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少儿频道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体与少儿受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传播、教育的重任。本文将从儿童心理及收视欣赏习惯出发探讨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和角色定位,讨论如何成为一位真正和孩子平等交流、受孩子喜欢的优秀少儿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受众素养的逐步提高,受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主持人的“自我”与“非我”在节目中的作用直接影响一档节目的好坏。一档好的广播电视节目不仅在内容上要有好的创意、构思、结构,而且有一位合适的、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不难发现,近年来,一些收视(听)率高的广播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是与主持人的魅力和能力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汤山 《新闻大学》2006,(4):118-119
用他人的"频道"与他人沟通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交流方式的较高境界,这种沟通方式要求主持人与受众的交流具有伴随、契合、激活等特性,这就给主持人带来素质、凝聚力等多方面的挑战,主持人须积极应对,从树立群体意识、培养人文精神,确立求同视角等方面去努力,丰富和提升自身的内涵与境界,来实现与受众沟通时产生深深的认同和心灵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节目主持人是节目与受众的纽带,受众对主持人的声音从陌生到熟悉,到喜爱,很大部分是主持人贴近生活的话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贴近生活的语言让受众感到亲切,愿意交流。江西经济广播电台曾办过一个节目叫《滕王阁夜话》,一开始就是一段交心的话:“快乐要分享,就会加倍快乐;寂寞要分担,就不会再寂寞。”然后主持人温文尔雅地对听众说:“请允许我首先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如果大家在听广播而且同意的话,请您听我说,我愿和您交个朋友,您把我看成大姐姐、小妹妹,好吗?”这样,共同走进话题节目,共同探讨,平等谦逊,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在我国逐渐兴起,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节目主持人也受到广泛的关注。节目中主持人以第一人称"我"出现,与听(观)众交流互动,这缩短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提高了传播效果,为广播电视节目走近群众、吸引受众技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民生新闻受到观众欢迎,创造了收视奇迹,除了内容上关注普通百姓生存状态的原因,与主持人的平民视角不无关系.然而,少数媒体为了赚取收视(收听)率而把所谓"平民视角"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郁金红 《视听界》2013,(4):92-92
播音是把稿件播出去给人听的,播音员必须在"目中无人"的条件下,心中有人,从感觉上把握听众、观众的存在,时时与传播对象有思想感情的交流呼应。面对话筒或摄像机镜头,播音员除了要正确掌握和运用备稿方法,还要根据不同题材、不同内容的稿件,找到对象感,与受众进行交流。有对象感的播音员主持人,通常自主意识较强,善于与观众沟通,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情绪,较好地体现节目的宗旨和意图。而没有对象感或话筒、镜头意识较差的播音员主持人,顾不上跟观众交流,久而久之,会逐渐失去部分受众对节目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常见广播、电视台的栏目象走马灯似的频频变动。也许,广播、电视台的决策者是将更新栏目作为适应受众“口胃”变化,提高收视(听)率的重大举措吧?  相似文献   

9.
2000年10至11月,新余市广播电视局在新余地区进行了一次受众调查。调查内容为46项。即新余电台、电视台、有线台、广电报的综合形象调查;播音、主持人主持形象与播音质量调查;各档自办节目的收听收视情况调查;中央、省(另含湖南卫视)、市、县广播电视、报纸的收听收视情况调查;受众对各类节目收听收视的喜爱程度调查等。  相似文献   

10.
如今,媒体已经从曾经的传者时代进入了以听(观)众为核心的时代,听(观)众已从最初的"你说我听"转变为有了收听、收看的选择权,并将欣赏趣味逐步走向个性化。因此,一批个性、特点鲜明的主持人应运而生。可以说,个性化是受众意志的市场反应,个性化是优化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主持人能够具有个性化的主持风格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连线类节目借助高科技传输手段,在同一时间,不同时空里由现场主持人、出镜记者或嘉宾共同参与的节目.这类节目通常选择公众观注度较高的新闻事件,以演播室主持人为整场的调动中心,以多视窗的节目形式展现在受众眼前,实现了主持人与嘉宾同时而异地之间的交流沟通,以达到对新闻事件的透彻分析.这种节目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与沟通,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新兴报道形式.此类节目形式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新"鲜出炉,快捷及时:二是人际化传播,碰撞中交流:三是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因而,备受广大电视工作者及受众关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王杨  孙玮 《声屏世界》2014,(8):33-33
<正>语言交流——沟通的桥梁。语言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使信息得以传播反馈。主持人语言的交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受众的交流。主持人主持的节目是为受众服务的,受众是主持人心里的目标。曾有一位广播节目主持人这样说:我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总是喜欢盯着话筒看,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它就是我有听众,是我的交流对象。在这样有目标的强烈的交流感的支配下,主持人的语言就自觉地有了对象色彩,听众也能从其语言中真切感受到强烈的交流感,从而引起共鸣。二是主持人之间的交流。如果说广播主持人与听众的交流还带有一定  相似文献   

13.
宁波 《东南传播》2013,(3):135-138
谈话节目是当今社会最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通常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在谈话节目当中,主持人以有声语言作为媒介,与受众沟通和交流,媒介的意图、栏目的宗旨,也都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达,并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实现谈话节目的进行。本文将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会话文本为实证,解析电视谈话节目的话语结构,解读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话语角色,具体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策略以及主持人在谈话过程中所使用的礼貌和合作等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80年代初,主持人节目在我国应运而生。这种节目形式因主持人在节目中以个人身份同受众进行平等交流而赢得了受众的喜爱和青睐,已被广播电台普遍采用。可以说主持人节目是广播新闻改革之树上结出的一颗丰硕的果实。就目前而言,主  相似文献   

15.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现场决定了主持人必须直接面对受众,与受众进行人际传播模式的交流。这种现场交流感在主持人的语用选择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作为电视节目受众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在竞争激烈的节目收视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电视受众的心理分析,并对其审美心理进行探讨,得到其认可的新闻类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职业形象,再有针对性的去进行塑造,以期在节目一开始便留住受众,从而更进一步的展示节目的知性美和含蓄美。  相似文献   

17.
谭莹 《记者摇篮》2013,(1):49-50
"说新闻"以其贴近性极大地缩短了传受双方的距离,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可和欢迎。近几年来,国内各级电台、电视台纷纷在新闻节目中采用"说新闻"的形式,以提高收听(收视)率,扩大受众群体,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文有文风","说"也要有"说"风。"说"风一:带着客观性的态度说新闻"态度决定一切"。新闻主持人的态度来自对所要说的新闻事实有正确的认识和立场。作为党的喉舌,要对我们国家现实状况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估价,从思想上真正明确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倾向性的关系,明确每一  相似文献   

18.
记者型主持人风格与栏目品牌价值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各种媒体激烈竞争,以主持人为传播主体的传播形态已成为电视传播主要形态.一批具有个性魅力的记者型电视节目主持人被推上主播台后迅速走"红",主持人的品牌效应和个人魅力成为电视媒体参与竞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主持人由于各自形象、气质、学识、风度和谈吐习惯不同,所形成的个性风格多种多样.有的端庄大方,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智慧尖锐、有的稳重老练……记者型电视节目主持人只有形成风格,得到受众认同、喜爱并与受众血脉相通,才能与其主持的节目一起走进受众心灵深处,创造出良好节目收视效果.因此,风格的形成是众多记者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追求目标,更是记者型电视节目主持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周思雨 《新闻窗》2013,(2):57-58
随着电视媒体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尤其是各地方电视台之间的收视大战愈演愈烈,有效地占据、吸引收视群体成为各地方电视台的首要任务。而具有品牌价值的节目主持人以自己品牌式的风格吸引受众,继而又带动了节目和电视台的品牌提升,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打造具有品牌价值的主持人、进行主持人策划变得十分重耍。  相似文献   

20.
吴敏  姜恋 《新闻前哨》2007,(11):66-67
什么是媒体的影响力?一般来讲,媒体影响力可理解为媒体通过自身的新闻报道、节目栏目以及社会活动,对受众的思想观念及对事件的认知产生影响的过程。媒体影响力的基础是客观、公正、理性的报道和健康有益的文化知识传播。媒体的影响力不完全等同于发行量、收视(听)率。受众只有长期认可某一媒体的报道价值取向,这一媒体的影响力才得以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