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没什么可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张志公先生说:“‘作文太难,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写’这是很多中学生常常说的话。”学生为什么会感到没什么可写呢?笔者以为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对作文感到“头疼”,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什么可写”。针对这一点,老师们下了不少功夫,想方设法组织各种活动来丰富同学们的生活。其实,同学们的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有学校的、家庭的,还有社会上的,有亲身经历的,也有看到、听到的,怎么能说“没什么可写”呢?然而,“没什么可写”确实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问题在于同学们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看到、听到的生活现象缺乏真正的理解。一个生活现象(包括人、事、景、物),你不理解,不  相似文献   

3.
记得一次作文课,我要学生写《暑假生活片断》的作文,同学们都反映没什么可写。其实,四十多天的暑假生活,可写的东西肯定是很多的,只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罢了!又有一次我要学生写农村生活见闻,他们说遇见的都是鸡毛蒜皮一类的小事,没有什么可写。于是便启发学生认识、理解、感  相似文献   

4.
<正>学生一上习作课,就感到为难,感到头痛,大有"谈作色变"之感,最主要的问题是感到没什么可写,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学生习作假、大、空的现状,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对矛盾要得到妥善的解决,需采取一些措施,抓住主要矛盾,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精神生活,并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一、观察生活,诱发兴趣大多数学生平时没有认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没有抓住生  相似文献   

5.
提到作文,如果班里有不少学生说“没什么内容可写”“不懂从何下手”,那么这就需要教师深刻反思了。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当作文成为闭门造车的“应试作文”“教室作文”时,学生视野狭窄,自然写不好作文。只有让学生热爱生活,写“生活作文”,才能真正让他们爱上作文,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6.
观察在于尽量地有所发现王金香面对作文题目时,很多学生经常感到没什么可写的;还有些学生虽然认为有东西可写,但拿起笔时又忽然觉得要写的内容很模糊,难以写清楚。对于这一现象,老师们不无慨叹: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太窄,缺乏作文素材。但若把作文题材缩小到学生已有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 ,小学生作文最苦恼的是“没有什么可写”。其实并非真的没什么可写 ,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 ,不善于获取和积累作文素材。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作文 ,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什么文字”。仔细体会 ,我悟出一些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一、教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人的生活。解决“没有什么可写”的最好方法是教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 ,同时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告诉学生在观察时多想想“为什么?”。这样观察仔细了 ,脑子里留下的东西就多了 ,这就是作文素材。比如 :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要引导…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 ,许多学生怕作文 ,有人一到作文就感到头痛。为什么怕作文竟成了学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呢 ?究其原因是学生感到作文没什么可写 ,没章法可循 ,更无兴趣可言。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以说促写 ,使学生不怕作文我们知道不善于作文的学生多 ,而不善于说话的学生少 ,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的机会很多。而“说”和“写”实为近邻 ,“写”只不过用笔、用文字来“说”而已。因而我在作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一般作文课前几天 ,将题目或材料交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用心…  相似文献   

9.
范贤群  余伟 《课外阅读》2011,(11):348-349
众所周知,作文在中学语文里和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合称“三大板块”,地位极其重要。作文是衡量中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和提高中学的写作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作文教学。提起中学生作文,社会上颇多批评,普遍认为“写作水平低”、“不会写东西”。中学语文教师感到难教,教了这么多年,也还解决不了“作文难”的老大难问题。学生感到难写,每次教师一出题布置,学生们便望题兴叹,感到无从下手,找不到材料,无话可说,没什么可写的。“生活中每天无非是吃饭睡觉”。所以他们的作文或东拼西凑,没有中心;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的最大尴尬是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理由是"没什么可写"和"不知道怎么写"。觉得"没什么可写"是因为学生没注意到自己的生活,其实写作不必舍近求远,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内心世界、科学自然等,皆为素材。"怎么写"的问题需要动用一些技巧,比如制造悬念、营造误会、顺势翻转等。  相似文献   

11.
日本学者认为,学生能否从生活中发掘素材并适当选材,是作文教学的一道难关,跨越了这道难关,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学生惧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感到没什么可说,没什么可写。其实写作素材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学生没有意识到。针对这种情况,有的学者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归纳起来,进行分类,制成作文题材表,以提示学生发现题材。题材表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说话、写作中,有些学生为什么感到“没啥可说”“没啥可写”呢?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注意观察生活和积累材料,常常是“身在宝山不识宝”,对自己身边  相似文献   

13.
比较法作文教学初探山东省平度市职教中心迟玉平作文教学历来被视为语文教学的难点。由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要在写作中得到体现,所以作文教学的过程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和运用,又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会作文,感到“没什么可写”.除缺少生...  相似文献   

14.
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有材料可写。据调查,有的学生“感到没有材料写”,有的“感到有话写不出来”,这说明“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是造成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抓好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小练笔积累这三方面的积累工作。  相似文献   

15.
提高中学生写作质量,一要加强德育认识,提高思想水平;二要扩大生活面,培养观察能力,解决“没什么可写”的问题;三要结合课文和学生写作实践,传授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文俊 《现代语文》2008,(7):132-132
提起作文,学生常感到“没什么可写”,“无话可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和积累材料少,或有材料不善于调动有关,但主要原因是缺乏联想和想象。而在作文教学中,联想和想象能力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写作必不可少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来提高作文水平。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衡量小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然而,不少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痛,觉得没什么可写。那么,学生感到作文难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呢?教师应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不少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痛,觉得没什么可写。在同学中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作文难,作文难,提到作文我心烦。那么使学生感到作文难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生对写作文感到头痛,因为他们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观察,不善于观察社会,不会从生活中去挖掘写作素材的缘故.《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要求之一:"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作文,往往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原因是“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缺乏作文素材,没米下锅,当然难以成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没有文字的自然界巨著。只有让学生阅览这部书,才可以摆脱作文时感到“两无”的窘境。原《光明日报》社记者、报告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