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师古注<汉书>,征引古籍达百余部,而簿录类唯有<别录>和<七略>,且二书早已亡佚不存.本文仅对<汉书>颜注所引<别录>、<七略>之佚文加以笺释,从而完善清季以来诸家<别录>、<七略>辑本,以见古本.  相似文献   

2.
李善<文选>注征引文献众多,其中有多处称引<毛诗>.研究班固<两都赋>和张衡<二京赋>李善注中引用<毛诗>的情况,进而考察李善注引<毛诗>的特色,可以发现,李善引用<毛诗>有严谨精到的一面,也存在着误引和意违之类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分析指出,<史记>援引<周易>条例有三种方式:一为<史记>中关于占筮的记录;二为直接引用与化用<周易>经传原文;三为著述易事阐发易理.从而揭示出司马迁对<周易>的熟练运用,这对于全面把握<史记>创作思想与<周易>精深哲理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引用是<世说新语>一种主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世说新语>引用<诗经>的典故分析,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典与他的政治思想、身份地位和个人爱好有关.<世说新语>用各种方式引用<诗经>,使这部志人小说充满了诗意,增强了美感.  相似文献   

5.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之前一直和<礼记>同治.到了宋代,<大学>才被单列出来独自成书.朱熹为<大学>、<中庸>做了章句,并为<论语>、<孟子>做了集注,编排在一起成书<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从元代到明、清一直被列为科举考试用书.但现在所见的朱熹<大学章句>已改变了原貌,<大学>的面貌在数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诸多变化,各个时期对<大学>的研究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成就.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唐语林>与纪传体史书<旧唐书>的异同.<旧唐书>叙事风格朴实,<唐语林>叙事活泼,更注重趣味性.  相似文献   

7.
<字书>在<隋书·经籍志>等书目中都有记载,且在<玉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等文献中都被大量引用,但其作者、成书年代都不详,且多被误认为即吕忱<字林>.文章通过<一切经音义>引用<字书>的内容与任大椿所辑<字林>的比对,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推断这两种字书间没有彼此相关性,即<字书>非<字林>,并对其成书年代、内容及湮灭的原因作一考探.  相似文献   

8.
班固作<汉书>,汉初部分多袭<史记>,因此<史记>与<汉书>重合的部分,成为研究<史记>版本、校勘、史实出入的好材料,并可能由此窥见<史记>原貌.本文仅就<史><汉>异文略作考辨.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9.
严粲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在其<诗>学著作<诗缉>中,他从<诗>的体例,对<诗>六义的认识和<诗句>对举几个方面来进行他的"以<诗>言<诗>",把<诗经>身上的经学性和理学性的"色彩"进一步削弱,故该书有着丰富的文学思想,在宋朝众多<诗>学著作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0.
认真研究<2009年课程实验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探讨它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关系,和非课改区的<语文考试大纲>对比,总结归纳<考试大纲>的特点,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对于已经或将要进入课改实验的高考分省命题省份深化认识,科学、合理地编写高考<考试说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选>李善注的特色之一,是广泛征引唐前古籍解释字句典故,这其中就包括了现已亡佚的<韩诗>,因此,<文选>李善注成为我们了解<韩诗>面貌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由于自宋代以来<文选>迭经翻刻,异文丛出,这又给我们认识<韩诗>带来了不少障碍.由于<韩诗>原本今不存,仅凭李善注中征引的片言只字,对于这些异文很难做出判断.本文通过梳理<文选>李善注征引<诗经>的体例,辨明其选择征引<毛诗>或<韩诗>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的异文置入整个李善注的体例背景中去考虑,从而对于前人尚未辨清的一些异文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的集大成者;<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对<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纳妾制度的比较具有普泛性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古代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目录书,是研究古代图书状况和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其<易>类著述流传至今,大部分书在后来的目录书中已很难看到,多数人认为已经亡佚,该文详细考证<汉书·艺文志>中<易>类著述篇章的流传情况,从而明确<汉书·艺文志>中的<易>类著述的存亡情况.  相似文献   

14.
该文就<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书对<论语>某些词语的歧解或误解作了分析和评议,并作出了是非判断.  相似文献   

15.
未读<诗经>,已闻其名.当学生真的有一天面对<诗经>时,他们想得到些什么?我们又能帮助做些什么?何以引导他们走进这一文学世界,触摸这一中国文学的源头?现结合<关雎><蒹葭>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孙瑾 《文教资料》2008,(28):128-130
清黄虞稷撰<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所录以明一代著作为主,是研究明人著作情况的一部重要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充分利用了<千顷堂书目>的成果;同时,<四库全书总目>对<千顷堂书目>也有不少批评.本文即考察<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中征引<千顷堂书目>(以下简称<千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野草>中含有大量的<圣经>因素.文体上有许多共同点,尼采对<圣经>的戏仿之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这之中起了一种媒介的作用.<圣经>把一些文体特点通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传染"给了<野草>,在这方面,能看出尼采对鲁迅的影响.鲁迅曾受尼采的哲学影响很大,崇尚个性精神和意志主义,但他对尼采极端的个人主义却始终保留意见,因为在他的思想世界里人道关怀或救世思想始终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三国志>中的曹操是卓越的政治家、出色的军事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他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清代宫廷大戏<鼎峙春秋>则抹杀了曹操的一切功绩,对他的罪过浓墨重彩、大加挞伐,还把他打入地狱,让他备受酷刑和煎熬.之所以如此,因为在于:<三国志>与<鼎峙春秋>的创作背景、创作目的不同,"反三国"倾向对<鼎峙春秋>有重大影响,<三国演义>为<鼎峙春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郭素媛 《现代语文》2005,(10):21-23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梁之际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后来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其辑入<杂曲歌辞>,题作<焦仲卿妻>.因此诗以"孔雀东南飞"一句起兴,所以人们常称此诗为<孔雀东南飞>.后来元朝人左克明辑<古乐府>,明朝人冯惟讷辑<古诗纪>,以及其他由明清人编辑的许多古代诗集都对此诗予以收录.各本文字略有出入,最短的也有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所以被王世贞的<艺苑卮言>誉为"长诗之圣",沈德潜的<古诗源>则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相似文献   

20.
刘洪强 《天中学刊》2010,25(3):82-84
<歧路灯>的创作并非只参考了明代<型世言>中的一些情节,它至少还汲取了宋代沈俶<谐史>中的"四明戴献可"篇的养分,"四明戴献可"中的义仆"杨忠"与<歧路灯>中的义仆"王中"的名字十分相似就是最大的确证.因此,<歧路灯>曾经参考过<谐史>与<型世言>,但<型世言>在国内"佚失了近四百年",李绿园看到是应该是<型世言>改编本--<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与(别本)<二刻拍案惊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