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首次用扫描电镜研究了农杆菌与小麦悬浮培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含复合诱导成份的特殊共培养条件下,农杆菌能识别和大量附着到小麦悬浮细胞表面,并形成大量的纤维丝。还揭示了共培养过程中,农杆菌与小麦细胞相互作用的空间关系以及植物细胞壁、细胞状态与农杆菌附着及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共培养中农杆菌与烟草、花叶芋相互作用的差异.在烟草幼苗叶盘、茎的断面,观察到大量的细菌附着。它们通过菌体与细胞壁紧密接触、或通过纤维丝连接附着到烟草的伤口表面。类似的附着现象在花叶芋茎段表面也观察到.农杆菌能以与在烟草中相同的附着方式附着到花叶芋幼苗茎段伤口表面,特别是对维管束内及维管束周围的组织具有最大的亲和性,大量地附着到茎段维管束区域,但不能附着到叶盘断面的叶肉细胞上.  相似文献   

3.
根癌农杆菌B6S3和T37菌株Ti质粒T-DNA基因(TiT-DNA)在向日葵基因组中的导入与表达,不仅使转化细胞产生特殊的基因产物,并且使之能将D-乳糖作为唯一碳源利用和对某些代谢类似物(BUdR)具有抗性,此外还影响宿主细胞一系列生理生化活动。在无激素和含激素两种培养条件下,向日葵TiT-DNA转化系与相应正常系在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其同工酶基因的表达、蛋白质的种类及比例、游离氨基酸库等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转化系内,有关冠瘿碱生物合成的前休氨基酸具有较高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 (选修 )P .61对“工程菌”的注释为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 ,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一般称为“工程菌” ,如含有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 ,含有抗虫基因的土壤农杆菌菌株都是“工程菌”。笔者认为 ,所举例中含有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属于“工程菌”这种说法欠妥 ,应改为“如含有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菌株” ,这样 ,才能与后一句即含有抗虫基因的土壤农杆菌菌株都属“工程菌”相对应。对“工程菌”解释的商榷$贵州省遵义县第三中学!563100@鄢世加  相似文献   

5.
以籼稻的成熟胚为实验材料,经过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探索研究不同浓度激素和潮霉素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以及农杆菌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最适宜愈伤组织分化的6-BA浓度为2.0 mg·L-1,分化率达82.3%.潮霉素最佳浓度为30 mg·L-1时可以完全抑制愈伤组织的分化.该实验以杂交水稻的亲本籼稻不育系15S为材料,建立了农杆菌转化的体系,以期获得转PEPC基因的籼稻亲本,为杂种优势利用和生理育种的结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介绍了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提出了好几个问题,现对有些问题作如下解答: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对环境友好的生防细菌防治三七疫霉病,通过高温处理、稀释涂布法分别从三七健康及患病植株根际土壤分离了21和16株可培养细菌,并以对峙培养法分别筛选到6和7株拮抗菌株,上述13株拮抗菌株经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结果表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有较丰富的可培养细菌,而患病植株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中的拮抗菌株较丰富,表明健康植株与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的拮抗细菌丰度发生了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B1的抑菌带宽达8.5mm,具有一定的潜在生防价值。  相似文献   

8.
肝癌微环境中肝星状细胞活化及Stefin B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癌微环境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与Stefin B表达情况。采用不同浓度TGF-β_1(5、10和20 ng/m L)、不同浓度肝癌细胞条件培养液(25%、50%和75%)以及TGF-β_1与肝癌细胞条件培养液混合的方法分别处理HS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SMA和Stefin B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TGF-β_1与肝癌细胞条件培养液分别单独作用或共同作用时,HSC的α-SMA表达均升高且细胞出现活化,细胞增殖能力均增强;Stefin B在TGF-β_1单独作用时表达下调,而在肝癌细胞条件培养液单独作用及TGF-β_1与肝癌细胞条件培养液共同作用时显著升高。结果表明:肝癌微环境能够促进HSC活化及Stefin B表达。  相似文献   

9.
以我市生活垃圾富集区土壤样品为筛选材料,对纤维素降解菌进行富集培养、刚果红筛选培养,获得能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在此基础上,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复筛、产酶试验、酶活测定,最终筛选出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生物学鉴定,包括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与芽孢染色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这种细菌能使纤维素类废弃物和以生活垃圾为碳源的发酵培养液中还原糖的含量显著增加,从而实现在降解生活垃圾中的应用。该项目的研发和实施不仅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形成,促进城市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探讨体外条件下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培养、纯化及鉴定的方法。取新生3~5 d的SD大鼠处死清洗后,采用Ⅰ型胶原酶、胰蛋白酶联合酶消化30 min,细胞悬液过滤离心后,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悬浮细胞,1 h后重新接种,重新接种2次,最后接种于L-多聚赖氨酸铺底的培养瓶中;采用骨骼肌肌动蛋白(α-sarcometric actin)免疫荧光方法鉴定骨骼肌细胞。肌卫星细胞培养5~6 h后开始贴壁,48 h完全贴壁,之后细胞进一步增多并相互融合,逐渐按一定方向呈有序排列。当细胞增殖至70%密度时,有融合趋势,加入分化培养基培养48 h后可形成多核的肌管,行免疫荧光染色,90%以上的细胞α-sarcometric actin染色阳性,证明培养的为骨骼肌细胞。  相似文献   

11.
以洋葱和大蒜作为试验材料 ,研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典型分裂相 ,发现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 ( 4℃ )大蒜在各期的典型分裂相较多 ,便于学生在镜下观察和绘图。同时 ,改进染色方法 (用 0 .2 %龙胆紫染色 )易于染色体的辨认。作者认为以大蒜作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 ,用 0 .2 %龙胆紫染色 ,实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Th17细胞和Treg细胞是CD4+T细胞的新亚群,在分化发育、功能发挥的过程中受到Th1型、Th2型效应细胞以及自身分泌产生的细胞因子的调节,参与自身免疫、感染、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Th17/Treg细胞失衡在许多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Th17和Treg分化发育和功能发挥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进行阻断或加强,可以上调或下调Th17细胞和Treg细胞在疾病中的表达,以用于疾病的预防和诊治.  相似文献   

13.
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用于治疗各种外伤、病理损伤、组织缺陷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和遗传疾病等.两类主要的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分别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可用于各种医学实验,几乎涉及所有医学范畴,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是干细胞应用上还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对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适当的总结概述.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眼柄神经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产卵前罗氏沼虾眼柄的神经分泌细胞胞质,能观察到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在高尔基体的生成面和成熟面均有许多高尔基小泡,核膜仅在部份区域有核周腔增宽现象,对产卵后罗氏沼虾眼柄的神经分泌细胞胞质,能观察到线粒体和许多大小不一的泡状结构,但没有观察到高尔基体,核膜都有明显的和不同程度的核周腔增宽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血细胞的特点,为新生儿脐血细胞参考值调查及新生儿健康情况提供资料.方法用Sysmex K-4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51例脐静脉血及50例成人静脉血,并作统计分析,性别间、组间比较采用均数的t检验.结果发现新生儿脐血细胞测定值不同于新生儿末梢血测定值,在男女间MCV、PLT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RDW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脐血细胞PDW、MPVR、及P-LCR在剖宫产组、胎吸组与顺产组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脐血细胞参数是一组特殊资料,反映了新生儿在宫内的发育状况,并与不同分娩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太阳能电池的利用可为人类社会提供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综述了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太阳能电池的种类:(1)硅太阳能电池;(2)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3)有机物太阳能电池;(4)纳米晶太阳能电池.从材料、工艺与转换效率等方面讨论了它们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对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受生物化学与生物力学微环境的广泛影响,且前者研究较为深入.生物力学因素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也有重要影响.力学因素通过调控干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引导干细胞骨架重排,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影响干细胞的铺展、迁移、取向等行为,进而调控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生物力学因素对干细胞影响的研究工作,综述生物力学因素对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进展,为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光度分析中产生的人为误差进行了分类 ,并提出了相应的消除措施  相似文献   

19.
Carl Ludwig Schleich (1859–1922) was an anaesthetist and a surgeon who for the first time emphasized the role of neuroglia in brain function. In an era that was dominated by the idea that neurons alone were functional units of the nervous system and that glial cells were a mere glue holding neurons in place, Schleich insisted that glia had a prominent functional role to play. He suggested that interactions between neurons and glia were so strong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brain as a neuron-glia system whose performance is dependent on both the cell types. Today Carl Ludwig Schleich is considered the forgotten ancestor to a new breed of neurobiologists, the gliologists, who specialize in working on these neglected cells of the nervous system. Though outnumbering the neurons and occupying almost half the volume of the brain, glial cells have been given little importance in textbooks of neurobiology and are very often cursorily mentioned in discussions related to brain function. Glial cells deserve a better deal, for over the years a lot of evidence has accumulated to prove that they perform a wide spectrum of functions. This is the first of a series of articles that aims to update students on what is known about glia today. I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glia and their origins. The following articles will deal with each of the glial sub-types and their function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