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在对贫困生进行生活上关心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值得我们分析研究并寻求对策.本文首先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次剖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成因,最后提出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脱贫"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贫困生由经济贫困引发的一些心理问题:自卑心理、焦虑心理、沮丧心理、文饰心理,这些心理问题正日益侵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该关心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正武 《科教文汇》2009,(15):72-72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贫困生由经济贫困引发的一些心理问题:自卑心理、焦虑心理、沮丧心理、文饰心理,这些心理问题正日益侵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该关心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探寻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有效地对贫困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出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现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使他们比其他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容易由经济贫困引起心理贫困。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对策.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加强贫困生自我心理脱贫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农村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从牡丹江大学2012级新生中选出农村贫困学生300人,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目的在于科学、有效地解决农村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莲花  姜伟  涂清华 《科技广场》2007,(10):177-179
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就如何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其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从而能为贫困大学生尽快摆脱心理障碍提供一份帮助。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根据卫生管理系卫生法学本科1203、1204、1306班学生scl-90心理问卷调查显示结果和心理咨询总结结果,从高校贫困生家庭经济背景及心理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高校应加强重视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建议及具体方案,以有效地改善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贫困生现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使他们比其他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在讨论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贫困生现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使他们比其他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在讨论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泛了解贫困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遵循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对贫困生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和干预,提出具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策略建议,对于更好开展助困和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提高应对处理能力。从而提出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实现这部分大学生群体的成长成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田印红 《科教文汇》2007,(8Z):22-2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贫困生现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使他们比其他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在讨论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关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面、受益面在不断扩大,很多贫困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缓解了读书期间的经济困难,顺利完成了学业。然而,这种经济资助实质的资助模式弊端凸显,对贫困生更为突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引领不够,为此,笔者提出"经济资助——精神引领——能力提升"的"铁三角"优化模式,从减轻贫困大学生最直接的经济困难问题到减轻对贫困大学生影响更深、更久远的心理问题,最终过渡到提升贫困大学生社会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阎磊 《中国科技信息》2012,(22):188+191
由于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高校中贫困生的数量也在随之增加。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重负,在学习生活中往往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因此,及时有效地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这些问题,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全方位扶助体系,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近年来高校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其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发展问题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尝试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作了初浅的探析,目的在于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7.
任有勋  邢杰  翟庆峰 《科教文汇》2012,(17):176-177,183
目的: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找到除经济因素外,易引起心理障碍的因素,并积极探寻有效的教育对策。方法:本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潍坊医学院1-4年级贫困生300名和普通生300名。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量表,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级、性格、生源地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找到除经济因素外的易引起心理障碍的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结果:贫困生和普通生各因子分并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生源地(外省和本省)的贫困生间各因子分无统计学意义,低年级贫困生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较高年级贫困生高,内向贫困生强迫、抑郁、恐怖因子分高于外向贫困生。结论: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生间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低年级贫困生较高年级贫困生在人际关系上更加敏感,内向的学生更易患各种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26)
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领域提出的"精准扶贫"理念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工作新思想、新方向。本文基于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精准扶贫视角阐述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此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梁忠厚  李美会 《内江科技》2008,29(5):148-149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乏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其成长与成才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开展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医疗,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其它学科整合与渗透,筹建心理社团,与贫困学生"对话"并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指导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敏感、自卑、焦虑、抑郁以及内向等心理健康问题。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本文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