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炼字     
考点分析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炼字就是推敲用字,使言辞准确恰当。在一首诗中,诗人反复锤炼推敲的某一字,也就是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情感,体现诗人独具匠心的字。所炼之字是为了提高通篇诗词的表达效果,因此,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而意境全出。这样就必须要求炼字要切题、切情、切境。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三类词。同时,古人还有炼句、炼意之说,炼字的目的就在于炼句、炼意。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新诗改罢自长吟”道的就是自己在写诗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正>炼字,也称炼词,顾名思义,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对所用字词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的一种艺术手法。这种艺术手法常见诸诗歌。古人为了炼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们熟知的贾岛"推敲"的典故,也是炼字的典范。其实,不仅诗歌需要炼字,任何文学体裁都需要炼字,人物传记也不例外。高明的作者总是通过炼字,让其笔下的人物形象熠熠生辉,神采飞扬。在此,笔者以人教版高  相似文献   

3.
言不尽意论是言意之辨的一个重要论题,对中国古典诗学影响深远.诗人在诗歌创作时必然要面对这个问题,自觉地采取措施,使言语能够尽可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炼意和炼字就是诗人经常使用的两个方法.炼意集中体现在提炼升华和推陈出新两种方法.炼字主要有提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词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为一字或几字炼得好而境界全出。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相似文献   

5.
正词语的锤炼,古人之"炼字",是我国传统修辞艺术中的一种,其目的是选用尽可能恰当的词语,简练而又生动地表达意义。词语锤炼的要求是:不仅词语要用得准确,而且还要用得尽可能好。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换成"过""到""落""临"等都不算错,但效果都不如"绿"字。王安石在许多可供选择的词中选择了"绿",取得了最好的表达效果,可以说是词语锤炼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6.
一字生辉     
诗歌用最凝练的文字诠释着最绚丽的情感,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内涵。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能够准确地表现事物的特征,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言已尽而意无穷,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闹”和“弄”字就是古人炼字炼出来的。诗歌的炼字如此重要,那么,作为读者如何鉴赏诗歌中炼出的如此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字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语言中生辉一字的韵味和魅力…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炼字和创意呢 ?所谓炼字就是对诗歌中的字挑选、修改、锤炼 ,使这些字能够塑造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 ,能够最大限度地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达到“言人之未言”的境地。“创意”就是在炼字的同时 ,作者不断地调整思想 ,使思想更加深入 ,使感情更加独特、丰富 ,使自己对生活有独到看法 ,对人生有独到的理解。创造出独特的意境。“炼字”和“创意”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达到“言一字而意无穷”的境界。那么究竟怎样“炼字”呢 ?不管炼动词、形容词、数字还是炼虚词 ,一个总原则是能够炼出一个鲜明的形象。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  相似文献   

8.
补白     
古人常常根据意境的需要,选择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词来达到炼字的目的,如炼动词。动词是用来表现事物的动作和情态的,对于意境的塑造及思想感情的表达至关重要。名家高手往往能在这方面表现出独特的匠心。柳永《八声甘州》中有“对  相似文献   

9.
夏吉友 《学语文》2003,(3):55-55
一、字词的锤炼中国散文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历代散文大家都十分注重炼字、炼词、炼句。朱自清先生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他的炼字、炼词、炼句的功力令人叹服。他特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呈现出不同的样态,要教出"文言"的味道,得从文言文的特殊言语形式入手,关注"章法考究处""炼字炼词处",回归文本独特的语词世界,在文本的句式章法、遣词造句、表达角度等方面感受文言文的独特味道。  相似文献   

11.
谈谈炼词     
炼词,在我国古代的《诗话》、《词话》中叫做炼字。唐代诗人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宋代文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炼词的两个范例。“僧敲月下门”的“敲”,它不仅表达了叫门的动作,而且表达了叫门的声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它不仅写出了春到江南,而且写出了江南的一片春色。从这两个范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炼词本是词的选用,不过它不是一般的选用,而是根据“情境旨趣”来选用词语,使其所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为生动。炼词的过程,就是根据“情境旨趣”来选取最能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而又能表达得最形象生动的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百炼成钢     
子晨 《中文自修》2010,(2):64-64
“炼”跟“练”,是两个很容易混淆的字,比如“炼字”和“练字”,前者是指推敲文字,使之更加准确简洁,而后者指的是练习写字,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了更好地弄清两者的区别,必须注意它们的部首。“炼”是“火”部,那么显然与火是有关的,所以,“炼”的本义就是用火熔冶金石,去除其中的杂质,  相似文献   

13.
马天荣 《语文天地》2013,(11):31-32
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炼句,以使之传神动人。鉴赏诗人炼字炼句的技巧和作用,不仅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而且能提高鉴赏能力与水平。鉴赏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让古诗的意境毕现。一、从诗词的"题眼"入手  相似文献   

14.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眼。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加工的方法,即为“炼字”。在古诗词鉴赏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关键字词的分析和解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一、找“诗眼”,抓炼字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即诗歌中揭示主旨或艺术内蕴的警策或精练之语,是诗歌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词)。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的“诗眼”。如柳宗元《江雪》诗中  相似文献   

16.
根据内容或意境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词进行写作,我们称之为锤炼词语。古人叫做“炼字”。刘勰专门写过《练字》,提出了有关文字的选择和运用的问题。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被公认为是“炼字”的典型例子。上述种种,说明古人是十分重视炼字、讲究炼字的。本文拟从古人“炼字”,谈下面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换词比较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对于深入鉴赏诗歌具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人吟诗作赋极讲究炼字,品味涵泳也多重揣摩字词。贾岛"推敲"、王安石改字、郑谷一字为师等佳话妇孺皆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名句是千锤百炼的精粹;"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代代相传;我们平时学习和高考试题中品味古人炼字妙处的例证也俯拾皆是。可见,中国古典诗  相似文献   

18.
每一首诗歌,乃至每一句诗句,都有一两句关键的句子或一两个关键词,称为“炼句”或“炼字”。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中“明”、“疑”、“望”、“思”都是炼字,而最后一句就是炼句,游子思乡的感情透过这些炼字和炼句油然而生。一幅美术作品的命题中,也往往会有炼字或炼词,  相似文献   

19.
【考纲知识解读】 考纲规定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包括赏析诗中炼字(词)、炼句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赏析炼字(词)就是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相似文献   

20.
对于我国古代诗家词人在追求意境这一审美目标中注重“炼字”的问題,历来论述不少,且有很多高论。尽管如此,也还想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古人常把“吟安一字”当作诗词“工拙”的关鍵。《苕溪渔隐丛话》说得很有趣:“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个点铁成金的灵丹,自然是指点睛之笔,也就是在意境之“眼”上炼字。《诗人玉屑》说:“古人炼字,只于眼上炼”,《诗法家数》也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正是此谓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