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对比语言学角度,阐释了中国人和美国人思维模式偏向的差异。中国人倾向于主客体融合思维,讲汉语者常以“人”为思维中心;而讲英语者则对客观“事”和“物”予以更多的关注,倾向于主体思维。表现在语言上,汉语说“谁在做什么”时,我们是围绕着某人或某些人考虑问题的。我们关心的是人怎么样了,“主体”是我们的思维中心。而英语则更注意客观情况,注重人所处于的某种客观状态,考虑事物本身多余考虑做事的人。在他们的思维中更注重“客体”。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学生英语汉化倾向日渐突出,其根源在于他们脱离了语言所反映的主体——即缺乏用英语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其内在规律或原理的感受和认识及认识方法,违背了英语“语言思维的客观规律”。在英语学习中应注重“用该语言表达客观主体这一自有规律”,否则“学生学到的只能是英语的符号和结构形式而不是英语思维”。所以高校学生英语的汉化问题实质上是“英语思维问题及其与汉语思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汉语重主体、英语重客体的思维方式在句法中的表现为:在主语的使用方面,汉语倾向用人称作主语,而英语更多地表现为用物称作主语;在语态的使用方面,汉语多以主动态代替被动态,而英语则主动态、被动态兼而有之.由于汉语重整体思维和主体思维的倾向,有时会出现一些似乎不合逻辑或有歧义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4.
基于及物性的认知视角,本文提出句子的及物性与思维的时空性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通过对比英汉常用动词eat和“吃”的句法表现可见,英语句子的及物性更强,而汉语的及物性较弱,因为英语句子更注重表征能量传递的完整性、顺序性和连续性,汉语句子则更倾向于打破上述特性,突显事件的参与者。英汉句子之间的及物性差异可进一步说明英汉民族思维的时空性强弱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与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化、人丈的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句法结构特点的不同。英语表达比较抽象,汉语表达比较具体;英语语序是从“个体”到“整体”。而汉语则是从“整体”到“个体”;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本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特点。概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在中西方民族各自思维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母语思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即负迁移和正迁移 ;我们的母语在诸多方面不同于英语 ,汉语是注重主题的语言 ,而英语则是注重主语的语言 ,如果一味地用汉语句式来套用英语句子 ,我们就会错误百出。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语言的共性来促进“正迁移” ,借助母语思维来促进英语学习 ,从而提高外语学习效率。我们要避免负迁移 ,促进正迁移 ;充分利用汉语思维 ,进行汉英对比分析 ,区别不同点 ,联系相同点 ,从而达到尽快掌握英语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汉英一些句子以及篇章的分析比较,说明汉语和英语在句子和篇章结构的安排上存在差异.汉语重意合,信息的安排重于关系的框架;而英语重形式,关系框架优先于信息焦点.这种差异反映了双方语言心理的不同.汉语注重综合思维;英语则倾向分析思维.同时,这种差异又会影响到两者的思维模式,造成使用汉语和英语的人思考和做事的风格大大不同.中国人处世灵活性大,讲究最后的结果,而且计划性较弱.而英美人则注重计划和规矩,直奔主题,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思维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推进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存在的形式,而思维则是通过语言反映客观世界的。正是因为思维和语言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学习语言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熟悉和掌握各种思维方式的过程。由此可见,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英文思维的过程。对于习惯汉语思维的中国学生来说。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必将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和干扰。  相似文献   

9.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各有自己的思维特点。英语是声音语言,汉语是形象语言。英语强调刚性定位、固化指谓,汉语强调意义的积聚性。英语多为意合句,汉语多为形合句。英语是线性因果推理,汉语是因果相生推理.英语是原子论语言结构,注重单词、句子、段落之间的关系,汉语注重整体定位法,强调位置的重要性.英语求衔接而多推理,靠逻辑而非灵感,重论证而轻直觉;汉语求简捷而少推理,靠灵感而非逻辑,重直觉而轻论证。然而,英汉语言思维也有共同点,也在不断变化,并互相吸收彼此的优点,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有趋同性.  相似文献   

10.
人类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语言表达中,西方人的客体意识体现在英语表达中的非人称倾向,而汉民族的主体意识体现在汉语表达中的人称倾向。论文从中西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探究英汉句子中的人称表达法和非人称表达法的文风特点,旨在总结人称倾向和非人称倾向在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颖 《学前教育》2006,(11):57-58,47
对思维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在对“思维”以及与之相关的“智力”、“认知”这三个概念的理解和界定上心理学家们却始终缺乏一致的看法。相对于情绪、动机、意志等心理过程,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将认知作为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而智力则偏重于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它包括注意、感知、记忆、表象、思维等.思维是人的认识过程、智力或认知的核心成分。(朱智贤、林崇德著,《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相似文献   

12.
英语擅长于理性的抽象思维,汉语倾向于感性的形象思维。而语言和思维又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两种不同思维有助于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不相通之处,从而使翻译的转换更为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13.
思维模式是指人类在受到很多基本概念的规定和制约下,在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实践后所产生的固定化的思维方势。[1]因此,风俗习惯以及历史.地理、自然环境迥异的民族的思维模式都有所相同。譬如,中国人注重形象思维,而英美人注重逻辑思维;中国人倾向于含蓄的思维方式,英美人则倾向于直接的思维方式;中国人重整体,偏重综合性思维,英美人重个体,偏重分析性思维。中英思维模式存在的特定差异,对各自语言表达形式的选择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而,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英文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特别是对英文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92名具备教育资源优势的优质品牌高中的学生进行了思维风格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品牌高中学生的思维风格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且在性别、科别等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维度并无显著差异。(2)在性别维度,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等级型”思维风格;(3)在科别维度,文科生较理科生更倾向于“行政型”思维风格,而理科生则倾向于“立法型”“平等型”思维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英美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他们在遣词、造句、谋篇上遵循着从一般到具体、从概括到举例、从整体到个体的原则。而汉语习惯于先分后总,先说原因后说结果。如果要表达同样的意思,英语只要选用合适的时态就可以了,汉语则必须使用词汇手段。大学生用英文写作时要按照英美人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要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避免写出中国式的英语。  相似文献   

16.
中西思维的差异与比喻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思维方式都经历了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在此中西早期文学中都有大量的比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西方文化发展了一套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方式,而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则保存了许多具象的成分。这种差异也导致了中西比喻的不同;西方人更倾向于将比喻作为一个外在的修饰,而中国人则将比喻作为思维的一部分。具体地说,西方的比喻更复杂,繁复,中国的比喻乘法,明快;西方的比喻倾向于写实,中国的比喻趋向于写意;由于价格观的不同,中西比喻在内容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翻译,要求译文既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而又完全符合汉语的规范,格调和表达方式,使人读起来象原著一样流畅和易懂。而翻译过程绝不是单纯的语言规律和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更重要的是思维的转换过程。思维是全人类共有的,但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却可能互不相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作为思维表现者的语言形式。英文译为汉语时,应运用英语思维透彻了解原文后,再用汉语进行第二思维,也就是将同一思维内容用汉语的方式来思维,然后用符合汉语思维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就有必要对英汉思维方式进行对此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的思维决定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中国人擅长具象思维,而西方人则擅长抽象思维。我们应了解英语思维模式,并不断训练和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克服母语的干扰,达到掌握和应用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在英语学习中使用汉语思维的利弊以及母语水平(在本文中指的汉语)与掌握英语难易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汉语思维,之后则应尽力培养英语思维的习惯;就汉语水平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母语的熟练掌握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璐 《教书育人》2006,(11):82-83
一、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自身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母语思维痕迹严重,很多句子都是借助汉语的思维习惯翻译而来,所写出的文章让人不甚明白;文章结构条理不清,思想混乱;逻辑关系不清楚,连贯性较差;作文中普遍存在着“词不达意”“汉语式结构”“缺乏连贯”等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在写作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用母语进行解题、构思,甚至于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写作时无法摆脱母语思维的影响,用汉语构思,套用中文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这样所写出的文章难免有翻译的嫌疑,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也不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倒像是一篇用英语词汇堆积而成的中文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