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199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每年组织编写“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呈送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代表并向社会公开发行,该系列报告2003卷已于近日出版。《2003科学发展报告》分9部分:“科学回顾与展望”,“科学前沿介绍”;“2002年诺贝尔奖评述”;“中国科学家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公众关注的科学热点”;“科技战略与政策”;“中国科学发展概况”;“科学家建议”;“附录”。介绍了世界科技和若干科学前沿热点领域发展态势;我国科学家做出的世界水平的突破性成果和科学工作;一些国家21世纪初的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以及中国科学院有…  相似文献   

2.
制定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基础科学规划, 必须深入分析基础研究的特点,遵循基础研究的发展规律;深刻理解科学的文化传统,培育 和弘扬科学精神,大力推进学科综合、交叉与融合,对促进我国基础研究发展、提升基础科 学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选择和温伯格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选择是制定科学政策的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无论从规模,难度和经费支持等方面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给当代科学活动以全面的支持,而必须有所选择。本文结合基础学科发展研究的需要,对科学选择理论、科学选择的评判标准、科学选择的方法,以及科学选择理论在制定学科发展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在一些工业化国家,科学选择研究已经对科学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开展科学选择的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对提高我国科学政策研究水平将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华东  王海燕  郝君超 《科学学研究》2012,30(11):1601-1606
长期以来,科学政策研究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体系,导致科学政策的决策过程缺乏有效支撑。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自2005年开始,大力倡导并积极推进科学政策研究的学科发展与建设。在美国及国际学界积极响应和参与下,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1年5月《科学政策学手册》正式发布。该文基于对美国科学政策学的建设工作的解读,介绍了科学政策学的建设过程和科学政策学的主要内容,探讨了美国积极推进科学政策学发展的启示,并提出了提升我国决策科学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仍以传统模式作为发展大科学的主要制度载体,容易抑制以大科学为基础的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所需的跨边界合作,因此,以2022年欧洲大科学商业论坛(BSBF 2022)为例,主要从俱乐部制、集聚效应和供需信息对接3个方面分析其发展大科学商业化的制度经验。分析显示:BSBF的主办单位充分彰显了国家主导特点,大科学组织主要面向其成员国进行招标采购;通过跨国采购带来大科学技术集聚的规模效益,同时带来大科学组织产业政策资源集聚;通过提供详尽的有关采购计划、投资项目、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信息,以及设立B2B/B2C会议等制度,支持实现大科学技术供需信息有效对接。根据研究发现,提出我国探索建立大科学俱乐部制度、大科学产业政策和大科学市场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元极学与现代科学结合的途径,鉴于科学发展中的几个典型事例,提出: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继承元极学符合科学发展的正确途径;元极学的唯象理论具有实用价值,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将与现代科学其它学科一起同步共进;元极不新的实验基础可能孕育着新的科学技术突破;躬身实践才能领悟、研究和丰富元极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政策的法律和历史基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介绍了美国科学政策的法律基础和历史发展。文章论述了美国科学政策植根于美国宪法赋予联邦的权威,联邦和地方、联邦政府中总统和国会之间权力平衡的转变是美国科学政策演变与发展的背景。文章对科学在联邦政府中的演进做了历史的说明,特别是对“二战”以来美国科学政策的发展做了重点介绍,并对科学在当前联邦政府中的地位做了说明。文章最后指出,国际性维度对美国科学政策的发展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8.
战后美国科学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科学技术繁荣和强盛的基础。本文以已有的研究为基础,以科学与政府关系的演变为视角,探讨战后美国的科学政策是如何纳入政府政策之中的,并概括总结了美国科学政策制度构成的四个主要要素:法律和制度环境、国家目标、科学的自主性和权力以及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1949-1950年的科代会:共和国科学事业的开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5月开始筹备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推举出科学界参加人民政协的代表,把延安和解放区经验确立为新中国的科学政策基础,将"理论联系实际"引入科学政策领域,确立了科学为工农业和国防建设服务的发展方针,开启学习苏联科学之路,并对中国科学院的筹备有所贡献.科代会选择的科学团体组织路线则使科学团体必须在相当程度上依附政府、部门与机构,从而大部丧失其自主生存空间.作者阐述了科代会从筹备到召开的过程,分析了各种因素在其间的作用和科代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以来,地球科学部先后组织了“地球系统科学战略调研”、“地球科学部‘十一五’发展战略”、“中国与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现状比较与资助战略分析研究”、“国外科学基金地球科学学科资助规律研究”等课题,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国际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我国地球科学的特点、现状及与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差距。这些课题是“十五”战略与政策研究基础的延续和深化,吸取和整合已有的战略研究成果和资料,深入分析各类资助数据反映的政策内涵、各类项目资助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启动地球科学“十一五”规划提出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到:“我们不仅要从科学理论上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而且要从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各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方面来确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要把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周密的科学解释,为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科学学在中国前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科学学在中国体制化前的有关历史渊源和思想基础,提出对中国科学发展途径看法的代表人物以及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等对科学的组织推动作用,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后对科学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科学装置发展战略研究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基础科学局组织的大科学装置发展战 略研究小组经广泛深入的研究之后形成的政策建议报告简本,主要包括大科学装置在国家发 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现阶段我国大科学装置发展战略的构想等内容,重点论述了我国大科学 装置发展中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爱因斯坦的思想看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以爱因斯坦的思想为出发点,研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哲学是科学之母,科学在正确的认识论指导下发展,相反,科学的发展又促进哲学的发展;更进一步,思辨不仅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而且被认为是包括科学理论在内的一切理论思维的本质;科学与哲学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5.
1.数理科学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 1.1数理科学的学科布局与特点 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数学、力学、天文、物理四大学科。研究领域既涉及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基本问题,也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数理科学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还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思想、方法和手段。数理科学向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广泛渗透和移植,促使一系列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其研究成果在推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数理科学研究的问题不但是重要的前沿科学问题,也涉及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科学问题。数理学科具有的这些特性,使其在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了化学科学的发展目标和.优先领域,并围绕着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出了关于人、财、物等科学资源的配置以及资助政策。  相似文献   

17.
大科学装置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平台,其建设主要在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受到国家目标的影响。作为我国大科学装置典型代表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SSRF),其概念提出、预制研究、立项、建造和后期优化等环节都紧密结合国家目标,在推进科学研究、发展高新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学教育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学教育正处在发展的鼎盛时期,重建科学教育和科学精神似无必要。其实不然,由于科学教育过分注重灌输科学知识,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使科学教育价值迷惘,科学精神迷失;同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长期不融,形成了人类发展的异化,重建科学教育,培育科学精神,实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当代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建委20周年为契机,于2006年5月25—26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21世纪科学前沿与中国的机遇”高层论坛。论坛的宗旨是,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研讨21世纪科学发展趋势与前沿,分析中国科学自主创新的机遇,交流科学基金组织发展经验,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促进基础研究发展的战略与措施,推动科学基金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61-1772
 著名科学学家、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1922-1983)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周年了,但他的学术影响持久而广泛。普赖斯以科学计量学的开创性贡献而著称,而其成就却根源于厚实的科学史基础和科学学理论底蕴。从其整个学术生涯和发掘出来的鲜为人知的科学学主题论文看,普赖斯继承和发展了贝尔纳的科学学理念与范式,深化和拓展了科学学理论与方法,其贡献主要是:阐释了科学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基于此提出和论述了科学学的外延式多学科定义,科学学作为二阶主题的学科性质,以及由定量分析、理论模式、政策与管理研究三部分所组成的科学学结构;强调科学学的数据基础与定量研究,在科学学的范式下把科学计量学由科学的历史统计转向主流的引文分析,又从科学的网络分析推断科学图谱的革命新阶段,反过来又将定量揭示的科学发展指数规律和分布规律,归为“研究的研究”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加上一国科学产出占世界的份额与其GDP份额成比例的规律,总称为普赖斯三定律,从而丰富了科学学的理论空间;从科学学理论的视角阐明科学政策应当建立在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科学的本质及科学与技术的差异和关系作为科学政策的基本依据。普赖斯生前不仅依据科学发展的倍增期缩短的趋势,预见到中国科学发展将会更快,而且非常关注中国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发展,给予热忱帮助,寄予莫大期待。令人欣慰的是,在他辞世后的30年间中国科学迅速崛起,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亦成为世界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活动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