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教育部门对书法教育的关注程度关系着书法文化的传承程度。本文旨在通过对书法教育现状及策略和书法的文化传承性进行浅析,希望能加强人们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加强传承祖国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完善书法的教育模式为研究重点,分别对书法教育内容、书写规范性的思考,书法教育的刻板印象以及现代书法教育的尴尬处境作了论述,特别对书法教育误区作了详尽阐述。本文认为应该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文文化渗入,提倡书法的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3.
当前保定市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着书法师资培训不到位、书法教材不系统、教学组织不到位、考核方式不健全等多方面的问题,造成了小学书法教育质量低、效果差的局面.学校、教师和家长要认识到书法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书法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很多书法专业学生,因为在高考前有一定的临摹字帖的能力,所以在入校后的书法学习阶段,不同程度地忽略了临摹书帖的重要性,而一味把注意力放在书法创作上,导致书法基础不牢,创作水准不高.要关注临摹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为学生今后的书法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书法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虽然非必要掌握技能,但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对书法的了解与写作有利于其情绪、心态的平和性,对素质教育也起到帮助作用。本文分析了普通高校加强书法教育的意义,研究了目前书法教育在高校中的应用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书法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高校书法教育状况,提升书法教育的应用性,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中国书法文化的兴盛期,不仅涌现出许多书法名家,而且形成了不少书法世家。书法世家在唐代的形成,既与毛笔手工书写的时代大背景相关,又与唐代尚好书法的社会大环境有密切关系。书法是唐代士族普遍注重的家学,成为士族保持优良门风的基本要求。唐代书法世家是士族保持家学和门风的结果,以唐前期最为繁盛。唐代中后期,随着士族“衣冠荡析”,门风废替,家学零落,书法世家也渐渐衰落。唐代书法世家承前启后,在笔法传承中发挥了接力作用,他们为法书名品的守护和递藏作出了积极贡献,还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碑志佳作,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桦甸市书法教育在极其不利的形势下进行了长达30年的艰苦复兴之路,经过启蒙、探索,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通过"六个落实"全面推进,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书法教师队伍,促进了语文教师向书法教师的转化,完成了书法教育全面普及的任务,使传统毛笔书法百分之百走进了小学课堂,创办了区域书法办学特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中国书法不仅要在传承上努力讨生活,还应当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拓展。当今"水墨书法"已成为中国书法发展中一个重要门类,"水墨书法"具有"现代书法"属性,但它又有别于"现代书法",它具有其墨韵、书写性和形式感三大艺术主要特征。"水墨书法"的出现顺应了大艺术发展规律的,水墨书法作品的创作已体现时代特征和个人的思想,并通过各类展览进入神圣的艺术殿堂,被更多的阅读者所接受和欣赏。  相似文献   

9.
书法旅游开发,可以促进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云南有曲靖二爨碑、昭通孟孝琚碑、大理南诏德化碑、丽江东巴文等书法资源可供开发,从开发现状看,部分地区重视但刚起步,还有相当空间,整体上云南还滞后。发展书法旅游,要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考查书法资源的地域分布,并对书法及相关资源如风景、民俗、旅游产品等进行整合,设计好书法旅游线路,加强宣传,加强从业人员的书法教育。同时,在开发中要注意对书法艺术的尊重和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张裕钊任莲池书院山长期间书法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分析张裕钊主讲莲池书院时的书法风格,进一步探究张裕钊对晚清碑学思想的接受与转化,在此基础上探析其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的形成原因.其次,梳理张裕钊在直隶地区的书法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形成以胡宗照等人为代表的"直隶书家群",包含有张裕钊在直隶地区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其二,通过宫岛咏士对张裕钊书法的传承,分析张裕钊书法风格对日本书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学好楷书     
楷书是中国书法长河中一颗灿烂的明星和绚丽的奇葩。楷书字型方正工整,结体紧密匀称,严谨性和规范性极强,具有其特殊的美韵。学习书法以从学习楷书起步为好。在端庄稳重基础上的活泼灵动、创新求变是楷书之“魂”。学习楷书应遵循历代书坛大师总结的经典法则和具体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墓志是古代石刻的重要表现形式,亦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蕴藏着丰富的书法艺术价值。唐代墓志艺术内涵丰富,文字书体多样,志文多用楷书。由于北朝后期曾发生文字复古现象,因此唐墓志中出现了许多隶书。唐太宗倡导行书入碑,于是唐墓志中又有了不少行书。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墓志书法,它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书法史学价值与书法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八大山人行书的笔画简约、古厚、圆畅、遒韧,结字奇荡、峻扬、疏阔、纵展,章法参差、欹侧、腾越、多重,表现出散率、幽远、拙朴、浑浩、闲适、空明、高旷、超拔等意味、情趣、气度,既彰显了鲜明的风格特征,又具备了行书书体的艺术典范性,充分体现了行书的笔画技法、结字规律、偏旁形式和章法特性,艺术意蕴丰厚,审美格调高超。八大山人行书不仅具有特别重要的艺术地位,在当代书法教学和审美教育中也具有非常突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究练习-点拨示范"书法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大字楷书临写为主、以教师答疑示范为保障;既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训练中接受,是一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郑立君 《美育学刊》2020,11(1):69-77
东汉以来有关汉代画像石祠堂、画像石及其图像、文字和社会价值意义的品评、考释、发掘、保护等跋语和立碑勒文,即后人的题刻,历代都有,特别是有许多现当代人用各种书体在拓片上题写的跋语。但直接在原石上镌刻跋语和立碑勒文的现象,主要出现在东汉、北魏、北齐、唐、宋和清代,现存山东长清县孝堂山画像石祠堂和嘉祥县武梁祠的隶书跋语与碑刻较为显著。汉代画像石上的后人题刻各有不同的思想意图,用以题刻的隶书水平也是东汉至清代隶书艺术发展的镜像之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前,曾国藩书法研究成果较少。20世纪80至90年代,曾国藩书论研究者认为曾氏书法的大源为理学,他在书艺上强调功利性与艺术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21世纪以来,学界基本一致认为曾氏书法的大源是道学,因之形成了曾氏书法阴阳美学说。继而展开曾氏书论研究并将曾氏书论成因向纵深推进,认为曾国藩书法思想与书法风格的形成与其家庭背景、湖湘文化等紧密相关。总体而言,近30年来的曾国藩书论研究方法相对单调,研究视角相对局限,曾国藩书论的当代价值转换研究尚处于空白。  相似文献   

17.
科举应试的书体与书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前人多有论述。一般认为,“馆阁体”一类应试科举的书体严重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但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科举重书有它存在的现实意义,它是书法艺术的基础教育,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益无害。  相似文献   

18.
洗尹默一生潜心研习书法,成就斐然;其书法理论重在阐释,具有普及意义;其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晚清书法家梅调鼎挫折而潜心学书;淡泊而自成高境;孤高而名声寂寥。造就了品正、脱俗之人格和清丽、高古之书风。其非但善书,还通经博文,乃至弄陶制壶,皆为善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