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行为心理学理论为分析框架,在理论分析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机制是具有社会性和心理性特征的,集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于一体的复杂工程。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和动机具有多样性、多向性、多层次性特征。偏倚的行为目标、淡漠的消费意识、不良的行为结构、受限的行为内容,导致大多数女大学生不符合体育人口的标准。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家庭因素是制约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建议:科学的引导体育认知、培养良性的体育需要、激发健康的锻炼动机、规划科学的体育行为、充实行为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2.
采用临场比赛观察法,个别访谈法,文献资料分析法,运动竞技心理状态分析法及其研究方法,在描述足球比赛中运动员不良心理的行为特征以及揭示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讨论了克服不良心理的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的教育中,初二年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生巨变的时期,是教育的黄金时期。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由于诸多原因。一些学生在品德和行为上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现象。我们要抓好这一关键时期的教育和管理,通过对他们的心理、生理进行剖析,研究对策,来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步入老龄期的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发生一些显著的变化,并且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行为和生活,若调整不好,则还可能诱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乃至危机. 本文通过对影响老年人行为的主要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进行研究,进而主张老年人自身、老年人家庭以及全社会都可以运用优势视角理念,帮助老年人进行积极地自我调适,最终实现安度晚年、收获幸福的美好目标.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高尔夫比赛中发球的不良心理进行分析,认为球杆选择焦虑、对发球结果担忧、首发球与第一洞发球紧张、对距离期望过高等严重影响了球员的发球行为,并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提出成功发球的心理策略与自我心理调控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天津市、北京市、扬州市、西安市等4个城市,60 - 80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量表测量和数据统计等方法,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体育锻炼在老年人整体自尊与心理幸福感关系中的影响,以期为老年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体育锻炼的介入,使得整体自尊对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增强,因而体育锻炼在老年人整体自尊与其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职生职业认同感缺乏表现在心理和行为不自信、热衷升本、择业拒绝基层岗位。高职生职业认同感缺乏主要受传统观念、不良社会思潮、社会发展进程和中国家庭结构等因素影响。可通过提升高职教育吸引力、构建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协调机制、增加高职教育社会美誉度来增强高职生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健康及健康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少年是人一生中相对健康和低死亡率的时期,危害健康的疾病也相对少,同时,也是身体、心理、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其健康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对儿童和青少年损害健康的行为和促进健康的行为的研究将与疾病的预防、公共健康服务联系在一起。在生命早期建立的健康行为模式可以维持到成年,不良健康行为将间接影响其以后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影响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有: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同伴、学校、体力活动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山西师大在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良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与行为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心理教育和心理调节,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参加体育运动是预防和干预亚健康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不良品德的心理学矫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广大的青少年群体中,不良道德的表现随处可见,其外在的行为表现必然有其内在的心理依据。根据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找出其行为产生的原因,在了解他们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倾情教育,榜样示范教育,因势利导,奖惩并用等方法,使他们消除疑惧心理,恢复自尊心,增强集体荣誉感和是非观,强化抗诱力,从而消除他们的不良品德并使其得以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健身气功科研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健身气功科研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国家对加强健身气功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视,人们认识到了健身气功科研工作对健身气功发展的重要性,各领域学者对健身气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健身气功科研管理已经呈现出综合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的形势,主要矛盾直指现行科研管理体制,必须不断完善科研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划字测验"、"瑞文测验"、"BFS心境测验"、"SCL—90测验",对经常参加运动锻炼与不锻炼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运动锻炼能够延缓老年人智力的衰退,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调节老年人的情绪,使他们愉悦、乐观等良性情绪显著提高,愤怒、激动等消极情绪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健康是21世纪的时代诉求,健康是人们生活中最根本的基础,是一切幸福美好生活的保证。公共体育是满足与实现人民大众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健身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载体,承载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健康智慧。通过查阅公共体育服务,健身气功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多个领域的专家、教授的访谈对公共体育服务当前现状和健身气功的自身优势以及助推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近3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新时代美好生活所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公共体育服务投入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不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与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之间的矛盾;公共体育服务内容与形式无法满足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同时认为,健身气功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适应不同的人群而且对场地器材要求的简捷性等优势极具广泛的适应性;健身气功还不仅有健身养生的功效,而且能够优化人的性格, 和谐社会等多功能的价值取向。因此,认为健身气功能与公共体育服务进行完美结合,助推“健康中国”宏大蓝图。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城镇老年体育健身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对吉林省内9个城镇60岁以上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城镇老年人群体育与健身意识较强;体育健身主要是以增进健康和疾病康复为目的;跑步、散步、气功和体操等项目是吉林省城镇老年人最愿意选择的健身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中老年居民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心理量表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安市城区中老年人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以期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不同锻炼方式与西安城区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年人群身心状况不容乐观,身心负荷较重,主导心境、生活满意感和整体自尊意识模糊,他们既是家庭的主要经济和精神支柱,又是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主力军,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对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国家富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坚持健身活动的中年组和老年组身心健康状况均呈现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整体自尊、主观锻炼体验以及身体自尊等问卷对124名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太极拳组)以及98人从未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普通组)进行测试对比.研究认为:(1)老年人长期有规律地参与太极拳运动能够对其产生长、短期效益,但更应该重视长期参与太极拳锻炼逐步带来的身心健康价值;(2)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一周保持3次锻炼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阔值、每次负荷时间安排在30min~60min之间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安排;(3)尽管群体性体育锻炼有助于个体参与运动的动机、认同感的提升,但是,本研究认为,与朋友一起进行太极拳锻炼是一种更优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晋代葛洪是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和气功学家,也是一名养生学家,他的道教神学理论体系是他的养生思想的理论基础,医学知识是他养生方法的实践基础.阐述他的养生思想对全民开展健身运动的今天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是迄今为止锻炼心理学研究最多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进展,旨在发掘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为人们增进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途径。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体育锻炼的多元价值,倡导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体育增强人的心理健康既有生理学机制,也有心理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入手,探讨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并从体育锻炼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及运动频率四个层面八手,探讨了具体运动层面所产生的心理健康特定的效应,旨在发掘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为人们增进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采用(SCL-90)身心症状自评量表,对我国5省市6所大学以足球运动为身体锻炼手段和以非足球运动为身体锻炼手段及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测评,结果表明,不同的身体锻炼内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存有差异,经常参与足球运动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