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郁达夫(1896—1945)是一个有争议的人。30年代至今,不少人对郁达夫的印象不外是颓废、感伤、耽于醇酒妇人等等。对于郁达夫晚期流亡海外的所作所为,尤其是他在新加坡办刊办报的不凡经历,却很少有人知晓。事实上,郁达夫不仅是一个文学家,也是一个具有高度爱国精神的抗日志士。他在海外利用报纸这一特殊的斗争工具,在宣传战线上殚精竭虑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在海外办报并写下的大量政论已使他成为一个真正无私无畏的宣传工作者。在郁达夫被日寇残忍杀害50年后的今天,回顾他在海外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研究他独特的编辑思想,对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郁达夫也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去年上海图书馆新入藏了一批郁达夫的亲笔书信,这是华东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室林艾园同志捐赠给该馆的。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他的手札的发现和入藏于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生长于吴越民间,吴越民风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吴越民间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使他的小说充满乡间田野想象,表现出对乡村社会伦理的主观偏爱;吴越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使他注重表达两性和谐的家庭生活,而吴越民间疏离政治的生存之道使郁达夫笔下的人物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向往宁静悠远的乡村生活,这使他的小说呈现出明显的吴越民间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刘鹤 《新闻实践》2011,(5):75-76
与郁达夫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相比,许多人对于他的新闻副刊编辑事业知之甚少。透过历史的纱幕,拨开20世纪30至40年代中华民族的苦难之门,文学家郁达夫在远离故土的新加坡,将生命陨落前最后的光华献给了祖国抗日救国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5.
创造社时期是郁达夫文学旅程辉煌的第一站,而其间的编辑工作则是他文学活动赖以展开的舞台和生命依托.正是凭借所编报刊的助力,创造社才异军突起,成为"声势凌驾同时的各种文学团体之上"①的文坛生力军,创造社元老之一的郁达夫也由此只手雕塑了自己新文学大师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由于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他的诗名,《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出版)便成为一本颇受欢迎的书。编者为搜集、编订此书,“历经三十年”之辛劳,出版社编辑又“作了详尽的核对、校正”,但书中仍有不少失误之处。如:  相似文献   

7.
《新闻天地》2011,(6):1-1
志存高远的人,当然是追寻自己的追寻。但是,自己追寻的是什么?怎样去追寻?的确是很多人一辈子难以确定的事。人生追寻的目标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时代文化、潮流和需要的产物。而适应当代文化、潮流和需要应运而生的代表人物.往往都是这个时代的少年追寻的目标。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理性过滤,而是凭着青春的追求和冲动,去走和他们所崇拜的人一样的路.做他们同样的事。西班牙巴萨罗那足球俱乐部的中场核心球员哈维,在1992年5月巴萨罗那球队到英国的温布利球场进行欧洲俱乐部杯决赛的时候.一定要求与两个哥哥同往.看他最崇拜的巴萨罗那队的比赛,但哥哥以他年龄太小而没有带他-b。因此,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到温布利球场去。他苦练足球,后来终于成为巴萨罗那队的中场核心,并率领西班牙国家队在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为西班牙第一次夺得世界杯。而后,在今年的5月28日,他又和队友一起,在伦敦温布利球场击败曼联队.为巴萨罗那队第四次夺得欧洲俱乐部冠军杯,成为光耀世界的明星。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读者,大都知道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这个大名,晓得他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的健将,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而对郁达夫还是一位卓越的文艺编辑家就不甚了然了。我因参加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的缘故,接触到一些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我国现代文艺资料,翻阅了一些当年的书刊,对郁达夫的编辑生涯有了个梗概的了解。对于这位与郭沫若齐名的伟大的文化战士和爱国者,我是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文艺运动的主将之一、伟大作家郁达夫,于1945年8月29日在苏门答腊西部巴爷公务被日本宪兵绑架残害,殉难至今整整四十周年。当时他只有四十九岁。郁达夫早年留学日本,二十年代初与郭沫若、成仿吾共组“创造社”,在上海出版《创造月刊》。三十年代与鲁迅合编《奔流》。著有小说、游记、文艺评论等。抗日战争后他从武汉到了海外,受聘于新加坡《星洲日报》,主编副刊《晨星》,并兼晚报《繁星》和日报星期刊《文艺》编辑。还担任过《繁华日报》、《星槟日报》、《星洲日报》半月刊、《星光画报》等多种报刊的副刊编辑。他说:要在南洋建起一座文化中继站来,不遗余力地宣传抗日。在他编的副刊上,几乎每天有他写的政论和杂文。在前后半年多任《星洲日报》代主笔时,每隔一两天写一篇社论,综述国内、国际形势,分析敌我力量对比,鼓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主张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作家郁达夫在新加坡的三年多时间,已经成为政论家、新闻战士了。近几年来新加坡有几位学人从各报馆、图书馆的微型胶片搜集发掘他的佚文,也发现他不止是用笔写作来战斗,而且以行动团结广大侨胞和文化界人士支援抗战。这里发表的一组资料,是郁达夫的侄女郁风同志提供的。  相似文献   

10.
正到达新加坡1938年岁末,郁达夫应新加坡《星洲日报》之邀,偕大儿子郁飞和妻子王映霞,从福州启程,乘海轮经香港前往新加坡,到《星洲日报》工作。他在那里短短几年中,写下许多散文、杂文、文艺评论和分析时局、促进团结抗战、反对分裂倒退的政治评论。其实这只是郁达夫当时去国的一个原因,另外还有其他原因。郁飞后来回忆道,他父亲于此时应聘去新加坡《星洲日报》,是出于国内政治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以其独具个性的文学题材与创作风格风靡一时,并由此成为五四新文学诞生之后毁誉参半、颇有争议的作家。人们可能熟知他作为文学大家的一面,但不大知晓他作为教育者的一  相似文献   

12.
在写作生涯中,象郁达夫这样对地方志投入了如此巨大而持久的热情和精力,在现当代作家中乃是极其罕见的.作者试图阐明郁达夫对地方志的大量阅读、援引利用,事实上有力地培养了他对一方土地上人民生活、地理形态和历史渊源的准确感知.而后者恰恰是近年来广为认同的人文地理意识概念的真实命意.  相似文献   

13.
巴人、郁达夫手稿捐赠授奖仪式于1984年12月15日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等同志、以及巴人家属王克平、华东师大林艾园先生出席了仪式。顾廷龙馆长致词,他说巴人和郁达夫都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人从二十年代起投身革命文艺工作,在文学创作、翻译和文艺理论研究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在印度尼西亚历史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现代作家郁达夫先生遇难五十周年,在回顾作家坎坷悲壮的人生历程之际,我们发现,他与灿若群星的“五四”新文学社团的许多作家一样,又是一位优秀的编辑.郁达夫先生将他丰富而颇具特色的编辑实践凝结成了近30篇如“编辑余谈”、“编辑者言”、“发刊词”、“编者按”、“编余杂谈”等文章,是中国现代编辑史上弥为珍贵的资料,对当今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亦不无启迪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杭州孩儿巷98号住着一位钱姓的老人。钱姓的73岁老人苦守着一幢旧宅和几十家中外媒体关于老人与旧宅的报道。钱姓的老人说,他的爷爷是郁达夫的诗友,郁达夫说他家的老宅是陆游客居京城临安时的旧址。于是,在几十家媒体语焉不详的描述中,孩儿巷98号被确认为陆游的故居。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在翻译领域也颇有成就.郁达夫的翻译活动以摘译、编译、译写及译评为主,由于其严格的选材标准,全译的数量并不多,包括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文论在内只有30篇左右(散见于其创作中的译诗、译文除外).他主要撰文介绍西方文学家,并积极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为中国学习和引进西方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爱国的新闻工作者。郁达夫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一九三八年末,为宣传抗战,郁达夫应邀到新加坡,服务新闻界,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因日寇侵占新加坡而开始了到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流亡生活。在这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他担任了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华文报纸《星洲日报》三大副刊(日报副刊《晨星》;晚报副刊《繁星》和《文艺》星期副刊)的编辑工作,兼编《星槟日报》文艺副刊和《星光画报》文艺栏,接编《星洲日报》的《教育周刊》副刊,还一度代理过《星洲日报》总编辑,以后又主编英国当局在新加坡创办的《华侨周报》。这三年多里,郁达夫前后发表了时评政论、文艺评论和杂文、随笔等四百多篇。  相似文献   

18.
回想自己三十载编书生涯,起步纯属偶然。20世纪70年代末有幸参加《鲁迅全集》注释,开始关注鲁迅和郁达夫的友谊,又进而关注郁达夫其人其文,发现郁达夫留下不少关于鲁迅的文字,有回忆,  相似文献   

19.
许哲军  骆长源 《大观周刊》2013,(1):25-26,28
本文采用了新颖的散文化论述方式,并以电视纪实片段作为重要论据,以郁达夫在东南亚的工作和生活为背景,生动论述了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郁达夫为了民族解放、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不懈斗争的伟大情操。  相似文献   

20.
书架     
《出版广角》2012,(5):92-93
《春风沉醉的晚上》作者:郁达夫著版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版定价:28.00元提要: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精选了郁达夫的《银灰色的死》《沉沦》《春潮》《茑萝行》《青烟》《春风沉醉的晚上》《秋河》《十一月初三》等文章。因它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非常高的成就,固被称作是优秀短篇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