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威 《新闻传播》2004,(8):49-4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儿童广播剧作品。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儿童广播剧的创作与其他门类的文学艺术作品(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那些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可听性完美结合的、让小听众拍手叫好的、难以忘怀的儿童广播剧精品还太少,还满足不了儿童的欣赏需求。笔者认为,目前儿童广播剧的创作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广播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一部剧的完成,从策划、构思、剧本初稿到编辑修改,从导演到演员演播,从音乐创作、音效到后期合成,从播出到宣传推广到听众反馈,需要各个环节多个工种去集体完成。创作一部广播剧难,创作一部好的广播剧更难,而要将一部广播剧成功推向市场,更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3.
王均 《记者摇篮》2005,(9):29-30
广播剧《寻找》、《呼唤》先后获省第八届、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省优秀广播剧一等奖、中国广播文艺研究会一等奖.这是全局、全台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结合我创作两部广播剧剧本的实践谈一下有关精品创作的体会和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4.
温燕霞 《声屏世界》2009,(12):22-23
那天我正在开会,忽然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说是报纸上登了广播剧《重返鄱阳湖》获奖的消息,我那颗悬了月余的心终于放落下来。说实话,在这之前我一直处于忧虑之中。近年来,全国广播剧的整体创作水平大有提高,优秀剧目层出不穷,在各台纷纷进京录制,演播、音效、制作水平接近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一部广播剧脱颖而出,这事儿挺费心神。因为目前国内广播剧的竞争已经超越了早期的形式之争和演播之争。几年前也许一部戏形式新奇些、制作花哨些就能博人眼球,但现在不行了。  相似文献   

5.
当前,广播剧的发展已经大不如前,因此广播剧创作人员比较注重内容和风格的创新,此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广播剧创作的本土化,重点分析了广播剧实行本土化创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易虹 《记者摇篮》2007,(6):41-41
广播剧是广播事业独有的艺术形式,而儿童广播剧是整个广播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社会对儿童成长教育的关注,儿童广播剧的制作越来越受到各地广播电台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一些好的儿童广播剧的诞生,大家对儿童广播剧创作的艺术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钟聚 《中国广播》2017,(2):33-35
本文从广播剧品牌效应、精品战略阐述中国广播剧坚守创作导向、坚持融媒体思路。同时集中盘点了微剧发展趋势和态势,提出了广播剧发展必须精品和市场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在2009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年会上,众多职业广播剧制作人提出,中国缺少广播剧的原创剧本。原因在于广播剧的专业作家很少,目前,全国只有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等几所高校设有广播剧专业写作的课程。剧本荒是造成广播剧举步维艰的现状的一个因素。笔者涉足广播剧领域近10年,先后创作了多部广播剧,  相似文献   

9.
戏曲广播剧是广播艺术形式之一,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在已经诞生的数百部戏曲广播剧中,有很多剧目,甚至是被公认为较优秀的剧目,仍然不具有鲜明的广播特点,而非常近似一部舞台剧的实况转播。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戏曲和戏曲广播剧的分析,来结识一下戏曲广播剧这个广播艺术中新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10.
新小说派是上世纪50年代中叶在法国崛起的一个新的小说创作流派,这一流派内的几位代表作家都创作过一改传统线性叙述故事发展的模式、形式独特、结构新颖、给人印象多义化的广播剧,这种取得超出国界成就的广播剧新形式,对我们的广播剧创作有现实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玮 《中国广播》2007,(8):22-23
广播剧创作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低谷,难有起色。业内人员在探讨其生存、发展时,总是从一些具体的剧目展开讨论,以图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目的。这总不免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之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广播剧年年评奖,年年有几部优秀的作品产生,但广播剧大局难有改观。笔者认为,广播剧生存之难,发展之痛,不在局部而在整体。故广播剧的生存发展之道在于战略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江俐 《中国广播》2012,(12):55-58
广播剧的艺术是声音的艺术,广播剧创作要遵循自身的创作规律,要注意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塑造人物追求精炼;还要强化语言、音响、音乐三位一体的独特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广播剧是多种媒体的综合,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表达方式,它可以运用语言以及音响等多种方式来唤起听众的想象力,塑造广播剧的人物形象,传达广播剧所要传达的主题。广播剧的导演是广播剧二度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广播剧剧本的解释者,这就对广播剧导演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何准确地把握广播剧剧本的核心精神,如何更好地塑造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成为广大广播剧导演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媒介变革背景下,着重于想象体验与情感传播的广播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广播剧《苗疆的早晨》借助于声音的魅力塑造了可敬可爱的时代楷模陈立群校长形象,通过"以文化人""以爱养人""以美育人"三个分集主题逐层推进情感叙事,将人物、情节、故事统一在为国为家践行"爱的教育"的精神内核之中。作为新时代主旋律文艺作品优秀案例,它展示了一部优质的广播剧必须在创作中赋予审美的精神内核,并从故事中生发出引领时代前进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5.
叶坚 《视听纵横》2006,(2):97-99
广播剧的结构,与电影、电视剧和其他戏剧艺术相比较,有其特殊性,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唯物辩证法来考察这个特殊性,分析出这个特殊性在广播剧创作中的特殊意义,将能极大地提高我们对广播剧的创作水平和鉴赏能力。一、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规律,看广播剧结构中使  相似文献   

16.
深圳宝安电台的广播剧创作,应该说是发展到了一个鼎盛阶段,三度获得广播剧大奖。这其中可能有如下几点经验:一是领导重视,特别是一把手重视。二是它的创作多为儿童广播剧,避开了竞争的锋芒。三是重视作为儿童剧外沿产品的开发,如做动画片、连环画等。四是在广播剧的发展中,宝安台体现出了一种不停步往前冲的深圳精神,在强手如林的广播界,作为一个区县级台,它敢于冲在广播剧发展的前端。  相似文献   

17.
这些年来,我参与编剧创作的两部广播剧,双双获得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环视曾经同登奖榜的电视剧早已爆炒窜红,而自己除了内心享受自我喝彩陶醉之余,注意力更多的则是投向当今广播剧创作走势,于一隅冷眼观察,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部好的广播剧能够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引起人们关注,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题材因素必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一部好的广播剧,都与题材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题材选择如何,对广播剧的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可听性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题材选择是否得当,对广播剧的成功与否将是决定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刘晓梅 《新闻窗》2007,(3):34-35
广播剧作为一种依靠听觉来欣赏的戏剧,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曾经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至今也仍然是广播电台最具广播特征的节目。近些年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获奖的广播剧都是以新闻元素为题材创作的。这些作品的成功,也使广播剧创作中的新闻元素,越来越多地得到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国各城市电台广播剧的创作生产方兴未艾,因为制作一部广播剧不仅能反映电台的综合实力,更重要的是广播剧这一剧种又被重新列为中宣部组织实施的全国“五个—工程”奖的评奖范围。这个奖项是广播电视的最高荣誉,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最高奖。这一重要举措,调动了专业制作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广播剧的创作和生产,使广播剧这项艺术作品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