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文约选》是桐城派始祖方苞为当时国子监学生编选的一部古文选本。它不选先秦文和《史记》,主要选两汉、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是方苞古文理论的很好体现。其中评语较多地论述了作家创作渊源与风格的关系以及古文创作得失,是研究方苞古文理论的宝贵文献。《古文约选》的广泛传布,促进了方苞“义法”说的广泛接受,对桐城派的另一部重要古文选本《古文辞类纂》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虚言其大略"是方苞古文的基本特征。无论叙述、议论,方苞舍弃甚多,追求"意在言外"的含蓄。此特征与传统古文的虚实详略手法有差异,是方苞人生经历和个性在文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雅洁"说是桐城派初祖方苞在古文写作语言形式上的要求,"义法"说体现了方苞古文理论的方法论意识,而"雅洁"说是"义法"说在文章风格上的体现和必然要求,是方苞推尊古文文体的重要理论支柱。本文以方苞的名篇为例,分别从内容和风格上探讨方苞的"雅洁"说理论,在论述"雅洁"说优点的同时,指出了"雅洁"说对后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古文家方苞盛称欧阳修的碑志文“摩《史记》之格调,而曲得其风神。”(方苞:《古文约选凡例》)这不仅在一般意义上肯定了欧阳修碑志文的成就,而且指出了欧阳修碑志文的创作与《史记》的联系。方苞的评断并非过誉之辞。碑志文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一直到欧阳修的笔下,才充分显示出传记文学的特征,才能当之无愧地步入传记文学的范  相似文献   

5.
王婷 《文教资料》2012,(34):10-12
历史上,方苞是位充满矛盾、毁誉参半的文坛人物。本文从方苞的跌宕生平、学者对方苞的评价之议以及方苞主"义法"说下的古文赏鉴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拟尽可能全面的展现具有"立体"性格的方苞人物形象及其文《方苞集》所内具的独特韵味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戴名世是清康熙时代一位卓有建树的古文作家。关于这位古文作家与当时古文主潮——“桐城派”之间的关系,解放以来研究界大致有三种意见。有的认为戴名世不属“桐城派”。如贺珏在《戴名世及其思想的初步考察》(《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4、5合刊)中说:“戴名世虽是桐城人,又与方苞同以古文著名,但他与后来的桐城文派理论和风格是不同的。”也有的认为戴名世虽不属“桐城  相似文献   

7.
桐城是一个诗人辈出的地方,方苞之父兄师友许多都是杰出的诗人,方苞在其影响下很早便对诗歌创作产生了兴趣,并且终身没有中断过诗歌的创作。其诗作流传不多,就目前所存诗作看来,可谓义正辞雅但韵味稍逊,因此其诗歌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作为一个文论家,方苞的诗论继承了传统诗论中“诗如其人”、“文以载道”的观点,重视诗人的经史根基和诗歌内容,又与其古文“义法”理论中之“言有物”一脉相承。方苞诗作和诗论成为后来桐城诗派的先声,值得学者研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义法说"作为方苞古文理论的核心在桐城文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认为,"义法"说之所以在桐城文论中独树一帜,主要是其充分体现了方苞对时代写作文化精神的感悟与把握。从写作文化的时空情绪、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角度来阐释了方苞"义法说"中所蕴藏的写作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9.
朱书是清初著名的古文家、史学家、诗人,与石颂功、戴名世、方苞、梁份、张霖等人的交往密切。探讨交游对朱书古文创作、学术研究的影响,可以更好理解朱书在清初文坛、学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方苞对诗     
方苞,清代散文家,“桐城派”的创始人。他幼年时聪颖过人,四五岁就能对对子、诵章句,七岁读《史记》,十岁开始读经书古文,皆能背诵。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