都是新闻的“ABC问题”。本无须多说。对每一位新闻从业者来说这些常识都应烂熟于胸,且运用自如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今, 我们随手拿起一张报纸阅读,就会惊讶地发现,新闻要素残缺不全、标题故弄玄虚、语言生僻随意、内容罗嗦拖沓等现象触目皆是。虽说精神产品很难有物质产品那样的统一标准,但新闻作品的质量标准还是有其客观依据的。今天我们重提“新闻ABC”,旨在给媒体同仁提个醒: 新闻报道和理念的创新,必须建筑于扎实的业务基础之上。重视“新闻ABC”,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5.
专注于做好新闻产品的生产者和内容供应商,以内容为王,地方报纸就有了抵抗新媒体的资本。而想做到"内容为王",只能在本地新闻上发现金矿,成为本地新闻的"最快速、最权威、最翔实"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6.
新闻策划在几年前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论题,不少人认为都市类媒体新闻就是要"抢鲜",而非策划。但现在,新闻策划作为一种新闻手段,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纸媒都在运用并且着力打造的一种"常规武器",也得到了大多数受众的认可和欢迎。那么怎样的新闻策划才算是成功之作,能够打造成一场满足读者阅读欲望的新闻盛宴?新闻策划可以从哪几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竞争纵深化立体化的今天,我们所共知的事实是,新闻产品虽然仍强调记者个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但是新闻产品的生产,已经从过去的"个人作坊"走向"集约化大生产",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以强大的编辑平台,为一线记者提供强力支撑,使新闻产品的生产能够适应现代竞争准确、快捷、高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传播新闻的过程也就是对新闻的"贩卖"过程。抓住了人们的消费需要,就抓住了商品的新"卖点",一篇新闻能够调动起人们的欣赏欲,也就是使新闻有了好的"卖点"。那么,新闻的"卖点"从何而来?说白了,新闻的"卖点"来自于媒体及新闻从业者对新闻的"经营"。一、从提高效率入手,培育新闻"快"的卖点新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的时效性,一篇新闻作品有没有生命力,或者说有没有"卖点",其决定性因  相似文献   

9.
新闻不是产品,却能够被制造.所以,在社会上有时有"泡沫新闻"和"虚假新闻"不断被曝光.在以"诚信"为纽带的社会里,为什么制造新闻的现象会屡禁不止,反呈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势头呢?虽以一言蔽之为"利之所趋",但作为专门从事新闻事业的人,必须认真埋头冥思.  相似文献   

10.
任石 《记者摇篮》2008,(2):27-29
新闻机构的生命力可能来自多方,但它们如何提高新闻产品的质量,却可能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关于新闻,最传统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信息",但在现实环境中,这一概念并不能说是准确。由于媒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可以说,只有被受众选择的产品才是新闻,被受众忽略的篇目则往往被认为"不算新闻"。两者之间的差距即为产品质量,通常决定于现代新闻中至关重要的增量价值的多寡。  相似文献   

11.
对于财经新闻,我们不能一味苛求它像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一样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易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应当重视的。因此,都市报财经版的"雅俗共赏",应当更加倾向于"俗",只有让财经新闻"俗"化,才能与都市报为市民服务的定位合拍。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一些常规性报道,事实表述也能做到清楚准确;但遇到突发性新闻,采编人员的心态容易失衡,当前某些记者采写新闻失实现象也时有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写作的"客观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如何真正做到新闻写作的客观性呢?一、注重新闻事实的客观性许多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新闻时都始终牢记五个字:"实、新、要、快、短",同时把"真实"不折不扣地放在首位。其实这里说的"真实",就是指新闻的客观性。如果不能保证事实是客观的、真实的,那么采写出来的新闻就  相似文献   

13.
臧燕  尹梅 《现代视听》2013,(7):23-27
"公民新闻"的出现使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利用手中的便携通讯工具随时记录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成为一名"公民记者"。但同时,正因为人人都可以传播信息,发表言论,才使得部分新闻真假难辨,丑恶不分。所以,公民新闻犹如一个"潘多拉宝盒",让我们在领略到它的民主、进步、自由的同时,也目睹了它的杂乱与无序。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记者发回来的新闻稿件大多都是成品,但对电视新闻编辑来说,却是未经加工的新闻素材。这就要求电视台的新闻编辑能够对这些"新闻素材"进行"再创作",以达到电视新闻栏目的播出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主题是新闻的"灵魂".一则新闻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主要看主题是否正确深刻.主题是"统帅",一篇新闻材料如何取舍,结构怎样安排等等,主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酌定."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话适用于各种体裁的写作,拿不住事物的"领"就不能顺文章的"毛".一堆材料,没有主题,就像是没统帅的乌合之众.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借助新媒体的"东风",图表新闻迅速从新闻配菜成长为新闻餐桌的主角之一,从新闻附属品蜕变为完整独立的新闻产品.相较于传统沉闷的阅读方式,图表新闻以其更生动、更形象、更精炼的可视化表达形式,使信息变得更易"抓取",受众也更乐于分享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说,写新闻要有新闻眼,可是在今年临沂市两会上的一则中新闻采访中,笔者突然想到,记者不但要有发现新闻的眼睛,还要有能够捕捉到新闻的"新闻耳".只有具有了"新闻眼"、"新闻耳",才能抓住新闻的细枝末节.  相似文献   

18.
从1980年至今,每一年的全国"两会"都有代表提出"新闻立法",而且,关于新闻的立法呼声越来越高。时至今日,新闻官司逐年增多、记者屡遭殴打和迫害、新闻行业出现有偿新闻等种种不规范现象都亟要新闻立法的规范。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新闻立法所走过的艰难道路以及面临的阻力难点,应该认识到新闻立法重要,但也不能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14,(17):13-13
<正>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读者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阅读新闻,各大新闻集团倾向于发展电子新闻产品。再加上广告收入锐减,美国新闻出版业眼下面临生存困境。正如"数字第一媒体"首席执行官帕顿所言:"那些成功的企业都是拥有适当规模和电子专长,它们能够预知我们行业的快速  相似文献   

20.
许多东西在产地不值钱,但一拿到外地就"身价百倍",如北方的苹果、雪梨和哈密瓜,南方的香蕉、龙眼、荔枝、菠萝和芒果等,在产地价格都很贱,但一运到外地,价格就翻番甚至翻了好几番。有的新闻题材也是这样,在"产地"显不出它的新闻价值来,谁要写了当地媒体也不会采用,但如果发给外地媒体,却有可能被采用甚至会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