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琳 《广西教育》2007,(12B):46-47
“爱”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老师对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关爱,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对学生的爱,既可以唤起他们积极上进的精神,又可使师生感情产生共鸣。有了这种共鸣,教育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是爱让孩子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是爱让孩子学会了爱与被爱。  相似文献   

2.
赵肖红 《文教资料》2010,(4):191-192
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让本文作者深刻体会到,应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找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最佳教育方法,应用老师最真诚的爱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他们值得信任和亲近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李佳 《中国教师》2008,(10):16-17
<正>我国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师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的爱可以促进互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人也曾经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可见,爱在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锁的金钥匙;爱是学生进步的源泉;爱能使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爱能使每个学生的身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要提高德育的效能,老师必须成为爱的艺术家,给学生施之以爱,因为师爱可以使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因为师爱可以使学生心灵上产生巨大的内驱力,促使他们产生伟大的精神源泉,从而推动他们去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激励他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因为师爱又是理解教育奥妙、开辟学生心灵的钥匙,它能关怀、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又使学生产生了爱的能力,并可使这种爱升华为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为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所以爱的教育是爱国主义基础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爱心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是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一、从学生利益出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前提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特别是对后进生和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不要用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善于引导,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有些老师在每次语文测试或作文之后进行讲评,对成绩低下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名道姓加以批评,甚至冷嘲热讽,说他们拖了全班的后腿。这种做法导致学生的极大反感,他们认为这是老师故意让他们在同学面前丢脸。所以,有些后进生就  相似文献   

8.
吴超 《教育艺术》2009,(5):25-26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前提。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能“以爱动其心,以爱导其行。”“以爱育爱,以心换心。”自然而然地学生也会爱教师,爱他人,从而创建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的班集体。多年的工作体会就是:“只要用心去浇灌,铁树也会开花”。  相似文献   

9.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发自肺腑、源于内心、不由自主的爱的教育,就培养不出富有爱心的学生。教育就是一种点燃和唤醒,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会适时、适机、适度地去激发、点燃。教师应用无限的耐心、细心、包容心、爱心、慧心去点燃学生的爱之旋律,使之奏出美妙的乐曲。锋是个从四川过来的孩子,6岁时被现在的养父母从四川领养过来,虽是  相似文献   

10.
用爱铸师魂     
<正>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爱,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爱去影响他们,用爱去教育他们,用爱去浇灌他们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质优秀,学习进步。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细心关爱,感动学生做一名问心无愧的教师,善于接近学生、关心和帮助学生。工作中,我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绝不偏心,让每个孩子都能分享到老师的关爱。课间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一起跳绳,一起踢毽子,和他们  相似文献   

11.
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但是,家长和教师对孩子深切无私的爱却往往不被他们所理解与接受,甚至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抵触情绪,导致教育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师长把爱变成了单向的输出与给予,使教育的思想与要求变成了爱的附属或附加品,“因为我们爱你,我是为你好,所以你必须按照我的意图去做”。这种爱的投入如何能得到爱的产出,结果可想而知。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多是这种以师长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春风化雨,以柔克刚,让孩子在这沉重的爱下埋没了自我…  相似文献   

12.
爱是教育理念不变的主题,爱是构成教育结构必备的元素,爱是进行教育沟通最有效的方法,爱是解决冲突的唯一武器……每个学生说起爱来都能头头是道,可是真正付诸行动的却不多,以至于经常有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一点爱心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以为我们总是用那些纯之又纯,高之又高的理念去教育学生,没有教育他们学会爱自己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3.
夏青 《辽宁教育》2003,(10):27-28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在这个时期所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常常会对其一生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所以,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在这方面,我有几点较深的体会。1.爱是促进学生思想转化的巨大动力。近代教育家夏硏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特级教师王企贤曾对向他取经的人说:“要说有什么经验,其实很简单,它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所教的学生。”无数成功的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级…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经验,使我体会到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社会、学校、班级等的各种活动和事件,不失时机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身心素质教育。 1.开展丰富多彩的入学教育。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精力旺盛。学生亦是如此,只有当他热爱自己的班级,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以饱满的精神去学习,去工作。 当学生刚刚迈进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的时候,我们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遵守校规、校纪、知法守法的说教,更要有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爱长春,爱中华的“五爱”教育。有了对同学之爱,就少有争斗;有…  相似文献   

15.
王立华 《中国培训》1999,(10):49-49
技校生,常被认为是“萝底橙”———挑剩的;技工教育,也常被认为是“次等教育”。作为技校班主任,我不能让学生背上这个包袱,不能让学生自认为低人一等,应以朋友之情,父母之心对待他们,引导他们……一、理解技校生“差”,并非差在智力上,而是差在文化基础知识上,差在自我管理约束上。他们既自尊,又自卑,很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却又很难管住自己。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天才。”基于这种观点,我总是以积极的态度,热情的语言去鼓励他们,赞扬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把对学生的爱告诉他们:爱他们的纯洁…  相似文献   

16.
我已经连续当了十年高中班主任,回顾这一段工作经历,除了备尝酸甜苦辣以外,也颇有些体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毫无疑问,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对所有的学生都充满爱心。但我刚开始当班主任时,却无法全心全意地去爱那些所谓的差生,面对他们的顽劣,往往生出的是厌弃之心。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要转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首先要了解他们、爱他们。和他们交知心朋友。因为“爱”能沟通老师和“学困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成为师生之间取得信任的纽带和桥梁。通过“爱”的情感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去启迪学生的心扉。使他们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从而提高转化工作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学生,不理解爱,不知道如何接受和表达爱。他们常把周围的人对他的爱,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不加珍惜。我希望能够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引导学生们去理解、去体会、去感受周围的爱。知道珍惜别人的爱,也不吝啬自己的爱。让充满爱的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9.
曾有人这样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经验让我深深地明白: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特点倾注爱心,用心去关爱他们,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总是抱怨学生对计算机学习没有兴致,只知道上网玩游戏、聊天.家长烦恼,老师生气,殊不知这种情况正说明了教育工作者工作中的失误,没有能够激发和培养出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调动他们的求知欲,驱动他们去探索、发现,让他们感觉乐在其中,使他们爱学、乐学、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