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美式食物     
“你吃什么就成为什么样子。”营养专家经常用这句话来倡导更好的饮食习惯。入嘴的东西确实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但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句话,我们所吃的反映出我们自己——不论就人或文化而言。你想了解另一种文化吗?那么你应该去了解他们的食物。研究美国食物可以让我们得知美国文化的精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Food美式食物     
"你吃什么就成为什么样子。"营养专家经常使用这句话来倡导更好的饮食习惯,入嘴的东西确实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但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句话,我们所吃的反映出我们自己——不论就人或文化而言。你想了解另一种文化吗?那么你应该去认识他们的食物。认识美国食物可以让我们得知美国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美式食物     
“你吃什么就成什么样子”,营养专家经常使用这句话来倡导更好的饮食习惯。入嘴的东西确实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但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句话,我们所吃的反映出我们自己——不论就人或文化而言。你想了解另一种文化吗?那么你应该去认识他们的食物。认识美国食物可以让我们得知美国文化的精髓。何谓“美式食物”?乍听之下你可能认为答案容易得很。对许多人而言,美式食物就是汉堡包、热狗、炸鸡和比萨。如果你是好吃甜食的人,你可能会想到苹果派或巧克力片饼干。美国人确实吃这些东西,但这些就是你在美国唯一找得到的食物吗?除了感恩节火鸡以外,挺难找到典型的美国食物。美国是个移民之地,所以美国人吃的食物来自许多不同的国家,当人们移居美国,他们也将自己的烹调带了进来。那也就是为什么在美国你几乎可以看到所有不同民族的食物。在某些情况中,美国人把外国的食物视为最爱。美国人喜爱意大利的比萨、墨西哥的玉米饼和中国的春卷,但是这些东西的美国版味道却不怎么道地!和许多大国一样,美国有数个截然不同的地区,每个地区都以自己特有的食物夸口。走访美国南部享受乡村式的烹调;到路易斯安纳州品尝甜味的凯郡式食物;走一趟新英格兰品尝它美味的海鲜;再到中西部“美国的面包之乡...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承认,教育是文化有机构成的一部分,那么,从文化的角度看教育,会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由于生存环境和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某一族群或某一地区人们行为和思想方式的总和。例如,进食是人们的生物本能,而吃什么或怎样吃就是文化,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农业民族以谷类和植物为主;西方人吃肉是整块地煮、烤熟了再切着吃,中国人则是生切碎了再煮、烤或炒来吃等,这中间就包含着不  相似文献   

5.
胡全 《教育文汇》2004,(6):57-59
这次赴美,要到朋友家小住,所以朋友事前电话问我:“你是喜欢吃中餐还是喜欢吃西餐?”我半点也没犹豫,答日:“当然喜欢吃西餐”。你想啊,在国内,我们常常花上千元去上一次西餐馆,现在到了美国,如此“廉价”的西餐不用,而要让朋友苦苦地专门为我们做中餐,岂不是“害人又害己”。去了以后,在朋友家住了一个星期,无论在家里,还是下餐馆.我们一直是“客随主便”,比萨、薯条、色拉、面包、海鲜、生菜……无不吃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不饮酒,不劝菜,爱吃什么吃什么,爱吃多少吃多少,既科学卫生又省时省力。所以问及到美国有什么不习惯,就吃穿住行而言,还真的挑不出“刺儿”来。  相似文献   

6.
我的中国胃     
有人说,世界上最完美的人生是这样的:拿美国工资,住英国房子,吃中国饭菜,再娶个日本老婆。的确,中国的吃世界闻名。中国人好吃,找个名堂就要吃。中国人敢吃,天上飞的除了飞机,水里游的除了潜艇,地上四条腿的除了桌子,什么都吃。中国人更会吃,别说那具有代表性的烹征流派就有八大菜系,单说这各地的特色小吃,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听一些到过美国的人说,美国的课堂上简直是“无法无天”:老师不是站在那里讲课,学生上课可以吃东西、随便谈话。难道美国的课堂上真没有什么规章制度吗?当然不是!请看,下面就是美国学校课堂常规中的几条。  相似文献   

8.
卷心菜毛虫     
卷心菜几乎可以说是我们所有的蔬菜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我们知道古时候的人就已经开始吃它了。而实际上在人类开始吃它之前,它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很久很久,所以我们实在是无法知道究竟是什么时候,它出现了,又是什么时候人类第一次种植它们,用的又是什么方法。植物学家告诉我们,它最初是一种长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听一些到过美国的人说,美国的课堂上简直是"无法无天":老师不是站在那里讲课,学生上课可以吃东西、随便谈话。难道美国的课堂上真没有什么规章制度吗?当然不是!请看,下面就是美国学校课堂常规中的几条:  相似文献   

10.
上课了,语文老师说要给大家念篇文章《从美国回来的变化》。读之前,老师先要我们猜猜作者回来有什么变化。大家像炸开了锅,有的说:“头发染成棕色了。”有的说:“变成富翁了,美国人花钱肯定浪费大,作者回来肯定变阔绰大方了。”老师让我们静下心来听。老师读完后,教室里安静极了,因为我们听到的和原来想的恰恰相反。文章说的是一个叫大卫的年轻人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变得“小气”了。以前,他买什么东西从不问价钱,想要就买;现在买一双便宜的拖鞋竟跑了好几个鞋城。以前,吃饭总要到星级宾馆;现在回来请朋友吃“麦当劳”。是什么使…  相似文献   

11.
美国电影就像是"大杂烩",里面不是每样东西都有营养,都适合自己吃,吃不好还容易拉肚子。在美国电影铺天盖地的今天,"大杂烩"都塞到你手里了,要吃什么,怎么吃,就要自己脑手并用:剥开食物花哨的外壳,批判地细看其中内涵,挑出有营养的来细嚼慢咽。本文的作者(在美国哈佛大学教电影文化)教了我们怎样吃其中一种"大杂烩"--史诗片,他强调美国电影对世界电影市场的占领实际上是帝国主义文化的入侵,而这种入侵是以"财源"为目的的,它能否带给当地人们其所鼓吹的"自由"意识,仍然是未知数。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07,(7A):12-12
韩国张炳惠女士讲述自己的故事,她说,和先生结婚后,我成为三个孩子的妈妈,最担心的是与孩子们之间所存在的那种文化方面的疏远感。孩子们生下来就是美国人。对美国文化不熟悉的我,还是一个没养过孩子的新手妈妈,不可能有什么妙方来克服文化方面的疏远感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小美 《小读者》2011,(9):69-69
大多数人认为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食量。根据身体发出的信号.我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吃饱了,以及吃了多少。  相似文献   

14.
夏殷棕 《学习之友》2014,(12):40-40
妻子琳达是美国人,生活在南部亚拉巴马州,而我,加拿大安大略人,与美国最北端毗邻,这样两个一南一北的人,可能是缘分吧,结合到一起。在超市,琳达问我晚餐吃什么,我说想吃萝卜,说着我便拿起一只大萝卜放入购物篮中,她问:“你拿那东西做什么?”  相似文献   

15.
马佳 《中学生英语》2006,(12):21-21
在你的国家,人们在重要的节日里吃什么呢? 一些美国南部的人吃一种黑眼豌豆和有芥兰菜的饭。豌豆很像硬币而芥兰菜很像美元。所以,人们认为他们可以带来钱财和好运。  相似文献   

16.
曾任毛泽东翻译的章含之女士,近日受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邀请,在"文化讲坛"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尼克松访华的时候,我们一个很大的胜利是都用了我们的翻译。外方有翻译,但当时我们认为美国人懂什么中文,所以就坚持翻译都要用中方的。美国人同意用我们的翻译,他们带的翻译就坐在后面旁听。  相似文献   

17.
法国人很喜欢用俚语,相当 海外奇谈了。 平静下来。 于我们的成语。法国口语大致上 中国文化在法国人眼里高深 法国人吃的面包是硬皮面包, 有规范语、通俗语和行话之分,前 莫测,什么东西他们一旦玩不转 如果整整一天没有面包吃,那么 二者用于较正式场合及一般情况, 或…  相似文献   

18.
有一则电视广告是这样的:一群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孩子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一种饼干,吃完后以题目所给的广告内容开篇,直接明了。反问的句式提出问题:美国口味就一定比中国的好?他们很得意地说:“正宗美国口味!”乍一看,这则广告似乎没什么,只不过是一则普通的饼干广告,但仔细想一想,“正宗美国口味”怎么听起来那么别扭,难道美国的口味就一定比中国的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刮起了一股“崇洋媚外”风,出国似乎成为了一种流行时尚。有的人是为了深造,这是好事,因为发达国家的确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9.
穆静 《阅读与鉴赏》2009,(5):63-64,60
有一个美国留学生在谈到学习汉语必须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体会时.举了一个例子说:问一个年轻人“你什么时候请吃糖啊?”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问这个年轻人什么时候结婚。这是因为中国人结婚要发喜糖给亲戚朋友吃。不了解这种风俗.就不会理解“请吃糖”的真正含义。这里碰到的就是一个借代辞格:用“请吃糖”代“结婚”。这一借代的依据来自中国人的婚姻文化。  相似文献   

20.
(A)Different Ways of Eating中美饮食习惯的差异中国人常说: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对于"早饭吃好"这个说法,美国人表示赞同,但对另外两点,他们却不以为然;另外,中国人吃饭爱热闹,讲究气氛热烈,而美国人就餐却不愿说话,席间总是静悄悄的。请你猜猜看,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