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里亚的木匣》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叙述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采取不同办法。根据教材特点及训练重点,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掌握下列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 《柯里亚的木匣》(六年制小语第七册19课),是一篇新入选的讲读课文。这篇文章是根据苏联作家左琴柯的作品改写的。这篇文章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生  相似文献   

3.
《柯里亚的木匣》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围绕一个木匣,按时间发展顺序,叙述了柯里亚从埋木匣到挖木匣的经过,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着重体会:事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从而渗透一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要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把语文基本功训练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一、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分段和概括段意都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这篇课文较长,有十四个自然段,学生一时难以找到  相似文献   

4.
《柯里亚的木匣》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柯里亚跟妈妈埋木厘、挖木匣,后来受到了启发的事。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外,还应依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给学生看问题的方法。教学时,要注着以下三个有关问题。其一,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柯里亚埋木匣时用步量与他的数数有联系:他“数了十步”是由于他“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柯里亚埋木匣与妈妈早就把东西“埋在地下”有联系:柯里亚是从妈妈那里受到了启发,妈妈埋东西时  相似文献   

5.
《柯里亚的木匣》是根据前苏联作家左琴科的作品改写的。展示了柯里亚在挖木匣时的认识过程:问题——思考——新问题——再思考——解决问题——悟出道理,阐明了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一、文章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全文分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三部分。开始交待了柯里亚在刚会数数时,把木匣埋在离屋门口十  相似文献   

6.
突出重点抓住特点读书明理──《柯里亚的木匣》教学谈山东傅永华,杨素清《柯里亚的木匣》写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故事。文章通过柯里亚埋木匣和挖木匣两部分内容,告诉我们,事情是在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发展变化的事物,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柯里亚的木匣》(六年制七册19课)是俄罗斯作家左琴科写的儿童文学作品。文章通过写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等事件,进而推断出“世界上万事万物总是不断起变化”的主旨,从而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课文既富有儿童生活情趣,又包蕴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一)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模式,首先布置学生快速通读全文,边读边思:  相似文献   

8.
《柯里亚的木匣》板书设计以上板书,图一、图二对比明显,让人一目了然。这样胭里亚I6\中的疑团租同学们Itu中的团目(即板书申的“?”),都被轻而易举地解H,省去了许多回去,学主也乐于接受。湖南资兴市兴宁肯完小何向京《柯里亚的木匣》板书设计@何向京$湖南...  相似文献   

9.
《画杨桃》是篇精读课文,主要是通过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的道理。《画杨桃》一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画杨桃》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讲述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其中老师说的一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其内容是这样的:“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我是这样教学这段话的:师:读一读,这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几层意思?生:(读后)这段共有四句话,主…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第11课《画杨桃》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迪学生们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妄下结论。编者的主要意图在于,通过阅读这篇课文,让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12.
《画杨桃》是小学语文第六册新入选的一篇讲读课文。学习这篇文章,应着重理解画杨桃这件事所说明的道理,让学生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在抓住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时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好外国文学作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深圳市罗湖区教研室邬日辉一、鳖体理解,体会编者意图。人选课文的外国作品,其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酉方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如第七册前苏联的《柯里亚的木匣》、《信箱》,英国的《小珊迪》。第八册意大利的《斯代地的图书室》。第十册...  相似文献   

14.
《画杨桃》一课是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我教这篇课文时,深入挖掘课文内容的内在优势,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既扎扎实实,又有滋有味。教学时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处理教材时,力求点上着力,以点带面   《画杨桃》一课共有 19个自然段,由于自然段多,篇幅长,处理教材时容易出现琐碎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点,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训练项目,采用了“抓点带面”的方法进行教学。所谓的“点”,必须是能够牵动全篇的“突破点”。即,语文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语第七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课文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教学这篇课文,如何让学生在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的基础上,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实现编者意图,达到教学目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文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可采取“自问自答,自悟道理”的方式来教学。一、感知道理,激发兴趣1.揭题,教学生字“匣”。接着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柯里亚的木匣》(六年制小语七册19课)在段的训练方面,要求学生能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但是,由于课文并不是从严格意义上来分段的,比如对话分行写,是为了显示眉目清楚,属于行款的范畴。因此,如果仅以分行作为标准来衡量的话,全文便有十四个自然段,这给学生独立划分意义段和概括段落大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按以下步骤启发、引导。  相似文献   

17.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因这篇课文所在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所以不少教师导学这篇课文的步骤基本上是:先让学生初读全文,了解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后,  相似文献   

18.
[课例简析]《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记叙“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引起同学和老师的不同反应,揭示了“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的道理.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一件平凡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是领悟其中道理的基础,老师说的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教学时应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并以此为线索组织教学,以老师的话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以师生的三次对话为次重点.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探讨”的导学方法,放手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去领悟文中所含的道理,同时加强学生听、说、读、写和思维、判断等综合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画杨桃》是五年制第六册的一篇新选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的道理。说明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对他们进行扎实有效的语...  相似文献   

20.
《画杨桃》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组第三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们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道理,说明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让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一要真实,二要具体”。因此,这一课的教学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又要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内容真实、记叙具体的表达方法。其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课后“思考·练习 1”的第 3小题第二问“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