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教育就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学生高效益的语文学习服务。倡导本色、实用的语文。本色、实用的语文立足于学,服务于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的知识之用、方法之用、考试之用、生活之用、情感之用、思想之用乃至无用之用。学习者须知语文学习的三大境界。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上课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学生方面形成了死记硬背,为考试而学的现象,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根本不重视政治科的学习,即使教师事先进行单元复习,划分一定的学习范围或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题,他们总是应付了事。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轨道上。科任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呢?教师应在认真钻研教材,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上课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怪有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喊出了“政治课没法上了”的哀叹。那么,  相似文献   

5.
笔者多年从事教育工作 ,想就造成学生学习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 ,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形成学生学习心理负担过重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学校因素。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重知识教育 ,轻素质教育 ,学生考试分数成了评定教师与学生优劣的唯一依据。其结果 ,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考试。这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 ,不能正确理解教育和学习的根本宗旨 ,这是造成学生学习心理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其次是教师因素。在“考试”思想的指导下 ,单纯抓学习 ,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 ,布置大量的作业 ,让学生购买过量的课…  相似文献   

6.
黎超平 《中学文科》2006,(12):67-67
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僵化教学轨道上。上课时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重视教师教学的过程,一味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兴趣和身心特点。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教师上课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它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硬式教学轨道上,教师上课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呢?我认为,教师除了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了解时事、关注同学身边的事例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上课时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学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上好高中政治课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陈洪贵 《生物学教学》2004,29(11):60-61
长期以来,学生不大重视动物学的学习,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认为动物学学了也无用,特别是打算学文科的学生,认为动物知识与他们将来所学专业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许多学生学动物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劲头不足,甚至还有不少学生只希望老师指出重点、难点,帮助他们猜题,给他们发油印讲义抱抱佛脚。用这样的认识和态度来学习动物学,教师再怎么认真教,也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