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丽华 《广西教育》2013,(37):8-8,16
在听课或上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把小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到了高年级,他们却不爱举手了。出现这种变化,除了学生年龄增长带来的害羞心理因素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笔者对此展开了调查,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你平时爱举手发言吗?如果不爱,原因是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举手?从反馈的情况看,高年级学生把举手当成一种负担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会,而是因为害怕。  相似文献   

2.
在作业批改环节中,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批改方式。在小学阶段,我们的批改方式按学生年段可大致分为两类:对于低年级学生多以激励表扬为主;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则重在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以及做好错误的收集、整理工作。一、对于低年级学生作业的评价1.物质奖励小奖品对小学生来说,是证明自己获得成功的依据。低年级学生的作业以口头为主,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口头作业质量的反馈更应形  相似文献   

3.
在作业批改环节中,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批改方式。在小学阶段,我们的批改方式按学生年段可大致分为两类:对于低年级学生多以激励表扬为主;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则重在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以及做好错误的收集、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民族、文化、语言以及民族传统的热爱。学校应该把爱国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尤其是对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是身心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这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笔者认为培养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爱国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古老文明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识。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改革开放的新时  相似文献   

5.
【背景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越发浓厚,但对于“什么才是爱国”“爱国体现在哪些方面”等问题,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领他们找到答案。我班大部分学生居住在朝阳区东坝,但他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甚少,从家乡名字的由来到历史变迁,都值得他们自己去探索、了解。  相似文献   

6.
黄霞青 《教师》2013,(36):30-30
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的识字量与这个人的语文能力是成正比的。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这种工具的及早掌握,对学生的u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掌握口头讲青比书面语言早,而只有掌握了书面语言后,认识能力才会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教育在韩国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仍不例外。韩国有关道德、教养方面的课程主要是以儒学文化为中心进行开设,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礼节、忠孝精神,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等,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使他们具备忠孝、仁爱、善良、诚信、勤俭、英勇等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忠孝两全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8.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与保持兴趣的时间相对较短,加上他们对于生活的体验没有中高年级学生来得丰富与深刻,因此大大增加了朗读指导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当代青年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理性爱国精神,提高他们的理性爱国觉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祖国的兴衰。但是,因为青年自身认识不清楚,学校的爱国教育出现的缺憾,以及社会上的其它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们的青年在爱国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理性因素。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一、容易冲动青年一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对于国家,对于爱国他们有他们自己独有的看法和观点。而这些强烈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教材、课外读本或多种媒体可以对学生进行六大德育意识的培养。国情和爱国意识的培养。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我们可以借助教材中有关文章,结合当前的形势,落后就会被欺,落后就要挨打,有机地进行国情和爱国意识的教育培养。爱同不是口号,应该体现在每个人的言行中和情感里。  相似文献   

11.
岑参边塞诗的爱国精神具体表现在直接抒发为国安边的爱国情怀,把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紧密联系,把对祖国的爱融于对边地景物的描写中。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精神、奋发向上精神、革故鼎新精神、勤学好问精神、尊老爱幼精神、勤俭廉洁精神等传统美德,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例如,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祖国最高利益紧紧相连。  翻开历史长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榜样辈出,如屈原、岳飞、林则徐、鲁迅,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永远…  相似文献   

13.
方翠美 《考试周刊》2013,(20):53-53
<正>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能说出恰如其分的话。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培养的目标是:能用自己的语言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句通顺,前后连贯,意思比较完整。低年级的孩子在年龄上是很爱表现、很爱说话的。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相对较弱,一旦课堂上发言出错引起同  相似文献   

14.
我儿子是班里最淘气的孩子,按理说只有别人告他的状,没有他告人家状的可能,其实不然。在低年级的时候,只要发现别人有违纪行为,儿子总是很兴奋地到老师那去“告状”,因为他要让老师知道,还有比他表现更差的学生,此时“告状”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积极表现的好机会,而且还能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到了中年级,儿子开始意识到“告状”不好,他不再主动地告别人的状,而是看到哪个同学告了自己的状,出于报复心理去反“告状”。到了小学高年级,儿子说班里除了极少数女生爱“告状”以外,已经没人“告状”了。看来,“告状”有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我儿子是班里最淘气的孩子,按理说只有别人告他的状,没有他告人家状的可能,其实不然。在低年级的时候,只要发现别人有违纪行为,儿子总是很兴奋地到老师那去“告状”,因为他要让老师知道,还有比他表现更差的学生。此时“告状”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积极表现的好机会,而且还能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到了中年级,儿子开始意识到“告状”不好,他不再主动地告别人的状,而是看到哪个同学告了自己的状,出于报复心理去反“告状”。到了小学高年级,儿子说班里除了极少数女生爱“告状”以外,已经没人“告状”了。看来,“告状”有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道题。某校低年级学生人数的,相当于中年级学生人数的,相当于高年级学生人数的,该校共有学生1170人。问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各有学生多少人?一些学生根据题目所示的已知数据,按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思考,但因题中数量关系复杂,难以统一标准量,解答十分困难。针对这一思维的难点,我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分析,即:引导学生分析:可以把低年级学生数看作2份,中年级、高年级学生数就分别是相应的3份、4份,共2+3+4=9份,对应的学生数共1170人,每份有1170÷99=130(人),因而低年级的学生数是130×2=260(人):中…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渗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教学作用.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对学生的民族精神的教学渗透.因此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精神培养,坚定学生的爱国信念,树立良好的民族精神.本文就民族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意在提高对学生的爱国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爱筠 《甘肃教育》2011,(10):68-68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但识字量大,如果不讲究方法,他们必然会失去识字的兴趣。所以,识字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挖掘趣味因素,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呢?  相似文献   

19.
所谓习作意识,是指学生随时都有用笔来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愿望。强化习作意识,首先要从培养习作兴趣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五年级的学生对习作的认识相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了很大进步。步入高年级,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  相似文献   

20.
<正>设计理念: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于父母的批评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他们不能理解父母抱怨批评背后的用意及对自己的爱。他们越来越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和理解,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和父母沟通。共同话题"别人家的孩子"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自己和妈妈的情绪,理解情绪背后的动机,激发学生去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通过练习学会表达,找到和妈妈沟通的钥匙,并运用这把钥匙解决更多的亲子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