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联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对联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中职语文课中进行对联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将对联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诵读对句中了解知识;引导学生先填补对联,后尝试创作。  相似文献   

2.
对联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对联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中职语文课中进行对联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将对联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诵读对句中了解知识;引导学生先填补对联,后尝试创作.  相似文献   

3.
对联艺术是一种浓缩的语言艺术,雅俗共赏,生生不息。正因为如此,将对联艺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不但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变得凝练生动,创新和审美能力得以提升。一、运用对联生动导入新课恰如其分地运用导语,往往能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如果能巧用对联,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本文从教学实践中挑出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关的几种对联,例说如下。  相似文献   

5.
朱波 《林区教学》2012,(9):30-31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思想是:"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并强调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资源还包括课外学习资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联,作为一种浓缩的艺术,它被称为文学小品,艺苑奇葩,"诗中之诗",将对联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对联,是一种喜闻乐见、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文学形式,语文教师恰如其分地选取对联,恰到好处将其介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不仅可以浓厚语文课堂的“语文昧”,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纵横拓展,谈古论今,提高语文素养。现以阅读教学的几个环节和作文教学的几种表达形式为宇,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理应在教学中加以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导语进行渗透,可激发学生兴趣;在语文教学的分析中渗透,可引导学生思维;在改善课堂教学总结中渗透,可提高概括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可使文章美起来.总之,学习对联,不仅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其文学审美品味.  相似文献   

8.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几年来,很多省市的高考题目都涉及对联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让学生感受民族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将对联引入语文课堂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下面谈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运用。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和凭借。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只有当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学生才会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极其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联即属对,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诗词歌赋都要以对联为基础。对联特征明显,不难学习掌握。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对联有感性认识,首先要求学生从所学过的诗文中,  相似文献   

11.
一、对联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依据 两语相对,应用性极广的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古老的文学样式。虽然目前语文教学大纲对对联知识并未作学习规定,教材也未把对联知识作一种文体知识进行介绍,参考资料中也不重视对联,中学语文老师也较少提及对联,但这并不表示对联不重要。我认为中学生学习对联知识很重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讲对联用对联、教学生写对联更为重要。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2.
对联教学DE点滴体会黄文光美工专业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作为服务于这个专业的语文教学,不光是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的能力,还要提高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比如撰写对联,这是美工人员常遇到的事。关于这方面的教学,我的粗浅作法是:一、...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是指学生的自学能力,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这个条件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他们制定针对的教学措施,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精神观念或者是对语文的一种感悟,它对语文同样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出发,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小学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两行文字”——对联,是中国汉语言文学丛林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枝奇葩。这种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正与当前语文教学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琴瑟和鸣。不仅如此,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在中学语文试卷中时常能见到对联形式的题目,而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对联艺术,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实际行动。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联到底还是较为生疏的。那么如何将对联引入教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培养爱联兴趣,激活语…  相似文献   

15.
“两行文字”——对联,是中国汉语言文学丛林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枝奇葩。这种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正与当前语文教学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琴瑟和呜。不仅如此,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在中学语文试卷中时常能见到对联形式的题目,而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对联艺术,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实际行动。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联到底还是较为生疏的。那么如何将对联引入教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阐述拟写对联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与研究,提高学生对对联的学习与使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学样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短小精悍,能表达复杂的内容,说明深刻的道理。近年来,对联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它可以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对联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一直是个盲点,鲜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联,故学生对对联知之甚少。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学样式进行渗透教学,就显得十分必兽.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改革倡导初中生应该在生动情境中愉悦、真切地感知与理解语文知识,以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并推动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及情感的快速发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有趣、逼真的教学情境,也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与体悟知识,有利于语文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一、利用朗读营造教学情境阅读是初中生获得语文知识与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利用阅读教学可增强学生的语文素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 ,教育者往往围绕“应试”这一目标 ,将语文教学模式化、框架化 ,热衷于搞被“歪曲化了”的标准化训练 ,结果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表现力 ,使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比较尴尬的困惑境地 ,忽视了能力的提高。而在现代化社会里 ,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能力培养的过程 ,而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即听、说、读、写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 ,光靠课内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根据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的特点 ,只有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起来 ,才可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教学是重点教学内容,阅读是学生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语文课程的教学,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为学生进入高年级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本文概括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