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素质教育实施和推进几十年,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却在持续下降,根据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运动技能自动化、运动兴趣的激发、体育态度、锻炼信念的条件不成熟,阻碍体育素质教育思想目标的达成。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及其价值作用的体现,才能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加强体育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提高运动技能的教育、指导大学生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与较强体育锻炼意识,使大学生形成有计划的体育锻炼习惯,最终使体育锻炼伴随大学生并贯穿于工作、生活的一生,实现终身体育。  相似文献   

3.
三人制篮球正逐渐风靡我国的街头和校园篮球场,逐渐成为极受人们喜爱的运动方式之一,尤其是在高校的课余体育活动中,三人制篮球已经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运动锻炼方式.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促进大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其运动能力、培养其运动习惯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三人制篮球作为备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采用能否促进大学生的运动习惯与能力的发展,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选取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两个篮球选项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三人制篮球在高校体育选课中开展的意义从实验的角度进行了探究,认为三人制篮球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有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开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1,17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大学生特质考试焦虑的现状及其与运动锻炼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总体上大学生特质考试焦虑处于中等水平;有运动习惯的大学生的特质考试焦虑低于无运动习惯的大学生;有多种运动、球类运动、跑步运动习惯的大学生的特质考试焦虑均低于有跳绳运动习惯的大学生;保持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的运动量,以及每周少于3次或每次少于30分钟运动量的大学生的特质考试焦虑低于无运动习惯的大学生。表明长期规律性运动能够缓解考试焦虑,且受运动类型、运动量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选择渭南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大学生运动习惯与健身运动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降低大学生健身运动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良的运动习惯可以增加大学生健身运动中的风险,要降低健身运动风险,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掌握运动保健知识,并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培养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增强体育意识,提高运动能力,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心理因素是大学生健身习惯形成的主要内在因素。文章分析了健身习惯形成的心理过程,指出健身需要、健身动机、健身兴趣、健身态度是大学生健身习惯形成的驱动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形成健身习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体育舞蹈是一种国际流行的融体育、艺术于一身的运动。它能起到培养、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运动水平以及进入社会后在复杂条件下能独立自主锻炼身体的终身受益作用。当前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已全面实施,而高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和体育事业的重要环节,向我们提出了如何通过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计划迅速接轨的问题。通过对体育舞蹈的运动特点的分析,将体育舞蹈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可激发大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可培养大学生完善的人格,同时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习惯和意识。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关系社会总体健康水平,从对一所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情况看,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耐力、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肺活量、体重指数等指标均不容乐观,达标者比例较低。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成因较复杂,统计分析并未显示体育锻炼习惯和运动兴趣等因素对其有显著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总体评价趋于良好,但多数学生平时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反映体育课与学生锻炼习惯之间的弱相关。高校体育课教学应强化"在场",发挥体育课对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86):137-138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激励式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当前的大学生都是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进行激励教育时应该把握网络时代的特点,使现代大学生能够接受激励式教育,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课余体育活动是在校大学生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使学生锻炼不辍,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习惯直接影响了体育教育的质量,兴趣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推动力,而习惯是学生长久发展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和习惯,对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大学体育的现状,通过文献综述法分析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的手段,旨在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进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山东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运动兴趣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不到54%,近半数学生对体育的健身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大学生对健身类、健美类、娱乐类和球类活动比较感兴趣,而对田径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不大.  相似文献   

14.
运动兴趣再认识与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运动兴趣及其相关概念的分析可知,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需要经历运动兴趣、运动爱好以及运动成瘾三个不同的阶段,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生理和锻炼行为特征。不加区别地统一运用运动兴趣来概括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三个阶段,不仅不符合体育自身发展规律,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导向上的混乱,不利于新体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余暇体育作为一种运动休闲的体育,它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科学的闲暇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文体生活.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规律和锻炼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闲暇体育锻炼,大学生也不例外。好的闲暇运动习惯是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深远意义。文章在抽样调查和分析山东理工大学学生闲暇体育锻炼的目的、兴趣、资金投入及锻炼的时间和形式等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闲暇体育积极性、增加闲暇体育的形式与内容及提高学生的锻炼质量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年轻的群体,当前体育运动在广大大学生中非常普及,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目前大学生只注重了锻炼本身,忽视了与运动相关的科学知识,形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对身体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湖南省普通大学生运动习惯的现状调查,试图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使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相似文献   

18.
浅论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提出,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终生身体)的意识培养,应关注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多渠道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应积极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和欣赏体育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使之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运动兴趣的角度分析了学生养成运动习惯与运动意识的最基本要素,并从成就感、认同感、适宜的运动负荷、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兴趣和需要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学风从广义上来讲,它包含了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关于从事学术和学习活动的管理制度和精神风貌;从狭义上来讲,我们可称之为大学生学风,它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内在思想活动和外在行为表现[1]。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与班级优良学风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其所在班级优良学习风气的形成,而一个班级优良的学习风气将会为大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