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牛     
牛是与人类最贴近的动物之一,牛与人类的生产息息相关,与人类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从古代到现代,牛伴随着人类一路走来,成为人类最忠实的伙伴之一。在农村,牛耕田减轻了农民劳作之累,牛拉爬犁或拉车解决了人们运输和交通之难,牛还可以帮助人们拉磨、车水等等。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农业发达地区,牛耕田、  相似文献   

2.
失血的森林     
邱贤 《生态文化》2008,(2):53-55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以牺牲森林来换取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森林对人类恩深泽厚。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就没有人类今日的辉煌。人类在不同地域、不同生境发展进程中,对森林的破坏却是共同的,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例外。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生产手段的进步,对森林肆无忌惮地破坏日益加剧,甚至到了疯狂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生态道德是人类为保护自身的生存环境,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它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它不仅是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走向更高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内涵包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李健 《现代企业文化》2011,(15):103-104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辩证互动的。一方面人对于自然具有主体性、能动性,自然则是被动的、消极的;但另一方面自然界对于人类又具有根源性、制约性。人类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可以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在被开发利用时也从人类那里获得了再生能力,从而使自然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之中,但是人类对自然的无限度索取使得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确实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但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已渐渐的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5.
李健 《职业圈》2011,(15):103-104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辩证互动的。一方面人对于自然具有主体性、能动性,自然则是被动的、消极的;但另一方面自然界对于人类又具有根源性、制约性。人类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可以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在被开发利用时也从人类那里获得了再生能力,从而使自然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之中,但是人类对自然的无限度索取使得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确实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但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已渐渐的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6.
江北  黄源 《职业圈》2011,(3):18-20
王雁为人类健康苦干十五载,艰辛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开创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7.
王雁为人类健康苦干十五载,艰辛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开创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研究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从局部转向人类整体,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从国家利益转向人类整体利益,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征从零和博弈转向了非零和博弈,人类社会发展的使命是实现人类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梁海 《文化学刊》2010,(4):13-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文明经典的语义表征,与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同源异流、和谐共生。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益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丰富并补充了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内容属性。  相似文献   

10.
《克拉拉与太阳》是日裔英籍小说家石黑一雄获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推出的一部以人工智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模糊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严格界限,将机器人与人类共置于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后人类时代,作品采用“非人类”叙事,以克拉拉这一独特的机器人AF视角观察后人类时代高度发达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挑战与问题。该文旨在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克拉拉与太阳》中的叙事艺术,石黑一雄通过独特的叙述视角、叙述声音、不可靠叙述、陌生化叙事、概念隐喻等手法,探讨爱与人心、自私与欺骗、阶级、人类命运等文学中的永恒主题,警醒人类思考科技进步带来的人际疏离、伦理道德、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学刊》2008,(6):4-4
引言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与创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客观世界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的规律,在于发现新的现象、新的物种,创建新的理论和学说;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新的工具、工艺与方法,用以改造客观世界,实现人类自身确定的目标。 科学技术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它改变了整个世界,也改变着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交往方式,人类从此进入信息化时代.但是对于互联网的安全性,人类也不容忽视.加强新时期的网络管理工作,为用户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十分重要,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学共同体源于歌德的世界文学理念,继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化想象和诗意精神,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学关怀。文章以全球化时代背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文学共同体构建的必要性,阐述中外文学中的共同体理念,并以古代、中世纪、近现代、当代为时间脉络梳理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示共同体理念在文学中自古有之。并尝试探讨文学共同体理念下的文学创作,指出当代文学创作要立足世界格局、文化自信、科技进步与当代价值引领。该文以文学共同体理念研究世界文学,以期拓宽文学研究渠道,并以文学共同体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15.
人类创造了形形色色的文化,而文化又改造了人类自身。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文脉,亦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人类的历史证明,惟其文化,才是各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才是各国的立国之本。文化是人类的生命线,失去文化,将使人类倒退到愚昧而野蛮的黑暗时代!纵观世界史,有多少个民族因文化的衰落而终归消失,又有多少个强大的国家因文化败坏而亡国!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间交流互鉴不可或缺。只有相互尊重包容、广泛交流互鉴,人类文明才能愈加璀璨辉煌。在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对自身建设发展实践经验以及对世界大势等诸多因素的深刻把握与认知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四个“共同倡导”为主要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类现代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给出的又一中国方案,其摒弃了零和博弈、文明冲突等思维陷阱,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落实落地,将对全球和平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古今中外的许多民间传说或哲理思想都认为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个无比美好的黄金时代,只是到了后来人类文化才开始退化。数百万年来人类一直生活于小型的"狩猎-采集者"社会,亲缘选择、直接互惠、间接互惠、网络选择和群体选择是确保社会存续的合作进化机制。约1.1万年前全新世来临之后人类社会规模开始迅速扩大并导致上述5种机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在科学、技术和艺术等非规范性文化可能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道德、礼仪和宗法等规范性文化却可能出现退化。进化博弈论不仅能够解释人类文化退化的历史过程,也能解释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光谱两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马平 《生态文化》2013,(5):42-44
人们在鞭挞不人道、不道德的恶人恶行之时,往往斥之为“禽兽不如”,称之为“简直就是牲口”。笔者以为如此比喻有辱动物,因为面对曾经是人类朋友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以及人类饲养的牲畜和家禽——人类应该自愧弗如,无地自容。远古人类与其他动物一样,靠猎捕兽类、鸟类、鱼类,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2013年提出至今已有十年,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中,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系架构不断成熟和完善,也随之形成了一整套理念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具备坚实、广泛的国际话语基础,国际传播从业者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更高效能的传播,就要紧密围绕这些理念进行叙事创新,包括议程设置、传播模式、选题策划、分众化传播策略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更为广泛的国际共鸣,具有更强的国际话语权和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正时代是不断进步发展的,人类对于物质、经济的追求更是不知疲倦,而工业发展显然是人类追求物质经济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严重的冲击,各种环境破坏现象使得人类开始意识到控制工业文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据此,我国美学研究者便提出了生态美学的观念,该观念基于马克思哲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