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来信     
尊敬的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喜欢将自己所发表的文章及时剪贴在剪报本上,一来留作纪念,将文章集中存放,便于珍藏;二来通过存阅,便于翻看学习,激励自己发奋写作。但是,令笔者头痛的是投寄出去的文章因为没有及时收到样报,自己既不知道稿件是否被报社采用,也不知道何时被采用,因此,收集见报文章常感困难。现在,一些地方报刊为了节省经费,有的不但不给作者寄样本栏编辑:杨彩霞报,而且连给作者的稿费都省了,严重挫伤了业余通讯员的写稿热情,打击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笔者认为,报刊给发表文章的作者邮寄样报也是加强通联工作的一项具体措…  相似文献   

2.
平时,我接触一些基层通讯员,他们普遍反映说自己投寄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稿件,结果竟连一篇也没有采用。原因何在?主要是稿件质量不高。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采写的体会,谈谈粗浅看法,愿与同仁们共勉,以求共同提高。 首先,要写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比较典型、突出的东西。 我们知道,报刊、电台、电视台所采用的稿件就是要有新闻、信息价值。那么,什么样的稿件才能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稿呢?1.及时体现党的路  相似文献   

3.
初学写稿的通讯员,当能写出质量不错的稿件,并被报刊采用后,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针对栏目投稿。经常看报的人知道,各报都设有许多栏目,比如:党团生活、读者来信、大家谈、城乡新事、市场漫步……等等。报刊上设置栏目,主要是让读者按栏目选读自己爱看的文章;通讯员、记者便于按栏目投稿;编辑便于对稿件归类处理。因此,通讯员就不应忽视按栏目投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多改出好稿     
有些初学者写新闻报道,不重视在稿件质量上下功夫,而只图写得快,希望报刊电台能早日采用自己的最新消息。其实这样做,达不到稿件被采用的目的。 对一些有意义的突发性新闻应该快写快邮发,其他内容的新闻报道,写成稿件后要冷处理,重新进行修改,再寄报刊电台。这样,稿件被采用的可能性就会大些。 文学评论家何其芳在谈修改文章时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如何修改新闻稿呢?  相似文献   

5.
梁前刚 《传媒》2000,(6):9-9,8
新近,新闻出版署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报刊摘转稿件管理的通知》,我以为这是很及时的,很有指导意义的。认真落实《通知》要求,切实加强报刊摘转稿件的管理,不仅可以促进报刊出版秩序的规范,而且对提高报刊质量,将起到重大作用。 笔者感到一些报刊在摘转稿件时出毛病、  相似文献   

6.
敝人萌生“爬格子”念头以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去年在与近50家报社、杂志社的文字交往中,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兹择其要者,略表于后,以求共识。一、稿子见报时间问题凡“爬格子”者,无不希望及时知道自己的稿件能否被采用。而笔者的体会是,许多稿子寄出后,被“审判”的时间过长。以笔者去年已见诸报刊的150余篇拙稿为例  相似文献   

7.
编辑对通讯凤的大量来稿有个筛选问题;在一稿不多投的情况下,通讯员把稿件投给哪家报刊,也有个筛选问题。 一般来说,通讯员钟情的因素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喜欢把稿件投给能及时给通讯员寄样报样刊或剪稿的报刊。这是因为,95%以上的通讯员都制作了“被采用稿件剪贴本”,这是通讯员的写作成果。一旦遇有日后调动单位、重新安排工作或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是用得着的。二是喜欢把稿件投向稿费发放及时的报刊。稿费是通讯员劳动成果的价值体现,这是对通讯员劳动成果的尊重。再说,如今寄稿件要贴邮票,信封信纸要自己购买,写篇稿子费用也不少。稿费发放及时,可以贴补再投入。三是喜欢把稿件投给编辑处理稿件相对较快的报刊。编辑部不压稿,做到好稿优先上,这自然是通讯员的共同愿望。四是喜欢把稿子投给通联工作好的报刊。通联部门能与通讯员广泛联系,广交朋友,能经常就通讯员写作方面的问题给予指导,对通讯员提出的适当要求,能尽可能给予满足。这些都能增强通讯员给报刊投稿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笔者到基层采访,常听到一些通讯员抱怨说自己的投稿很少被采用。其实,对任何一家媒体来说,只要是好的稿件好的线索,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不惜一切,想办法搞到手,抢先发。那么一些通讯员的稿件没有被采用又是为什么呢?笔者从通讯员的来稿中发现,经常不见报的稿件关键是文章空洞,没有鲜活的事情。像是总结材料、工作报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文章被刊用,作者总是高兴的。然而,也有例外:文章发表了,作者却很不痛快!我最近就收到了这么几笔没头没脑的稿费:其一、不知汇款者为何家报刊;其二、不知自己的稿件发表在何年何月何日的报刊上。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业余作者,从1976年至今,有371篇稿件被报刊采用。在写稿中间,自有甘苦,其中一个苦恼就是不少稿件发表后得不到样报。而目前,不少新闻单位为了节省开支更不给作者寄赠样报。我觉得这实在是有弊无益。稿件发表后给作者寄样报,好处颇多:其一,便于在作者和编者之间建立起感情的桥梁,从而赢得广泛的作者群。报刊能否办好,在很大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说,文章被刊用,作者总是高兴的。然而,也有例外:文章发表了,作者却很不痛快!我最近就收到了这么几笔没头没脑的稿费:其一、不知汇款者为何家报刊;其二、不知自己的稿件发表在何年何月何日的报刊上。有的报刊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稿子一旦刊用,寄稿费的  相似文献   

12.
作者不能都订阅所投稿的报纸和杂志,有些报刊又不给文章作者邮寄一份,他们很难看到自己被采用的文章,有的作者收到稿费单后,只能凭此得知自己的稿件被某新闻单位采用了。至于是哪一期报纸,哪一天的什么节目用的?编辑作了哪些改动?就不得而知了。为了看到自己发表的文章,他们只好写信给编  相似文献   

13.
“择优用稿”,这是报刊编辑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对编辑人员的起码要求。许多报刊也都向读者作了这样的承诺。然而,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颇难,例如“择‘友’用稿”就是常见的现象之一。笔者也是一家报纸的编辑,平时也常收到一些熟人和朋友的来稿。朋友送寄稿子来了,觉得质量差不多便予以刊用,不然总认为从感情上说不过去,也怕相处多年的朋友埋怨或者说三道四。工作之余,笔者也常给兄弟报刊写点稿子,其中,往往自己感到一般化的稿件,寄给了熟悉的编辑朋友,有时也被采用了;相反,自我感觉良好的稿件,直接寄给了编辑部,一般…  相似文献   

14.
文科学报由于版面、页数、字数、期刊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加之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总量迅速膨胀,更新急剧,有独创、有新意的文章层出不穷,变化了的情况使学报不可能及时地将所有有学术价值的文章提供给读者。其结果,必然是使一些稿件“等候排队”,而另一些稿件则被退回。这里,姑且不说“等候排队”的做法与当今世界上的科学的发展、时代的潮流是多么不协调不合拍,即便是在那些被退回的稿件当中,  相似文献   

15.
仁义 《传媒》2000,(6):1
本期梁前刚同志关于报刊摘转稿件认识误区的文章很有针对性。一家报纸发了一篇好稿,其他报刊进行摘转,无可非议。一篇稿子的摘转者众,说明此稿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或内容独特,或能引起轰动。在一些文摘类报刊,或报刊的文摘版上,我们经常可以读到短小精悍、质量上乘的摘转稿。但在稿件搞转中也有一些不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16.
通讯员、作者和一般读者撰写的报道、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总是希望报社、杂志社能够及时地给他们寄去样报、样刊。这个要求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因为:一是作者能在报刊上发表一篇报道文章,总是付出了一定的劳动代价,这特别对于初学写稿的人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及时地给作者寄去样报或样刊,说明报社、杂志社没有忘记作者的辛勤劳动,对作者也是精神上的鼓励。二是有些文章发表后,作者一时还不知道,寄去样报或样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起了一个用稿通知书的作用。三是便于作者作剪贴留念。全国有那么多的报纸、杂志,读者、通讯员不可能全部自费订阅,寄了样报或样刊,可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笔者喜爱写新闻报道,也被一些报刊不时采用。然而,令人忧虑的是,有些文章发表以后,经常有报社“漏发”稿酬的情况。试举一例。去年6月2日,笔者在本市某报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几个月后一直未收到稿费。写信询问,仍无音讯。区区一笔稿费,也许不足挂齿,然而某些报社对待作者劳动成果所抱的不甚负责的态度,却令人不快。收不到稿费原因也许有多种多样,即使因疏忽而漏寄,至少也是报社工作人员不应有的一种工作作风。作为通讯员或作者,失去几元钱稿费是小事,而失去了对报社的信任却是非同小可的,这也许是那些“漏发”稿费的同志所不曾想到的。几年前,上海解放日报曾刊登“查漏启示”:凡被该报采用发表的稿件,如超过一定时限未收到稿费,通讯员或作者均可写信询问,报社总编办公室将给予认真负责地核查,并及时补寄稿费。“查漏”活动的开展,不仅查出了报社在寄发稿费上存在的漏洞,增强了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也大大提高了解放日报在通讯员和读者中的信誉。这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1994,(4)
不能刊登这类文章近来,有的报刊上刊登了在押犯或劳改犯的文章,文章内容大都是忏悔性的,也有犯人谈自己的人生观和往日的家庭生活,其言凄凄,确有读者。但是,从法律角度看,报刊不能刊登这类稿件。我国法律有明文规定,对于反革命分子,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每年都有百余篇文字稿件见诸报刊。但稿件被采用后常因得不到样报(刊)而深感头痛。时下,一些报刊在创刊之初邮样报(刊)。时间稍长就再也不邮了,只等汇来稿酬后(通常是3个月后),我才能得悉稿件已早被采用,尔后按汇单中标明的报刊名称(汇款人)和期号,先到当地邮电部门去咨询此报刊的订阅者,然后再托熟人去上门查找。我县属全国特困县,报  相似文献   

20.
干任何事情都必须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真理。写稿也不例外。写稿特别是新闻稿件从实际出发。一是应从报刊的实际出发。报刊是各种各样的,报刊上所设置的“栏目”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写作之前,务必经常研究报刊,看哪种报刊特别是哪种栏目比较适合自己写稿,或比较容易刊发稿件,这样,写稿才有针对性,也就比较容易刊发。二是从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