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真实"与"虚构"作为相互对立的两种创作观念长期成为纪录片和剧情片各自的基本属性.以虚构方式展现的基于事实的作品和以纪录片形式表现的虚构作品成为近年来创作的独特景观."纪录剧情片"和"伪纪录片"作为两种主要类型,其融合"真实"与"虚构"的特性,展示了后现代哲学真实观影响下影视创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钱猛 《视听纵横》2002,(5):50-50
电视纪录片作为电视节目中一种独立的表现形式,在创作过程中,声音的创作远比画面的创作要复杂得多。这不仅仅是因为声音成分复杂,更是因为人们对声音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了。纪录片中的声音成分主要有:人物同期声、自然音响、效果音响、解说词、音乐,它们在作品中经常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声音效果。关于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一直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争论不休的问题,而这种声画关系的争论又往往表现在对声音的认识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声音的认识,主要有这样两种偏差:一种是主张以画面为主,声音是为了补充画面的不足,它注重的是画面的冲击力和表现力;而另一种则是强调解说的作用,画面只是图解解说的意义而已,它注重的是解说词的表意作用及创作主观情感的抒发。虽然这两种认识各有各的理由,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都忽视了电视本身所具有的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3.
肖平 《现代传播》2006,(5):113-117
纪录片边界理论三题主要包括:影像、广义纪录片和狭义纪录片的边界问题。这是因为纪录片必须明确一种区别于一般影像和剧情片等影像形态的叙述方式,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纪录片原则的理解与建构。一是以巴赞为代表狭义纪录片;二是以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为基础的广义纪录片语言及原则;第三,由于思想界和影像技术带来的对真实性的理解与定位,就产生了几个具有颠覆性、构成性的命题。由于各种文艺思潮和影像语言与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影像——剧情片——广义纪录片——狭义纪录片——泛写作的大众DV影像运动这一影像发展历程,而影响最大的恰恰是广义纪录片。所谓边界理论问题的核心对象,也是有影像历史以来使用最广泛的广义纪录片。  相似文献   

4.
薛蓓 《青年记者》2012,(15):73-75
情景再现的概念界定 近年来国内纪录片创作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情景再现",它通过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场景和气氛.几部曾热播的纪录片《新丝绸之路》、《故宫》、《1405·郑和下西洋》、《圆明园》、《唐山大地震》等,都动用了模拟拍摄以及三维动画等形式再现历史情景. 在国外的纪录片中,这已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电视语言.早在上世纪30年代,英国纪录片运动创始人约翰·格里尔逊就主张纪录片应该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即采取戏剧化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搬演甚至重构.罗伯特·弗拉哈迪在拍摄《北方的纳努克》时就有意识地借鉴了剧情片的叙事手法、剪辑技巧和一些特技运用手段,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将爱斯基摩人与大自然搏斗的生存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真实再现在纪录片界并没有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宽泛地把它认为是重演或再现。我们可以给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利用现时的一切再现历史,营造过去时空,传递给观众真实可信的强烈历史气息的一种创作手法。这里利用现时的一切包括利用主观镜头、道具、光影、声音、场景模拟、演员扮演等。真实再现也可称为搬演。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产物,其构成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叙述和表述是纪录片创作尤其是纪实型纪录片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种手段.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这两种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纪录片创作中找准它们各自的定位,发挥出各自最佳功能,是纪录片作者应该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影响一部纪录片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燕 《青年记者》2012,(33):54-55
创作一部纪录片,往往要比创作一个相同长度的剧情片更为旷日持久。纪录片的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涉及许多创作环节——选题、采访、构思、提纲撰写、实际拍摄、剪辑、配音配乐合成等,并需要许多方面的创作人员、被拍摄对象、设备操作人员等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现场录音师的角度,对电视纪录片<傻子沉浮录>的纪实声音创作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总结,并且将纪录片同期声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角度,从本质上阐明了纪实声音在纪录片中所占据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冷冶夫 《视听界》2002,(2):27-27
纪录片是“看明白”还是“听明白”电视艺术,始终是一种以视觉欣赏为主体的视听综合艺术。电视如果失去了这种艺术效果,无论是在声音、叙事、传情、氛围营造等各方面的感染力都是不及广播和报纸等其他传媒的。所以,电视纪录片语言如同电视本体语言是完全一致的,它  相似文献   

10.
皮新月 《视听》2022,(4):145-147
城市题材声音纪录片的发展迎合了时代需要,成为塑造城市形象和传播城市文化的一种新方式.作为城市题材声音纪录片中唯一的感官符号,听觉符号的建构不仅关系到受众情感,也影响着城市形象.听觉符号是城市题材声音纪录片中最重要的因素,具有发挥声音情感力量、重塑城市文化符号、再现城市社会变迁、加深听众沉浸体验、构筑城市集体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迷徒》:国内新类型纪录片的一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追溯纪录片发展史的基础上,对国内首部记录剧情片<迷徒>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是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门类,它将声音与画面集合在一起,对观众感官产生刺激,从而完成叙事、情感以及思想表达.音乐作为纪录片中的重要声音元素组成部分,其应用能够起到强化纪录片价值与力量的作用.不同特点的音乐在纪录片中发挥的功能有所不同.对纪录片中音乐特点及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提升纪录片品质,因而备受关注.本文结合部分明显应用案例,分析和论述了纪录片中音乐的特点与功能.  相似文献   

13.
2006年7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开播。它是对20多年前《话说长江》创造40%收视奇迹的呼应和延续,似乎注定要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笔认为,《再说长江》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运用了高端的电视技术和新鲜的电视素材,或展示了壮阔的时代背景和巨变的现实面貌,更重要的是巩固了一种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理念——“纪录片故事化”。它以人物为故事载体,通过画面语言与声音的表现,对纪录片的视听信息进行故事化表达。  相似文献   

14.
电视纪录片在我们国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探索和把握其中的规律,有利于电视纪录片的发展。笔者揭过多年专题片.近两年只揭纪录片,对两个片种都有切身的体会,想谈几点认识。一、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从广义上讲,专题片和纪录片都属于非虚构、非剧情片范畴,都要求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不允许虚构和演饰。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二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差异。1.主题上的差异。专题片是主题先行的片种,一切从主题需要出发,要带着明确的主题去拍摄、写解说词、进行后期制作;而纪录片在拍摄之前没有明确的主题,它的拍摄与…  相似文献   

15.
真实具有极大的诱惑,在电视纪录片《傻子沉浮录》的纪实声音创作期间,作为现场录音师,对此我有着亲身的感受和深切的体会。以往,人们一提到电视纪录片的构成元素,通常分为声音和画面两部分,声音主要是指解说、音乐,很少有人提及纪实声音并将它列入纪录片创作元素之中。随着  相似文献   

16.
刘殊 《声屏世界》2022,(1):59-60
音乐题材纪录片是一种特殊的纪录片类别,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由于音乐题材纪录片独有的特性,一直是纪录片题材中比较受人们喜爱的类型.在音乐题材纪录片中,声音元素不再仅仅只是辅助画面,而是作为主角贯穿其中融入全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产纪录片的源头是从纪录电影发展起来的,虽然近年来我们从电视荧屏上看到了纪录片"春天"的来临,但在院线方面,纪录电影的上座率和票房仍然远不能与剧情片相比,一方面过去"新闻简报"纪录电影让观众对纪录片留下了较深的偏见,另一方面近年来国产纪录片从题材和拍摄质量上都仍与剧情片存在差距,因此,要展望国产纪录电影走进院线,还需从题材挖掘、艺术表现、制作模式、发行放映和政策支持几个方面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崔予缨 《视听纵横》2005,(5):99-102
纪录片拍摄和制作在西方国家已经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作为影象艺术的一个类型,它是随着电影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艺术探索过程中,纪录片工作者们以探求真实,关注社会为基本创作原则,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创作风格和模式,为纪录片创作的长盛不衰和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以电视映像和音响等元素反映生活真实的手段,其创作过程离不开纪录片创作者主体作用的发挥。本文从纪录片创作的四个方面入手,探究主体作用发挥的形态和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真实描绘小人物的命运与身份认同,反映台湾后殖民语境下对于"我是谁"的身份政治追忆的纪录片,凭借影像的视觉论证力和深层情感,成就了台湾纪录片走向内容百花齐放、创作形式繁复多样的黄金十年。由于影像风格存在很明显的跨界特征,并采用了剧情片的概念和创作手法,因此也模糊了经典电影美学中纪录片与剧情片的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