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十运会看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演变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以及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不断发展与完善,裁判评分的客观性和规则的可操作性不断加大,规则对难度动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比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对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进行研究,可以看出:"高、难、美、新"已经成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技术特点;难度技术是影响最后得分的主导因素,追求高质量的难度动作将是未来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未来的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将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突出个人技术风格。同时,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给我们留下了反思和启示,如何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国际健美操2009版规则变化特点及竞技性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版国际健美操竞赛规则对部分评分内容及时间、场地、裁判职责等进行了修订,新版规则凸显了项目的艺术特色、加大了错误动作的减分力度、调整了难度动作价值,对成套动作质量规格与艺术表现要求更高.未来竞技健美操运动将更强调动作完成的精美度、难度组合的高新度、展示配合的默契度、编排设计的创新度,并追求技术与人文的融合渗透,全面展示竞技健美操的艺术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际田联对田径竞赛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作不断的许多有意义的修改,旨在使田径比赛的合法化和制度化更趋完善和合理,也是提高和发展田径运动竞技水平的需要之一.《规则》不仅是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和有关竞赛工作人员的执法依据,是为广大观众提供的评价竞赛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规则》的所有精神,集中到一点,在于尽可能地使运动员在机会均等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赛出水平,比个高低.“机会均等”是相对的,而不均等是绝对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如此.首先,笔者肯定并维护《规则》的合理性、权威性.在不断学习《规则》和裁判实践过程中,提出“弯道分道跑竞赛机会不均等”这一问题的探讨,以寻求竞赛机会的进一步均等.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竞技健美操规则变化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竞技规则也不断发展变化。每一次规则的修改都会给竞技健美操的发展带来重大变革。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2001-2004年和2005-2008年的国际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探讨了新规则变化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试论女子竞技体操裁判评分的自由裁量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法理学角度阐释了体操裁判自由裁量权的含义与特征;从规则的不完备性、规则确认的自由裁量和规则与事实对接等三方面分析了体操裁判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依据;从证据确认、事实认定和规则适用三方面论述了体操裁判评分自由裁量的程序。对近年来在世界体操大赛中有关裁判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个别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艺术体操竞赛规则的改变与技术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10年来艺术体操规则3次修订,在比赛项目、裁判组织、分值结构、难度动作等方面,都有很多变化,对艺术体操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促进着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的改进,并对运动员技术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体操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都应切实把握规则变化的实质,改进训练工作和裁判工作,以迅速提高我国艺术体操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摩与分析法、现场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花样滑冰、花样游泳、艺术体操、技巧、健美操等项目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发现艺术表现力是运动员重要的竞技能力之一,它在竞赛规则中艺术分值从无到有,并呈逐渐提高的趋势,影响着竞赛结果.良好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感染观众、征服裁判,从而间接促进运动员竞技成绩的提高.因此提高运动员艺术表现力对其竞技能力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散打规则和裁判法在2011年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从而使得散打技法的运用呈现新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旧规则下我国男子散打运动员的技法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新规则和裁判法下,男子散打在技术运用上,拳腿的运用比例明显提高,踢打摔的技法结构更趋平衡;摔法不仅使用率明显下降,得分率也有所降低,逐步改观“唯摔获胜”的局面.散打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踢打摔更加均衡;技术更为规范,注重细节和功力;技法向组合运用发展,运动员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特长,向攻防平衡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国际体操联合会颁布的2005至2013年三版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从难度部分、艺术部分、完成部分和其他部分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三版规则的发展变化,得出结论:难度部分中难度值高的难度动作数量呈上升趋势,难度值低的呈下降趋势,并增加了新的难度动作,集体项目中女子和混合组难度系数降低;艺术部分对艺术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评分细则更加系统科学;完成部分对完成裁判的职能进行完善,增设了成套动作除难度动作之外的错误减分和一致性内容错误减分的标准;比赛项目的修订幅度较大,不仅将集体六人改为集体五人,还增设了两项新的比赛项目。同时统一了比赛场地和比赛时间。综合考虑规则各个方面具体修订的情况,提出对当前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艺术体操竞赛规则的演变历程及其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五届国际评分规则的研究 ,分析规则演变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内容 ,研究表明 :1)动作分类体系日趋完善 ,促进各类动作均衡发展 ;2 )难度动作等级体系日益完善 ,提高了难度动作的竞技价值 ;3)身体动作技术标准的确立 ,促进动作规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4)重视身体技术与器械技术的同步展示 ,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 ;5 )成套动作分值合理调整 ,提高裁判员评分的客观性 ;6 )规则对难度动作使用的导向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套动作的艺术特色及观赏性  相似文献   

11.
论传统武术竞技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技性是传统武术的属性之一。传统武术竞技化在经历萌芽与低沉、启蒙与探索之后,达到了发展与高涨的阶段,但竞技化所带来的西化模式束缚、技术风格变异、健身领域萎缩等问题不容忽视。技术体系的规范与运动方式的现代化转型,将使传统的风格日益鲜明,展望未来,多元模式是传统武术竞技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武术与舞蹈的起源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是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借鉴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法,运用跨文化比较动作分析法、观察法、田野调查法等,探寻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典型动作与武术套路规范动作的历史渊源,从而探索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与武术套路动作融合发展的当代路径。以兼具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特点与武术套路动作的安徽花鼓灯为研究对象,对通过录像和照片采集的武术套路规范动作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徽花鼓灯的典型动作进行跨文化双向比较,从动作形态、演练礼仪及规则、传承方式、审美观与传承人的社会价值观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安徽花鼓灯与武术套路在动作名称、动作形态、审美观与传承人的社会价值观方面趋同,武术套路的部分动作形态、演练礼仪与规则、传承方式等与安徽花鼓灯也趋同。安徽花鼓灯与武术套路在历史演变进程中具有"舞中有武""武中存舞"的身体动作的双向互证融合关系,这也再次佐证了"武舞同源"的观点。最后提出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与武术套路动作融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近三届全运会武术比赛各省、地区在竞赛成绩、参加决赛人数、交流队员情况的比较,发现竞技武术在各省、各区域的布局是不一样的,地区间竞技武术有着优势和劣势的差别.这与我国客观存在的竞技体育区域性差异和武术自身特有的传统文化不无干系.因此应根据资源有效配置原则,使各省、地区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以竞技武术非均衡发展带动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我国竞技武术全面、科学、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近两届(第11、12届)全运会河南省竞技体育实力的演变进行研究。发现近两届全运会河南省竞技体育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尤其是球类集体项目和水上项目进步显著;同时作为河南省传统优势项目,武术散打、武术套路、跆拳道等格斗对抗项目依然是河南省竞技体育实力的重要体现点;但过去的两届全运会也暴露出河南省竞技体育项目实力分布不均、差距逐渐加大的问题。建议从观念转变、加大投入以及项目调整等方面提升河南省竞技体育实力。  相似文献   

15.
跆拳道的推广传播对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跆拳道的推广传播给予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启示是:制定一套评判标准相对简便、可操作性强、适应现代竞技比赛的竞赛规则;建立、健全武术的各类协会和组织,利用网络进行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推广;根据武术受众和现代竞技比赛的需求改造武术,增加武术的观赏性和群众基础;完善武术教学和训练体系,在国内外建立关于武术理论、文化、技术、动作规格、训练、竞赛等方面的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6.
从2003年新规则看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2003年新规则的研究及其与1996年武术规则的比较,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说明,以期能够对今后的武术套路训练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7.
武术套路运动竞技化历史寻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运用历史逻辑和定性分析,对武术套路运动近现代以来的嬗变进行梳理、分析,认为武术套路运动竞技化历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 "国粹体育"下的改良;2) 纳入现代竞技体育范畴的迂回前进;3) 新时期竞技化演进;4) "武术申奥"进取中的努力;对武术竞技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评鉴,为武术在新世纪的竞技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促进武术套路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武术竞赛规则与武术技术体系的互动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我国竞技武术技术体系的变化与规则制订的依据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横断面,以时间回溯为纵轴,把套路形式的法则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特征和要求结合起来,进行新旧规则的逻辑分析和对比,对武术竞赛规则与其技术体系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规则内容的变更直接影响着武术技术体系的发展,武术技术体系的发展则对规则的进一步完善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两者呈现"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竞技武术运动的发展就是在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的互动机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摘要:以当代竞技武术套路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竞技武术套路所折射出的符号意义进行结构主义分析和特征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对当代竞技武术套路符号的结构分层,进一步揭示中国武术套路在当代竞技体育环境下的生存特征与文化意义。研究认为:竞技武术套路符号中,受众以招数、拳势、隐意三个代码为解读框架,并借助身体显文本与竞技伴随文本进行情境填充,从而获得符号创造者对竞技武术套路特征的意义表达。表意性、体势性和高端性作为竞技武术套路符号单纯的特征表现,对武术群体做出了不同层面的竞技武术回应。对竞技武术套路符号的研究价值在于,竞技武术并不是非常规的武术文化形态,在符号内部仍然保留有武术文化的传统的恒定要素,解读竞技武术套路符号必须要以符号代码和符号文本相结合,从而产生竞技武术套路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竞技武术发展的代价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的代价问题是竞技武术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竞技武术的发展代价是指人们为竞技武术的进步所做出的牺牲、付出,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后果。竞技武术发展的代价主要表现为:嫁接变异层出不穷,新编长拳“一枝独秀”,文化内涵逐渐削弱,过度竞争日益严重,学校武术枯燥乏味、传统武术竞相模仿。代价是竞技武术发展的内在、必然环节,是对竞技武术发展的理性反思,它显示了竞技武术发展的局限性;代价以否定的形式蕴含着竞技武术新的发展成果,是推动竞技武术发展的特殊形态、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