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总施氮(尿素)量60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抛栽杂交水稻穗部性状、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减少基肥、增加分蘖肥用量能增加有效穗数;减少基、蘖肥增加孕穗肥用量使穗长、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及穗粒数增加,但抗倒性能下降;减少基、蘖肥增加粒肥往往会导致减产。各处理中,以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粒肥为3:2:1:0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1526kg/hm2,较对照增产20.43%,达极显著水平。因此,抛栽杂交水稻氮肥施用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粒肥以3:2:1:0为宜。  相似文献   

2.
节水灌溉模式下,不施氮肥能够明显提前成熟,不同氮肥用量对新麦19的生育进程没有明显影响.成穗数在氮肥用量大(12~20 kg/667m2以上)时较高,在氮肥用量少(8 kg/667m2以下)时较低;穗粒数在氮肥用量8~16kg/667m2时较高,不施氮肥的处理穗粒数最少;千粒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施用氮肥能够明显降低新麦19的黑胚率和秕籽率.全程施氮量为16 kg/667m2(即底肥9.6 kg/667m2、拔节期追肥6.4 kg/667m2)时,产量最高、最经济.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基施氮肥用量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施氮肥用量以 91 .1kg/hm2 纯氮为宜 ,播种量以 1 1 2 .5kg/hm2 为宜 ,小麦产量达 8380kg/hm2 。  相似文献   

4.
粳稻新品种产量与产量性状的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常规粳稻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为粳稻育种实践中选择相关性状提供信息.采用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方法,对2011年河南省粳稻新品种区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最终效应(绝对值)为:穗总粒数>千粒重>穗长>公顷穗数,穗总粒数、穗长均为正效应,千粒重、公顷穗数均为负效应,公顷穗数通过穗长、穗总粒数对产量的间接负效应较强.穗数每增加1万穗/hm2,增产31.03 kg/hm2;穗长每增加1 cm/穗,增产203.17 kg/hm2;穗总粒数每增加1粒/穗,增产20.46 kg/hm2;而千粒重每增(减)1g,产量减(增)71.55 kg/hm2.模拟得出稻谷产量8 265~10 125 kg/hm2的产量结构为:公顷穗数316.48~323.15万穗/hm2,穗长17.63~18.89 cm,穗总粒数119.21~147.07粒/穗,千粒重22.35~24.82 g.在高产育种实践中应以增穗总粒数和穗长、适控总穗数、保千粒重为主攻方向,各产量因素优化协调是实现粳稻高产目标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诸葛菜的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施氨水平,为沿淮地区诸葛菜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五种不同施氮量尿素(0 kg/hm2、110.00 kg/hm2、143.33 kg/hm2、176.67 kg/hm2、210.00 kg/hm2),测定诸葛菜的生长指标和产量指标.结果:不同氮肥处理间诸葛菜的株高、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二次分枝、秸秆干重、全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和籽粒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余指标未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诸葛菜的株高、根颈粗、二次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及秸秆干重均呈现增加趋势,而全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产量等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结论:沿淮地区诸葛菜施氮水平为176.67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796.67 kg/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探讨了龙峰生物有机肥对夏玉米灌根施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用该肥灌根具有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增加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单株叶面积、果穗长度和穗粒数,提高产量等作用且效果显著.使用方法简便、经济、环保、见效快、效果佳.单位面积产量较对照增加480.00 kg/hm2~1 492.50 kg/hm2,增产幅度达5.29%~16.45%.  相似文献   

7.
秧龄、播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新两优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秧龄、播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杂交中稻"新两优6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龄、播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栽插密度 (B)>秧龄 (D) >氮肥运筹 (A) >播种量 (C).本试验四因子的最优组合为A2B1C3D2,产量为15208.50kg /hm2.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了Zn、B微肥配施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用量的Zn、B配合施用对油菜都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但产量并不是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以基施硫酸锌 1 0kg/hm2 和硼砂 1 2kg/hm2 效果最好。Zn、B配施的增产原因主要提高了千粒重 ,而对角果数、角粒数无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沿淮地区麦茬直播播期对"绿旱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25日-7月5日范围内,随着播期的延迟,"绿旱1号"的株高、生物产量、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及经济产量均降低,而千粒重、经济系数呈先升后降趋势;因播期推迟,导致减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在6月15日之前播种的处理较对照减产幅度较小,6月22日以后播种的处理较对照减产幅度达17.9~43.9%。因此,"绿旱1号"在沿淮地区麦茬直播要尽可能在6月15日之前播种,提早播种对增加产量有显著效果,一定要避免在6月29日后播种。  相似文献   

10.
运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对粳稻新丰6号在2014、2015两年黄淮流域粳稻区试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产量结构特征及高产栽培措施,为明确成产的关键因素并充分挖掘其高产潜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新丰6号的产量与结实率、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呈较强正相关,但与穗总粒数呈微弱负相关;回归分析得出各产量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结实率(0.598 0)千粒质量(0.545 0)有效穗(0.528 2)穗总粒数(0.405 7)穗长(0.1148);最终效应为:千粒质量(0.5244)结实率(0.5181)有效穗(0.3107)穗总粒数(-0.1964)穗长(0.101 0).该品种的理想产量结构为:穗长16.835 cm,有效穗315.714万/hm2,穗总粒数152.524粒,结实率81.571%,千粒质量26.191 g,期望产量可达10 707.310 kg/hm2.在栽培实践中,应确保在有效穗达到320万/hm2的基础上,加强中后期水、肥、化控管理,促成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使它们在高水平上协调优化,实现该品种的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1.
1、生菜的N、P、K含量与生育期有一定的关系,不论氮肥施用情况如何,生菜生长的前后期体内N、K的含量均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P则没有明显的规律;2、施肥后较短的时间范围内,生菜体内N、P、K的含量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而生菜生长的中后期,体内N、P、K的含量与氮肥用量之间则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油菜素内酯提高小麦萌发期间抗盐性机理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验确定0.1mg/L BR为盐胁迫下提高小麦抗盐性的最适浸种浓度;在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0.1mg/L BR浸种的小麦胚芽鞘长度、地上部分高度、根长、根数、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均明显高于同等浓度NaCl处理的清水浸种的小麦;地上部分膜透性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对烟草根系施用5种配方肥料,并分别检测烟草移栽前、后20,40,60,120 d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比较研究了不同肥料对烟草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烟草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等数量均比不添加有机肥的处理(N0处理)呈增加趋势;其中,50%无机氮+50%有机氮处理(N3处理)能显著增加烟草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真菌、细菌、霉菌数量分别达到2.46×10^5,2.96×10^8,2.95×10^4个/g .在烟草种植中,施用50%无机氮+50%有机氮的有机肥有利于提高烟草根际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氮肥用量对生菜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生菜产量 (Y ,Kg)与氮肥用量 (X ,Kg)之间呈二次曲线相关 ,相关方程为Y =1916 .311+ 72 .489X - 2 .46 7X2 (r =0 .96 8) ;理论上氮肥用量为 14.76Kg(纯N)时 ,生菜可获得最高产量 2 45 4.1Kg ,在此试验基础上 ,提出了生菜配方专用肥方案 ,其N P2 O5 K2 O含量为 2 9 4 11。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定期取样杀青烘干化验分析的方法,探索在不同N,P,K营养条件下白肋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糖、氮、烟碱等化学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总糖、还原糖随生长期推进呈增加趋势,而总氮、蛋白质呈下降趋势;随施N量增加各生长期的总氮、蛋白质、烟碱增加,而旺长、成熟期总糖和伸根、旺长前期、成熟期的还原糖下降;随施P量增加各生长期的总氮和伸根、旺长前期、成熟期的蛋白质、烟碱增加,而旺长期的总糖、旺长前期的还原糖和旺长后期的蛋白质、烟碱下降;随施K量增加各生长期的总氮、烟碱、蛋白质下降;N,K对总糖和还原糖,N,P对烟碱、总氛、蛋白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烯效唑对小麦籽粒氮素含量的影响,氮肥总用量为主处理,烯效唑干拌种浓度为副处理,主副处理各设四个水平。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后,籽粒中蛋白氮与非蛋白氮含量及最终的蛋白质含量表现一致。在不施氮与低氮水平下,表现为40mg/kg>60mg/kg>20mg/kg>0mg/kg;在中氮与高氮水平下,表现为20mg/kg>0mg/kg>40mg/kg>60mg/kg。相关分析表明,非蛋白氮含量急剧下降阶段即蛋白氮含量急剧上升阶段的蛋白氮与非蛋白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花后10d开始籽粒蛋白氮与收获后籽粒蛋白质含量也显著相关性。因此,烯效唑处理提高了籽粒中的非蛋白氮含量,从而有利于籽粒蛋白氮的合成,进而影响籽粒最终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盆栽试验,以圆叶菠菜为材料,研究氮肥用量对菠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使菠菜的生物量提高了16%~63%,但增长量并不与氮肥用量成正比。硝酸盐含量却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升高,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逐渐增强,但硝酸盐含量并没有随着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增强而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