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朝以来,布依语中出现大量的近代汉语借词。这些借词主要的语音特点有:声母方面,见组、精组细音字先后腭化并出现了尖团合流;知组、照组合流后出现了塞擦音;全浊声母已经清化;塞音、塞擦音中出现了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韵母系统与《中原音韵》音系中的韵母系统接近,但部分与桂北平话读音相近;塞音韵尾已不存在,后一阶段带舌根鼻音韵尾的借词除了-a、-o外都并入了舌尖鼻音。声调方面,前一阶段的借词经过布依语声调系统的改造,按调类进行匹配,后一阶段的借词正在按调值匹配朝调类匹配转变。汉语借词的近代层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次层,早期借词来源于桂北平话,晚期借词的源头是明清时期形成的西南官话。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绥宁县有湘语和赣语等多种汉语方言。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的今读音大部分是一致的.都有o类音、a类音和e类音;u类音是绥宁赣语果摄韵独有的语音形式;绥宁湘语东山话果摄字基本读a类音.与绥宁其它汉语方言和周边方言都与众不同。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韵今读o类音是中古以后的历史层次。今读a类音和u类音是中古之前的滞古层次。a类音和u类音之间具有音变关系;e类音是受通语影响的外来层次。  相似文献   

3.
布依语中的舌面擦音有两种来源一类是布依语固有词从原始台语中继承下来,一部分来自汉语借词。舌面擦音在第三土语中有塞擦化的倾向。软腭擦音在布依语中有些方言有舌根擦音的对应形式,这两类音是一种互补关系,不形成对立。软腭擦音在第三土语中还有脱落或在后高圆唇元音前读唇齿擦音等现象。布依语中的舌面擦音和软腭擦音在各方言中虽然读音差异较大,但对应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4.
常宁方言中知二、庄组字与知三、章组字分立;精组洪音字与知二、庄合流,精组三等字颚化;知三、章组字大部分读舌面塞音,在前高元音前与精组细音字合并,在舌尖前元音前与知二、庄组字合流;见组细音字与知三、章组字合流,在前高元音前与精组细音字合流。常宁方言中舌面塞音的出现是后起的,是为保持二、三等韵分立的一种手段,见组细音字与知三、章组字合流是尖团分立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押以中古音为参照探讨陕西紫阳县方言韵母的演变情况,总结其韵母演变规律,发现紫阳县方言韵母从总体上看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可将紫阳县方言归入西南官话中,但其韵母与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点相比又体现出同中有异的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古果咸山宕摄一等端见系字的合流问题;古遇摄合口一等端系字、三等庄组字、臻摄合口一等入声端系字、通摄合口一等入声端系字、通摄合口三等入声端知系字合流,且出现文白异读现象;古假摄开口三等端系字、咸摄开口三四等入声端系字、山摄开口三四等入声帮端系字出现文白异读现象;通摄唇音字与曾梗摄合流;山摄开口入声三四等帮端系字白读为[e];古宕江摄开口见系入声字的今读韵腹高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列出织金县汉语方言的同音字汇,认为它具有成渝片以及黔中片汉语方言地理的典型特征;也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特征,止、蟹摄唇音字和牙喉合口音字的韵尾-i有丢失现象,如陪赔phε21、煤梅霉眉mε21、肥fε21、葵khuε21;宕、庚摄合口洪音字的主元音有高化的现象,如黄xoη21、矿khoη”、澎poη21.  相似文献   

7.
最近整理出版的清朝土默特契约文书是研究清代内蒙古晋语历史的珍贵材料。其中保存的别字现象反映了当时内蒙古晋语的一些特点:声母方面,来自中古的知庄章组与精组字合流,读精组音;韵母方面,深臻摄合流到曾梗通摄;声调方面,舒声调与入声调基本不混,舒声调之间无规律可循,反映了书写别字时不关注声调的异同。这些文书最早写于200多年前的雍正年间,但从内蒙古晋语人口迁移历史来看,这些现象应出现于明代后期或明末。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常熟话中,存在一组舌叶音声母[??~h??/?]。此组舌叶音声母主要来源于中古知组声母三等字和章组声母字。常熟话中该组舌叶音声母有着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以政府驻地虞山镇为代表的中部区域,该组舌叶音声母普遍存在;在市域南部,则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完全合流为一组舌尖前音声母[??~hs?/z];而在市域西北,[?]组声母只出现在深、臻、曾、梗摄的开口三等知、章组字和山摄合口二等庄组、臻摄合口三等知、章组字,其他的中部实读[?]组声母字在该区域则皆读[?]组声母。  相似文献   

9.
中古入声韵字在《五方元音》中失去入声韵尾,作为一种独立的调类,与相应的阴声韵合流叠置,改变了传统韵书入声韵和阳声韵相配的格局,体现了入声演变的一种格局、趋势。通过对《五方元音》入声韵字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讨论入声在近代汉语中的消失归并。  相似文献   

10.
常州话里中古匣母的今读音类型主要有四种。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常州方言中零星存在的读[犂]的匣母字,应是上古音的保留;匣母读[]为中古音的南方变体;今读[w]、[j]、[]的现象,应是受后面韵母中的韵头(或韵腹)或主要元音的影响,属于同化现象;今读为[h]是浊音清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合阳县位于关中东部黄河西岸,其方言则可归入中原官话汾河片.该方言典型的文白异读包括: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送气/不送气:古假摄三等麻韵字今读低元音/高元音;古宕、梗摄舒声字今读阴声韵/阳声韵;止摄合口三等字今读齐齿呼、撮口呼/开口呼、合口呼.  相似文献   

12.
横县平话中的韵随调转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横县平话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古的一个韵母,在今横县平话中随着声调的不同而有单元音和复元音两种不同的音质。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韵随调转现象。横县平话的韵随调转现象只出现在止、遇两摄字中.止摄,又只限于开口字和今已变成开口的微、尾、未三韵的合口唇音字。在这个范围里的止摄字,凡今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四调  相似文献   

13.
隆回雨山方言属于南部湘语区.中古牙音在雨山方言中没有发展为舌面前音,而是读如舌叶音.这是由于见组向知章组靠拢,与其合流而产生的.知章组在宋元时期受高元音(i、y)的影响颚化成舌面前音,并向着卷舌音的方向发展,期间经历了舌叶音这一阶段.近代见组声母发生颚化,产生了与知章组共同的语音条件,因而与知章组合流,发展为舌叶音.隆回雨山方言中见组声母现正处于舌叶音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有关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方言古果摄、效摄一等字的今读,学界存在单元音和复合元音之争。文章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出发,对古果摄、效摄一等字在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方言中的今读问题进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大埔方言果、效摄一等字韵母确为复合元音ou而不是单元音o或滑音ou。  相似文献   

15.
与毛诗即《诗经》音系比较,三家诗异文表现出共同的韵部系统特点,反映汉代齐鲁方音特征:脂、微相混;歌部细音与支部细音合流,与脂微相近;鱼部一部分字读入麻,与歌戈合为一部;侯部三等与鱼部合流;侯部一等与幽部合口合流;幽部开口与宵部合流;后鼻音韵尾在中元音后演变为前元音韵尾,前鼻音韵尾在低元音后弱化或脱落;入声韵尾有大量的弱化和脱落的趋势。三家诗异文反映的语音特点,既有方音变化的性质,同时也有历时音变的性质,它们演变趋势很多地方代表汉语语音历史音变的趋势,因而可以与利用其他材料研究得到的结果相印证。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中古合口韵读为开口韵的角度,管窥山西方言声母对韵母的制约和影响。晋方言中,合口读为开口的主要有以下韵摄:1.唇音合口字读为开口较为普遍,但果合一、通合一、合三唇音字仍保留合口的读法;2.中古遇摄泥来二母合口字读为开口占大多数;3.部分方言点疑影喻合口字合流读为开口呼。山西方言合口韵读为开口是声母对韵母影响所致,声韵调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导致语音演变的内部动力,是除接触式音变之外的又一个重要的音变解释。  相似文献   

17.
桂北平话效流二摄的合流与汉语语音史上的两次元音大链移是分不开的,这两次链移的不彻底是二者合流的主要原因.另外,桂北平话效流摄特殊的发展类型也使其层次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8.
少数中古梗、曾摄字,如“肯”“孕”“贞”等,今天普通话读“人辰”韵,这不符合语音演变的一般规律。其原因有语用和音理两方面,语用方面有:由古代的说话音、方音发展成为今音;古形成一义异读,今唯读其又音;受声符字或同声符的形声字读音的感染而产生今音;等。音理方面有:发音的省便;音系的简省。  相似文献   

19.
词汇借用过程中,对借出语合格而借入语不合格的形式要进行音系修补,插音是其中一种很重要也最为普遍的修补策略。汉语中英语借词的插音现象可以分为辅音丛插音和音节尾插音两种。文章以音节尾插音为例在OT理论建构基础上,运用制约条件的层级排序对汉语中英语借词的插音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得知插入中性元音[i]是插音最好的选择,中元音[ ]较常见,高元音[u]则次之。  相似文献   

20.
合阳县位于关中东部黄河西岸,其方言则可归入中原官话汾河片。该方言典型的文白异读包括: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送气/不送气;古假摄三等麻韵字今读低元音/高元音;古宕、梗摄舒声字今读阴声韵/阳声韵;止摄合口三等字今读齐齿呼、撮口呼/开口呼、合口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