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教文汇》2005,(7):i0013-i0013
中国最近研制成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疫苗,它们能够彻底切断致命病毒向水禽、家禽及哺乳动物和人类传播,中国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对新华社记者说,特别针对H5N1亚型禽流感研制的两种新型疫苗最近已完全成功。并获国家批准使用。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革新》2013,(12):48-49
不久前,我国科学家首次宣布,成功研制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这是由浙大一院与香港大学联合研发的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种子株"。该成果打破和改变了中国流感疫苗株需由外国提供的历史,为及时应对新型流感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首次摆脱外国疫苗依赖症今年3月,我国首先发现一种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可  相似文献   

3.
正在经历了H5N1、H7N9禽流感后,最近浙江、广东等地相继出现了H5N6禽流感病毒。相比H5N1、H7N9禽流感病毒,公众对H5N6还略感陌生。有专家解释说,H5N6是H5N1禽流感病毒与H6N6禽流感病毒重配后产生的一个"儿子",它几乎继承了H5N1禽流感病毒的所有特点,只是散发的偶发病例,没有有效的人传人现象。  相似文献   

4.
新知     
正"对付"流感病毒又出新招美国佐治亚大学3月29日报告说,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对多种毒株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都具有防护作用的流感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最初被称为"猪流感"。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病毒学杂志》上介绍说,通过分析多种流感病毒毒株的基因序列,利用"计算优化广泛反应抗原(COBRA)"技术,开发出这种新型疫苗,能针对多种H1N1流感病毒毒株提供免疫保护。(来源:新华社)  相似文献   

5.
围剿禽流感     
禽流感专家认为,H5N1禽流感病毒株——在亚洲地区已从鸟类转移到许多人身上——在下一次广泛流行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变异,以适应于在人群之间传播。要是那样,首次的局部爆发很快就会席卷全球。如果这个疾病沿袭以前的大流行模式,那么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将会感染禽流感病毒,并且其中1%人口可能死于禽流感。换句话说,除非病毒变异能被拖延到足够长时间以使受害国获得疫苗产品和抗病毒药物,否则这种灾难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郝近大 《百科知识》2009,(14):19-20
随着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蔓延与传播,“达菲”这个名字逐渐为人们所知晓。 达菲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对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流感病毒由于其易于变异的特点,不仅会导致每年的流感流行,更为重要的是各种新型动物流感病毒会不断跨种属传播,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甚至引起流感大流行,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威胁.由于流感病毒重配的复杂性,很难预测何种病毒会引起流感大流行,因此在早期发现具有流感大流行潜能的病毒对于降低其危害至关重要.近年项目组在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逐步建立了各种新型流感病毒的监测和检测技术平台、结合计算机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预测预警技术平台,显著提高了我国早期发现各种新型流感病毒的能力,在H5N1禽流感以及2009年甲流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3月,针对上海新发现的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例,项目组利用建立的技术平台迅速查明新型重配的H7N9禽流感病毒,并率先开展了病毒起源、感染和致病机制等系列研究,为我国成功防控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严防禽流感     
2004年,新年伊始,禽流感风风火火来“闹春”,至1月26日,疫情波及越南、印尼、泰国、巴基斯坦及我国台湾等9个国家和地区,至2月2日,我国又有桂、湘、鄂、沪、粤、皖、浙、川、云、豫、新等11个省区先后报告疫情。整个亚洲形势十分严峻,禽流感病毒H5N1突破以往方式,直接攻击人类,且死亡率很高,世界卫生组织2月1日发表声明说,越南有可能出  相似文献   

9.
科技视野     
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人用禽流感疫苗研制”完成临床前研究顺利通过验收11月14日下午,国家科技部、卫生部组织验收专家组在北京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课题“人用禽流感疫苗研制”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在听取课题负责人汇报的基础上,经过提问和讨论,认为该课题以H  相似文献   

10.
日本、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对H5N1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出现重大突破,他们确定了病毒基因中两处关键部分,只要这两处发生变异,它就能更容易地感染人类。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人》2009,(4):40-40
美国研究人员说,他们发现了能中和多种流感病毒毒株的人单克隆抗体。这些抗体由单个B淋巴细胞分泌合成,可中和的流感病毒包括HS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季节性流感病毒,将来在此研究基础上有望开发出高效流感疫苗。组成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共有16种亚型,他们发现的人单克隆抗体能中和其中9种,除了目前已知的4种禽流感病毒和季节性流感病毒,还包括造成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H1N1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2.
高致病性禽流感正在给人类带来严重威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所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 发病急,传播 快,致死率高,对养殖业可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在1997年香港禽流感事件中,H5亚型高致病 性禽流感病毒因其首次突破了种间障碍,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虽然该事件无法与以往的人流感的大流行或禽流感的大暴发相比,但却拉开了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并致人死亡的序幕 。不幸的是,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自2003年12月在韩国首次暴发以来,目前已遍及亚洲十 余个国家及地区,并在越南和泰国发生了人类感染并致死亡的事件。我国自2004年1月27日 在广西报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来,至今已在十余个省市陆续发生,形势非常严峻。 因此,对禽流感病毒的种间传播及致病机制、流感病毒的分子变异机理、新 型流感病毒的预测、禽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及人用疫苗的研制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迫在眉睫,为从根本上控制和防治禽流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同时叙述了人感染 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发病情况和日常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奇闻妙趣     
《科学生活》2009,(4):34-35
科学家研制抗H5N1禽流感大米可保护禽类香港的科学家宣布,最新研制出了具有抵抗禽流感病毒功能的转基因大米。研究人员希望这种大米能够保护禽类而无需通过免疫接种。用于改进大米性能的基因来自一种传统的中药:玉竹。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科学家发现,玉竹具有抑制H5N1禽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遥远的东北,伴随2005年初冬的第一场雪,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来势似乎比寒流更猛一些,以H5N1型病毒为主的禽间疫情高度活跃,抗原变异重组,对人群构成严重威胁,全球迄今已确诊150多例H5N1病例,死亡高达51%。病毒随候鸟迁徙,穿城越国地远程飞散似乎刚刚拉开序幕,一场严峻的病毒阻击战,虽不见硝烟,却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15.
《科学生活》2014,(3):2-3
在“销声匿迹”了3个月后,从去年12月至今,新型禽流感病毒H7N9又开始活跃。截至2月10日,已有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安徽等10个省份发生疫情,总计确诊感染病例185例,死亡34人。目前H7N9疫情仍在进一步发展,中国疾控中心统计显示,确诊病例每天都以5~7例的规模增长。通过对报告病例的深入调查研究,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2014年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指出了新一轮禽流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路 《百科知识》2004,(3):13-14
泰国、中国、老挝、巴基斯坦、日本、韩国、越南、柬埔寨和印尼都出现了禽流感疫情。在中国的台湾地区,也已出现“美洲型”禽流感。禽流感袭击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结果是,导致近30人丧命,数千万只家禽死亡。而且以后情况会更为严峻。比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担心病毒传播如此之快会出现病毒变异现象,一旦人与禽流感病毒结合,将出现比SARS更为严重的全球性流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2007,(2):4-4
因禽流感而广为人知的H5N1病毒很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对人类产生更大危害。研究人员最近在这种病毒的表面蛋白质上发现了两种变异,从而使其更容易与人类细胞结合。  相似文献   

18.
据人民网-《人民日报》2005年10月26日报道:研究人员发现“达菲”在动物实验中撮示出抑制H5N1型禽流感的效力,因此“达菲”被认为能在特效药或疫苗问世前作为应急药物。由于担心禽流感在人群中暴发,世界各国正在加紧储备“达菲”等抗流感药物,“达菲”的供应已经出现短缺迹象。罗氏公司则以生产工艺既复杂又耗时、药品质量要求高等理由,拒绝放弃专利权。  相似文献   

19.
《大众科技》2007,(12):9
赛诺菲巴斯德——赛诺菲安万特下属疫苗事业部近期公布了一项临床研究结果,数据表明:其最新研制的含佐剂流感大流行疫苗,在抗原含量最低时,对H5N1病毒依然可以产生高水平的免疫应答。该疫苗应用了赛诺菲巴斯德专利佐剂技术,也是迄今为止含H5N1抗原剂量最低的疫苗。  相似文献   

20.
新型禽流感病毒H7N9在中国感染人数不断上升,截止4月8日,感染人数至24人,死亡病例上升至7例。这种在禽类属于低致病率、而在人类造成高死亡率的病毒,引起科学界的高度关注。H7N9禽流感病毒分析,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基因溯源近日已有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