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小”情报观辨析——兼评某种“大情报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教 《情报杂志》1996,15(1):3-7
介绍了社会科学情报界关于“大”“小”情报观之争的始末,分析了“大”“小”情报观的本来涵义,认为目前情报界对“大”“小”情报的认识是混乱的。认为那种主张科技情报、社会科学情报向其它情报领域“延伸”的“大情报观”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对实践也是有害的,并对其主要论点进行了剖析。最后,对“大情报观”与情报系统建设、情报学科建设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情报观问题是情报领域研究的基础。王崇德教授指出:"社会成员对情报的看法即为情报观,历来情报观都极富时代感"。可以看出情报观是不断发展的。文章介绍了战略情报观和我国传统情报观等的内涵与发展,重点比较了战略情报观和我国传统情报观的异同点,以及传统的情报观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厘清这些问题,对我们认识情报世界、改进我们现有的情报工作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情报”和“资料”的关系,向来没有个比较一致的说法。“情报主导”论者有之,“资料中心”论者有之,“资料和情报平行”论者有之,主张机构分设者,亦有之,真乃都为一家之言! “资料”与“情报”究竟是什么关系呢?钱学森同志最近说,“资料”是“情报”的一部分。他明确指出:“我们常常说情报资料(引者按:“情报资料”,是把“情  相似文献   

4.
许志峰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777-1784
 为了充分表现当代科学事业大发展的规模和特点,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雷达模型”取代以往的“网球模型”和“经纬网球模型”。这种具有广阔视域的大科学观模型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观点、与各国现在通行的科学管理体制、与国际社会最新倡导的科学理念是一致的,它也能够凸现科学学和科学管理在整个人类科学事业中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中国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指导下,充分总结60年来科学政策与科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充分倾听科学系统内部对体制改革的呼唤,建立起既符合当代世界科学发展特点和趋势,又与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匹配的大科学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5.
情报观问题是情报领域研究的基础。文章梳理总结了谢尔曼肯特战略情报观的内涵,在厘清我国传统情报观的发展轨迹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情报观和"小"情报观将三者分别从情报的本质、情报的人员、情报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以期促进我国情报观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6.
究竟什么叫“情报文学”?为什么要提倡“情报文学”?我想就此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情报文学”的几个概念什么是情报文学?顾名思义,情报文学是表现情报生活,具有情报意义的文学作品。什么是情报?什么是情报生活?  相似文献   

7.
大情报观内涵的透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植惠 《情报杂志》2000,19(3):3-4,9
提出情报观适宜性的四条判据,并从我国现实情况和网络化知识经济时代特征评论大情报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大情报"观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植惠教授的《评"大情报"观》[1]一文,提出了一个对于情报工作和情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要的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而有些问题似尚需作深入的探讨.现就"大情报"观谈些看法,以响应这一有意义的学术讨论,并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9.
论情报价值     
杨松河 《情报杂志》1991,10(2):9-14
情报机关在获取、处理和使用情报的全过程都要与“情报价值”打交道。情报搜集部门要想方设法搜集“有价值”的情报;情报整编部门要从大量情报材料中分析、研究、鉴别、整理出“有价值”的情报;情报管理部门则要本着优质服务的原则,对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因此,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就成了评价情报部门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但是,究竟什么是情报价值?评判情报价值的根据是什么?情报价值与商品价值是  相似文献   

10.
汪冰 《情报科学》1994,15(4):49-55
3 应用于图书馆的情报科学3.1 导 言 应用于图书馆的情报科学被称为“图书馆自动化”,这是一个令人产生误解的名称(Reed和Vrooman,1979),但很可能一直保留到下个世纪。我们必须谨慎地将某些事情称作什么或不称作什么,因为我们所犯的错误在我们之后会依然存在很久。一位图书馆员承认图书馆里主要的自动化是挂在墙上的灭火设备。我们建议宁可让那些率先构想情报科学在图书馆应用内容的人们来承担替换这一根深蒂固术语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1.
试论"以人为本"的情报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春虎 《情报杂志》2004,23(3):84-85
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观点对情报工作与实践、情报学研究进行了系统地论述,并结合情报学的现状,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情报观,并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情报观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世界上正在进行的科学技术革命中的情报问题,目前广泛流传着并且还继续连篇累牍地议论着两种论点。第一种论点,是当今的学者由于情报过剩而感到忧虑。情报量一直上升,大约每十年要翻一番,使检索科学活动所需资料发生困难。第二种论点,是由于使用新型信息介质而引起情报过程日益提高的“控制化”,因此作为传统印刷型情报源(图书、杂  相似文献   

13.
“图书情报一体化”讨论已经进行多年了。人们的看法虽然愈来愈清楚,但真理的归属问题仍然未完满地解决。本期发表的反对“图书情报一体化”的论文,意在使这场讨论更深入一步。我们不仅不反对情报与图书的协调、合作或协作,而且还积极地为这种趋势在增砖添瓦。但是,我们曾不止一次地明确表示过,那种将情报“一体化”于图书,将情报工作“一体化”于图书工作,将情报学“一体化”于图书馆学,一句话,其要害问题是将情报机构“一体化”于图书馆机构的所谓“图书情报一体化”,是违背客观事实的,是违背学科发展规律的,从而也是对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当代科学已经发展成为大科学,它不仅以投入人、财、物的规模巨大和发展迅速见长,尤其以解决问题的巨大取胜。这一新情况带来科技情报概念的重大变化,那种把情报仅仅看作是科技知识的传递是过于狭窄了,与大科学相适应的情报概念,则不仅包括科技知识的传递,还包括对经济、社会动态与需求的掌握及其对未来的予测。为了同传  相似文献   

15.
论情报的本质关系——兼评“陆文““吴文”的情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以多元客体为本质内涵的情报观是使情报概念研究出现混乱的根本原因。为此提出并阐述了以用户情报需要为本质内涵的情报观,揭示了情报的本质关系,进而否定了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略论现代情报观与情报科学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0引言 观念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主观认识与看法,这种主观认识与看法会随着认识客体及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影响甚至决定认识客体发展的方向、速度与模式.这种内在关系同样存在于现代情报观与情报学科发展关系之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伴随着大科学的出现,与之相互提携、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大技术的延生,导致了人类科学图景的根本转变,酿成了以大科学观、大技术观为支柱的时代观念。现代大技术、大技术观的出现,对于传统技术和传统技术观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和进步。1、大技术不只是大规模技术,或者大问题技术。(1)大技术是科学、技术、经济、社会高度协同的技术。今日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已构成有机大系统,技术的进步、技术的创造、技术的规模、技术的方向、技术的发展速度等均需要受到这四位一体的大系统的制  相似文献   

18.
德本斯  A 卢泰宏 《情报科学》1994,15(4):56-61,33
“信息专业人员”一词何时首次使用并不十分清楚,可以肯定该词是起源于最近,并在60年代末已经开始得到接受。信息专业人员这一概念是70年代期间由美国情报科学学会(ASIS)推广开来的,那是一个对于信息国际社会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加的时期。 任何试图理解信息专业人员含义的尝试都必须包括大量的思考:①“专业人员”一词的含义是什么?②如何区分信息专业人员与非信息人员?在工作中有多少被识别出来?他们在哪里被雇佣?他们从事哪种工作?③他们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什么样的技能?④他们在哪里受教育?⑤现代社会的哪些要素使他们的工作成为必要或者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张洪艳 《情报科学》2012,(8):1134-1138
阐述了俄罗斯情报学界的情报过程观,概括了情报过程角度的俄罗斯情报学研究框架。文章分别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情报系统中的情报过程;生物界、人类社会和技术领域的情报过程;人类生活中的情报过程;管理过程就是纯粹的情报过程。  相似文献   

20.
《科研管理》1983年第一期发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周光耀同志的《关于“图书、情报中心”的建设问题》,认为,对“图书情报”如何一体化,意见分歧大,虽然时隔四年,但在消除意见分歧上没有什么进展。“一体化”由于内容含义不清,引起误解和意见分歧,是这个口号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