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5,22(4):54-55
Ⅰ物理部分 [器材]长木板(一端有定滑轮)、长方木块(一端有栓线用的小环)、铁架台、米尺、秒表、三角板、细线、重物、天平。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教材“研究滑动摩擦”学生实验,其目的是“研究摩擦力跟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个实验的器材有刨光的长木板,刨光的小木块、弹簧秤、砝码、砂皮、毛巾.在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时,需分别将毛巾、砂皮等铺在长木板上,然后让小木块在上面滑动.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棉布、毛巾等本身会发生移动或打皱,因而实验效果不太理想,为此我们建议作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3.
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一个"子弹打木块"的模型,即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以速度v0从左端滑上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上,如图1所示,最后小木块与长木板一同向右运动(相当于子弹未穿出木块的情况)此过程由于小物块m滑上长木板受到向左的摩擦力逐渐减速,长木板受到向右的摩擦力逐渐加速最终达到共同速度,这一模型存在如下四个结论.一、无论动摩擦因数u大小如何,最终速度恒为  相似文献   

4.
方法一:只用一只弹簧秤,测定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a.步骤。①如图1,先将小木块用弹簧秤挂起,静止时读出弹簧秤示数为F1。②再将小木块置于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秤匀速拉动小木块,记下弹簧秤示数为F2。③由μ=F2/F1计算得小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b.解析。F1=mg,F2=f,N=μmg,f=μN则μ=F2/F1c.误差分析。难以控制小木块作匀速运动,测力计示数不稳,误差较大。方法二:用一把刻度尺,一根橡皮条,粗略测定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a.步骤。①如图2,用刻度尺测出橡皮条…  相似文献   

5.
<正>一、选择题的特点下面是关于"力学"的一个选择题: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面上,一块小木块放在长方形的木板上,小木块与水平的弹簧相连,弹簧的右端固定,如果用水平向左的恒力以速度v向左拉木板,弹簧示数是F_1,则()。A.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F_1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  相似文献   

6.
一、摩擦力实验存在的问题通常"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操作为: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  相似文献   

7.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的中小学生创新思维教育活动丛书,综合能力基础训练物理(高中一年级第一册下,作者朱应春)第51页高考在线第8题:如图1所示,长L=1m,质量M=1.0kg的木板,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左端有一个质量m=1.0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20N作用于小木块,使其由静止向右运动,作用一段距离后撤去水平力F,最终小木块恰好运动到长木板的右端,已知小木块与长木板的动摩擦因数μ=0.5,g=10m/s2,求水平力F做功W为多少?解法一(运用动力学、运动学求解)分别以m和M为研究对象对它们各自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题 (2010年萧山)小明同学喜欢动手用简易器材探究物理问题.某天,他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与木块M及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方法研究与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厂甲;然后再将N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沿N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  相似文献   

9.
一、模型建构——力学中滑块模型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以水平速度v0滑上木板.木板足够长,木块和木板间有摩擦力,求木块和木板的最终速度及此过程中摩擦产生的热量.  相似文献   

10.
例1 一块足够长的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上自左向右放有序号为1,2,3,…,n的木块,每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开始时,木板静止不动,第1,2,3,…,n号木块的初速度分别是v0,2v0,3v0,…,nv0,如图1所示.木板质量与所有木块的总质量相等,最终所有木块与木板以共同速度匀速运动.求:  相似文献   

11.
为帮助小学生理解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特引导学生自制“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a.制作材料:①木板一块;②长方体木块两个(长、宽各10cm,高20cm);③粗铁丝、刻度表、指针、酒精灯、小铁钉等。b.制作方法:①用铁钉把木块钉在木板上,两木块之间的距离可...  相似文献   

12.
1自制实验一 1.1 实验目的 阐述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1.2 实验器材 薄木板、木块、铅笔两支、直尺一把、等高支架2个. 1.3 实验过程 将簿木板水平放在两支架上,把木块放在簿木板一端.用两支铅笔和一把直尺分别替代分力F1、F2和合力F,如图1所示,第一次用直尺斜向下推木块;第二次左右手各握一支铅笔(一支水平推木块,另一支竖直向下压木块)共同作用于位于簿木板上的木块,学生观察到了两种情形下力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木块前进及簿木板弯曲),从而讲清了分力和合力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相似文献   

13.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足够长的木板,以速度v0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运动,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以同样大小的速度(相对地面)从板左端向右运动,若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能在木板上滑行的位移为多少?  相似文献   

14.
实验器材:一块小磁铁两节1号电池导线若干三块小木块铁钉若干直径约4 cm的圆筒一个(可用任意材料) 30 cm漆包线小刀锤子20 cm铁丝钳子胶带纸  相似文献   

15.
1.器材 垫木两块,长木板(80 cm×9.5cm×2 cm)一块,平板铁架台两个,固定卡两个,电镀金属杆(可用铁架台上的立柱代用)两根,演示直流安培表(或小灯泡,小电铃)一只,导线若干,电池或J1202型学生电源。 2.组装 两根电镀金属杆的一端分别用固定卡固定在两个铁架台上,长木板下面两端分  相似文献   

16.
刘颢  徐细雄 《物理教师》2011,32(6):44-44
一位爱动脑筋的学生提出了下面一个问题:同学甲把一块上表面光滑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在其上表面的一端放上一质量为m的光滑木块,然后用水平恒力F把木块拉到长木板的另一端,  相似文献   

17.
题目:如图1所示,一块足够长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上自左向右依次放有序号是1,2,3,…,n的木块,所有木块的质量均相同,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开始时,木板静止不动,第1,2,3,… ,n号木块的初速度分别为υ0,2υ0,3υ0,…,nυ0,方向都向右.木板的质量与所有末块的总质量相等,最终所有木块与木板以共同速度匀速运动,设木块之间均无碰憧,试求第k号(k<n)木块的最小速度是多少? 分析与解:分析各木块及木板的受力情况可知,在整个系统未达到相同速度以前,木板做加速运动,第1,…  相似文献   

18.
小小杂技员 准备: 1.在宽20厘米、长2米的平衡木中间钉一块高10厘米的木块,做成“天平桥”。 2.在长40厘米、宽15厘米木板中间钉一块高5厘米的木块,做成“晃板”。 3.在长80厘米、宽15厘米木板(或废旧长板凳的面)中间钉一块高8厘米的木块,做成“跷跷板”。 玩法: 小班幼儿一手拿彩带,一手拿玩具小伞走  相似文献   

19.
例1如图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2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相似文献   

20.
<正>一、在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例1如图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_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_2的木块。现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_1和a_2。下列反映a_1和a_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