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当代作家贾斯汀·希尔2004年获毛姆奖的作品<天堂过客>,成功地刻画了中国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文学形象.希尔借用鱼玄机的诗歌,重塑了自己心目中的鱼玄机形象——凝结中华文化于一身的女诗人、女道士和真情无望的寻觅者.作者还赋予了鱼玄机以叛逆性格和独立人格,使得历史人物具有了现代意义.<天堂过客>是中英文化的和谐奏鸣,是作者对中国文化深度把握的自信体现.鱼玄机既有中国传统女性性格特征,又具有西方独立女性性格特征,这两种性格融于鱼玄机一身,实质就是中西两种文化在<天堂过客>中的交融.在全球化语境下,<天堂过客>中鱼玄机的形象犹如一株开在异域的浥露幽兰,连接历史和当下,凸现出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秀春 《文化学刊》2010,(5):111-114
蔡琰的《悲愤诗》是真正的由女性发出第一人称叙述的诗歌,刻画出集女儿、母亲、文人、难民于一身的女诗人真实立体的生活形象。这位女性的命运是与家国兴亡息息相关的,它既是"宏大"的,又是"私人"的。《悲愤诗》张扬的是一种女性主体精神,作者兼叙述者的女性性别特征和不以色相为关注点的叙述方式使它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品,为我们了解汉魏时期的政治、文化、社会风貌提供了生动有力的个案依据。  相似文献   

3.
1995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论文选目谢玉娥编一、中国古代文学寄宿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论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周乐诗《文艺争鸣》2期关于中国古代的妇女文学胡明《文学评论》3期五光十色的古代才女之作陈敏《文史知识》3期论中国爱情文学中的“女追...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春天,乌克兰驻华大使尤里·科斯坚科的夫人、著名乌克兰女诗人柳德米拉·斯吉尔达把她的新作诗集《中国的呼吸》寄送给本刊,诗集用俄文和中文编排。女诗人在陌生的国度里,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并为之赞叹,诗集就是她对中国独特感悟的诗化。2010年8月25日,作为"乌克兰文化日在中国"的系列活动之一,斯吉尔达举办了诗集《中国的呼吸》中文版发布会,吸引了国内外友人的热情关注。感动于女诗人的真挚情  相似文献   

5.
《采菽堂古诗选》选入了先秦至隋代的各类诗歌,是一部清朝颇有影响力的诗选集。《采菽堂古诗选》诗歌的选录体现了陈祚明与其他诗选作者与众不同的思想观念。本文拟借由《采菽堂古诗选》选录的女性创作的诗篇和表达女性情感的诗作,聚焦探究陈祚明对女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文化学刊》2009,(6):62-62
无极在《实践》2007年第5期发表《略论草原文化的底蕴、内涵和创新》一文,他指出,草原民族在与中原民族不断融合并受中原文化深刻影响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军事、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有许多惊世骇俗的创举,而且在语言文字、宗教哲学、天文历算、石窟寺庙、音乐歌舞等精神领域也有不胜枚举的独特创造。所有这些创举和创造,又几乎无一不在表明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一致性和在整个世界文化系统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言论集纳     
<正>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韦路在2016年12月12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网络版)》刊发的《全球中国形象研究的知识版图——基于SSCI期刊论文(1998—2015)的文本挖掘》一文中认为:国际国内对中国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人又称为唐人,因为唐代国力强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黄金时代。唐代文化发达,诗歌的成就特别高。说到中国文学,必然会提及李白、杜甫这些唐代诗人。《唐诗三百首》数百年来是中国文学重要的选本,可能是读者最多的选本。然而,在二十世纪,却有多个反古典诗歌——以唐诗为主——的浪潮。第一个出现于1919即五四运动那一年。胡适提倡新诗,在该年发表的《谈新诗》一文中说:近年的新诗运动可算得上是一种“诗体的大解放”。因为有了这一层诗体的解放,所以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诗里去。五七言八句的律诗…  相似文献   

9.
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佳 《文化学刊》2015,(4):79-8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多个层次的歌颂,婚恋就是歌颂的对象之一。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诗经》中的婚恋诗进行简单的阐述,将纯真与质朴的感情展示出来,表达古代女性对幸福生活和自由恋爱的渴望,映射出当时社会女性的爱情观以及对现代女性在爱情观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宜蓬 《文化学刊》2013,(6):134-139
诗群互动现象,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其中包括从《诗》的应用角度提出的“诗可以群”,也包括从诗的创作角度而形成的“群可以诗”,即一方面强调诗歌的应用对沟通群体思想与感情、凝结群体的共识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群体之间的交流方式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诗群互动现象是对“诗可以群”与“群可以诗”的归纳和整合,也是对中国古代诗歌与社会群体关系的总的概括。“诗可以群”与“群可以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诗可以群”,侧重于揭示诗的社会功能;“群可以诗”,侧重于揭示诗的创作情境。二者相反相成,构成了对中国古代诗歌现象和诗学理论的独特阐释。  相似文献   

11.
在东京的最后一日,按照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安排,由长野微小姐陪同我去清濑,会见日本著名女诗人财部鸟子女士。手头恰好有一本从国内带来的《日本现代女性文学集》,其中收有财部鸟子的诗作《总看见死亡——写给作为难民死去的小妹妹》。作品后面有作者简介:财部鸟子,1933年出生,新泻人,生长于被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地区,1946年回国。出版有诗集《腐蚀与冻结》《西游记》《鸟有之人》等,曾获日本地球奖、现代诗茶花奖。我原本有些纳闷——自己从不写诗,为何安排我去与诗人“交流”?看了这个简介这才明白财部鸟子女士童年时代在中国东北生活了12…  相似文献   

12.
《文化学刊》2010,(4):169-169
寇东亮在《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文化自觉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认识论,它表现为对文化变迁和文化发展的本质及规律的科学认识。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谓中国特色,就是要在继承和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郭英德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发表《明清时期女子文学教育的文化生态述论》中指出:在明清时期,传统观念与社会舆论共同锻造出的多元文化生态。显性地或隐性地影响着全社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思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女子文学教育的“理想范型”,即“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是适当的,是合理的,是可以得到公认的,包括现实的认可和历史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洪弃生的《寄鹤斋诗话》是台湾诗话著作中文学成就较高的一部,作者通过对历代诗人诗作的评品,阐述诗歌创作和批评理论。同时,身处晚清割台、日本统治台湾的时代巨变之中,洪弃生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拒绝日本文化,通过诗话创作坚持诗歌正典,坚守"温柔敦厚"诗教传统,回归诗歌雅正。  相似文献   

15.
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但他也是一位文学创作者。他的作品可以归纳为诗、书信和小言三大部分。少年情怀的诗朱生豪的文才从诗歌开始展露。1927、1928、1929年,嘉兴秀州中学校刊《秀州钟》上分别刊载了朱生豪写的三首诗歌《城墙晚眺》《柳荫中》《雨丝》。这是现在找到的朱生豪最早的习作。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刊》2010,(4):135-135
方章东、侯惠勤在《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文化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我们认为,传统文化表达的是初级的文明与和谐价值观,现代文化表达的是较高级的文明与和谐价值观。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人民对诗词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一部中国诗词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浓缩的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展示。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现当代名人诗词,千百年来,人们就是从这些意韵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诗词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央视诗词类节目《中国诗词大  相似文献   

18.
试论寒山诗中的儒家与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寒山诗中的儒家与道家思想钱学烈唐代诗人寒山子的三百余首闪烁异彩的诗歌,熔铸了儒、道、释三大哲学体系,是作者百余年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也是他由儒入道,由道入佛,由佛入禅,这一心路历程的形象反映。其自叙诗和风俗诗,大都打上儒家思想的烙印;其隐逸诗则浸...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作家和女性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中国,随着母系社会的解体,妇女几乎成为历史盲点。唯在文学作品、尤其在女性文学创作中,才留存一些她们真实的身影,吐露她们由衷的心声,致使中国妇女没有完全地从历史风烟中消失。 自《诗经》开始,一直到近人单士厘编的《清闺秀艺文略》止,载入文集、有案可稽的女诗人、女作家,数量可观。她们大致由女皇后妃、女官宫娥、名媛闺和、娼尼婢妾等各阶层妇女组成。其间,凡出身名门,家境富裕、氛围儒雅的女作家,她们大多早慧早热、多才多艺。谢道韫、徐惠、李冶、上官婉儿、朱淑真等,作文时无不挥笔立就,禀赋过人。明代女诗人沈宜修及其三个女儿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均为才女,还构成了“一门风雅”。其间,凡不紧闭闺阁,同社会有所接触的女作家,她们反倒能摆脱“象牙美人”式的闺秀气息,在同社会的联系中发挥才华。如身处战乱、身世跌宕的蔡琰、李清照,又如沦落风尘、步入空门的薜涛、鱼玄机等,她们于颠沛流离的生活,应酬交际的活动以及百般煎熬的精神痛苦中,铸就女子的精魂,呈现女子的精艺,修于成为一代名流。再者,凡恪守封建礼教,为父权统治编制女教的女作家,她们有人尽管精通经史,博学多才,但那些趋附父统文化的女道德经,对历代妇女以严重摧残和束缚,影响极其恶劣。如班昭《女诫》、宋若华《女论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刊》2011,(6):111-111
薛彦华、张翠芳、张静在《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一期撰文指出,传统女性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大多数女性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产生重大导向作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女性文化主要由女性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所构成。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女性文化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价值观的逐渐淡化,贤妻良母新含义的赋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